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西藏40年建设篇:腾飞的新西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11:42 人民网 | |||||||||
2004年,西藏自治区藏药生产实现产值4.25亿元;扎布耶盐湖资源开发进展顺利;年产60万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投入试运行;拉萨啤酒、奇正药业、珠峰摩托等企业闻名全国……包括能源、轻工、纺织、机械等20多个门类,富有西藏地方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正在蓬勃发展。“你能想象40年前,西藏根本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工业,连一根火柴、 一颗螺丝钉都不能制造吗?”西藏自治区党委秘书长金书波问记者。
今年修了“明年路” 由于市区迅速拓展,原本僻静的曲米路成为拉萨市北城区的一条主路,2.207公里的道路从大片居民区中穿过,过往车辆把砂石路面辗压得凹凸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人们戏称此路为“明年路”。今年3月20日,由于获得了江苏省提供的1000万元对口援助资金,“明年路”整修工程进展迅速,并于8月中旬全线通车。 自1994年中央决定由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支援西藏建设和发展以来,10年来共有18个省市、61个中央国家机关和17家中央企业累计向西藏派出援藏干部2890人,提供64亿多元的援助资金,支援建设项目1698个。为缓解西藏铁路、公路、机场、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中央政府持续加大对西藏投资力度,2004年国家投资达到123.74亿元,是1994年国家投资10亿元的12倍多,年均增长近25%。 今年7月,由上海援建的日喀则上海制氧厂宣布竣工。从而结束了后藏地区无制氧厂的历史,为附近上百万农牧民的医疗和保健用氧提供了基本保障。如今在西藏,到处可见这样的由内地投资援建的企业,其中大多数已经成为西藏当地的骨干企业和经济支柱。 1965年至2004年,中央对西藏地方的财政补助收入累计达到968.72亿元。其中,1994年至2004年达到785.26亿元。“没有规模如此庞大的资金和项目的支持,西藏今天的发展程度,或许要等20年后才能看到。”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列确说。 天险变通途 在国家巨资投入下,西藏全区目前共有20条国省道干线公路、401条县乡公路和74条专用公路,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2203公里。基本实现了县县通公路,乡镇、建制村通车率分别达到93%和73%。而在几十年前的旧西藏,连一条公路都没有。 据了解,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1989年,中央对西藏公路交通建设投资达70亿元;此后的扶持力度更大,尤其是“十五”期间总投资额达到了140亿元,约占全自治区“十五”期间基本建设投资的三分之一。 目前,西藏现代化交通格局已基本形成,保证了进出藏物资的运输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交通运输以公路建设为重点,航空、管道运输协调发展,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公路状况也在不断改善。青藏公路三期改造工程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全球海拔最高的二级油路诞生;川藏公路上最难逾越的“天险”102滑坡群,在困扰了西藏交通近半个世纪后,经过两年多的整治和观测,如今也已“天险变通途”。 西藏经济也在车轮上实现腾飞。据统计,川藏、青藏公路通车50年来,从内地通过公路运进西藏的物资达2000多万吨;2004年,全自治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65年的241元增长到2004年的7779元。 从20天到零时空 随着交通日益便捷,西藏的通信基础设施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全区光缆总长达1.78万公里,基本实现了县县通光缆、乡乡通电话,移动通讯网络遍及城乡。 上个世纪80年代,西藏自治区还主要依靠传统的电报和信函。一封信从拉萨送到阿里至少需要20天。1998年6月,兰州—西宁—拉萨的电信一级光缆干线开通,标志着西藏自治区信息化建设正式起步。此后不到5年的时间,全区7个地市的75个县级单位基本都通了光缆并有卫星地面站。2004年,西藏邮政、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3.5亿元。每百人拥有电话28.6部。互联网站33家,互联网用户46997户。从拉萨到阿里实现了即时通信,同步沟通,零时空距离。 目前,“西藏综合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开发与建设”、“面向西藏的网络教育系统开发与建议”正在实施中;面向全区的电脑农业项目已经启动,政府上网工程已完成规划。这些项目建成后将使西藏自治区信息化工作实现较大跨越。在此基础上,自治区科技厅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西藏自治区信息化建设的构想,用信息化的超前发展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重点是:抓好“西藏农村科技信息网建设”、“藏文信息系统开发”、“面向公安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旅游网络建设”、“资源环境数据库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将用超前的信息化发展为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建设服务。 本报记者 益西加措 罗旭 相关专题: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