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专题 > 正文

西藏:辉煌神圣的佛教圣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11:35 人民网

  适逢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八月初,外交部外国记者新闻中心和西藏自治区外事办公室组织18名外国驻华记者对西藏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参观访问。作为一名陪同工作人员,我有幸参加了记者团的采访活动,对我国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雄伟奢华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梵语意为“普陀罗”,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位于西藏市中心玛布日山(红山)上,主建筑高115.4米,共13层,是世界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提起西藏,可能大多数人的脑海里会立刻闪现出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座融宫殿、寺宇和灵塔于一体的建筑不仅是藏族古

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藏传佛教的圣地,它理所当然了成为我 们在藏活动的第一站。记者们大多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当他们踏入宽阔的东平台德阳厦,扶梯而上进入松格朗廊道的一刹那,所有人都立刻进入了肃穆的状态,屏息凝视这巍峨殿宇内每一寸墙壁、每一个角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艺术和信仰的震撼力,因为映入眼帘的,是满屋的精美壁画和佛像;扑面而来的,是一股佛的气息。

  出于保护文物需要,布达拉宫实行严格的灯火管制,未经许可禁止摄像拍照,以至于广阔的宫殿内始终光线昏暗,只剩一盏盏间隔着的酥油灯在微微摇曳,倒是更增添了布宫的威严和神秘。在微弱灯光的指引下,成百上千的游客和香客排起队伍,井然有序,几乎看不见其它旅游热点常见的推搡或拥挤,就连小孩也是乖乖地依偎在父母的身边,充满好奇也略带羞涩地观察着四面铺天盖地的奇迹。偶尔在佛像前的人流交汇处看到有人因为磕长头(朝觐佛像时采取的最隆重的磕头方式)被路人不慎撞倒了,那位信徒只是简单地扶着坐起来,继续磕头朝拜,仿佛什么事也没发生,仅仅飘过一阵风而已。不远处一位背着孩子的母亲也在磕头诵经,神色安宁。而每当她弯下腰时,她背着的小不点儿就咯咯地笑个不停。母与子、佛与人,一动一静,俨然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一位记者下意识地举起了相机,只是想到不能拍摄,又遗憾地放了下去,只能认真地盯在一旁,以求留下美好的记忆。

  布达拉宫的殿宇内部是不允许拍照摄像的,但殿外的廊道和平台则是记者们发挥的自由天地。路过一个殿厅时,所有的记者忽然被一阵欢快的歌声吸引。顺着歌声寻去,那是一群年纪不等的藏民在对面屋顶唱着传统的劳动歌曲。他们边唱边合着节拍在打“阿嘎土”(一种西藏传统建筑特有的施工材料),为的是对脚下的殿顶进行压摩修缮。记者们对此饶有兴趣,或是撩开遮光的厚重布帘,或是蹲在地上透过缝隙,用他们艰难背负的摄影摄像器材记录下这充满藏族特色的劳动场景。

  建国以来,中央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布达拉宫的维修和保护。自1989年至1994年,国家出资5000多万元,历时五年对布宫进行了第一期维修;自2002年6月至今,国家又投资1.7亿元开始对布宫的第二期维修。为了保证风格一致,各类维修工程主要由藏民担当,坚持藏族传统的建筑工艺,而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工程,也有各地各民族专家学者亲自指导或参与实践。正是在中央悉心关怀和各地人民大力支持下,布达拉宫这个藏传佛教圣地、民族文化瑰宝才能历经岁月,永塑辉煌。

  脑海里回想着之前布达拉宫管理处主任强巴格桑对外国记者的有关介绍,眼前浮现着虔诚的信徒磕头祈福的画面,耳边回响着藏族同胞欢腾愉悦的劳动歌声,我们不禁感慨万千。布达拉宫的确是一个奇珍异宝的海洋,它有两千余平方米的壁画、近千座佛塔、上万座塑像、上万幅唐卡,以及贝叶经、甘珠尔经等珍贵经文典籍,然而和这些财富同样珍贵的是,藏族人民的朴实和虔诚,各族同胞的团结与干劲;布达拉宫是一个气势雄伟的建筑,它依山垒砌,群楼重迭,东西长360米,南北宽140米,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然而和这巍峨建筑同样值得让人赞叹的是,祖国大团结的伟大力量,以及西藏由此迸发出来的发展潜力。

  在离开时,记者们仍依依不舍地向布达拉宫的方向张望,那金碧辉煌的尖顶,交相辉映的经幡,虔诚祷告的人们给他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哲蚌寺雪顿节展佛

  雪顿节对于藏族而言,是仅次于藏历新年的

传统节日,藏语意为“吃
酸奶
的节日”。不过如今,雪顿节已不仅仅局限于诱人新鲜的酸奶,而是逐渐演化为一种群众性的盛大节日。藏戏歌舞好不丰富,而最为著名的,则是在哲蚌寺举行的规模庞大的展佛活动。这一年一度的盛况,恰被我们一行赶上了。

  8月4日清晨6点,在北京应是阳光四溢,而拉萨还笼罩在蒙蒙的夜幕之中。只是,路旁的行人早已星星点点,在昏暗路灯的映衬下,朝着同一方向步进。前面的车辆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闪着醒目的尾灯,也指引着我们朝同一个方向前行。记者们的倦意已随着人流和车流的逐渐聚集而悄悄散去,因为这一切都似乎在提醒我们,今天是个特殊日子。

  到了山脚,除一小部分车被允许上山外,游客大多都下车加入到当地人的步行队伍,沿着山路两边绵延行进。天空还是晕染般地透着青黑色,但路灯却没有了,换成的是山间人家幽暗的灯光,夹杂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之间。车子每过一个弯,我们只是知道距目的地更近了,但是还有多远,心却没底。不过更让我们感到困惑的是,望着朝拜人群越聚越大,人流越来越长,我们听到的,围绕山间的却是依然的宁静——没有丝毫的嬉笑打闹,也没有偶尔的喧哗玩笑,有的只是人们手中转经筒轻微的摩擦声和口中默默的诵经声。或许那是因为和我们的初涉圣地不同,他们知道哪里是目的地,以及通往目的地的方向和路径。这一切,愈发增添了雪顿节的神秘和记者们的憧憬。

  由于安排周到,记者们找到了最佳拍摄地点,摄像机照相机纷纷准备就绪。尽管天才微亮,展佛也尚未开始,但记者们却早已抛却了平日的严肃冷静,兴奋地到处找背景拍照留念,包括正前方山腰间那块巨大平坦的展佛台。只是四周不断传来悠远低沉的法号声不时让他们“胆战心惊”,生怕错过展佛开始的任何一秒。矛盾的心情愈是惹人焦急。

  终于,由五彩的经幢和伞盖开道,有柏树枝燃烧的香烟围绕,一大队身着盛装的喇嘛依山出现,并逐渐分散至展佛台四周。他们每到一处,都会引来热烈欢呼。刚才还心寓安详的朝拜者,这时才释放出他们的热情与活力。于是,所有焦点都聚集到了空荡荡的展佛台上。突然,人群出现了剧烈涌动,法号声和诵经声也随之骤响。长40米、宽37米的巨型佛祖释迦牟尼像唐卡开始从下至上,缓慢地,稳稳地,由两边的喇嘛提拉展开。人群沸腾了。无数的哈达抛向佛像,如同一片片白色浮云,轻轻掠过这五彩绚烂的画面,激发出一阵又一阵呼喊,荡漾开一圈又一圈幸福。

  当佛像展露出四分之三的时候便忽然暂停了,留下佛祖的面部让无数的游客浮想联翩。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在最关键处恰是悄无声息的寂静。大家的期盼顿时又提到嗓子眼上。几个记者也着急了,放下相机说了展佛开始后的第一句话:“What’s wrong?(怎么了)”原来这只是展佛的一个阶段,一个类似祈福的仪式。之后,那面色圆润、金光四射的大佛终于完完全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展现在巍峨的山间,展现在大自然的晨光下……具体的盛况难以言表,值得一提的倒有:出现高原反应的记者头不疼了;起初强调不信佛教的记者急着拍照了;采访一个来自浙江学习佛法的喇嘛的记者开始认识到藏传佛教的远大了;而更多的人发现,天已经很亮了……这便是气势磅礴的宗教仪式带来的震撼和内心虔诚的信仰引发的感染,这便是西藏的魅力。

  记者团此行还参观了富有美丽传说、香火最旺的大昭寺;兼容并蓄、以“塔中有塔”之菩提塔闻名的白居寺;走访了位于日喀则地区的后藏最大寺院,有着世界上最大铜佛坐像的扎什伦布寺。每一座寺院都充满各自的特色,每一间殿宇都讲述着不同的故事。在领略藏传佛学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绚烂多彩的同时,我们相信,这些寺院、藏传佛教以及整个西藏都将拥有一个同样美好的前景。模仿表达赞美和憧憬的六字真言的结构作为结束,那便是:“如意宝啊,西藏呦!”

  相关专题: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