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方周末特刊:战前日本-从这里走向战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12:13 南方周末

   战前日本:从这里走向战争

  □本报记者 李海鹏

  二条城:转折在不经意间

  人间五十年,如梦又似幻;一度得生者,岂有不灭乎。 ——织田信长战前歌

  今日的京都已不只是川端康成时代的单纯古雅之城,入夜后的三条街上,出入game店的美女们的瞳仁中映照的已是一个完全浮华的世界。与此映照鲜明的是,就在一街之隔,以“精美”的桃山时代建筑和巨大的银杏树著称的古代建筑二条城,仍旧因其记录着促使日本命运改变的第一个上午,而受到日本国民的虔心崇敬。

  这座城堡建筑中的二之丸御殿,就是日本幕府统治终结、大政奉还天皇、明治维新兴起之地。

  8月11日,数百参观客赤足走在这座御殿的木制地板上,脚下发出阵阵“莺鸣”。这一出自当年幕府将军为了提防刺客而做出的特别设计,在日本被认为是兼具离奇与诗意的奇思妙想。整个建筑物的各个房间内,除了四壁的绘画,就只有榻榻米,而其外观的古朴,虽然自成风格,却不能不令人想起人类原始时代营建规制的遗韵。

  在城市另一端的京都国立博物馆中,展出的历史遗物大多是日本绳文时代的陶器等简单的物品,检点整个展厅,难有任何灿烂的印象。场内只有两尊佛头,远远看去秀出群伦,线条表情极有神韵,走进一看,原来来自中国奉先寺。

  在走向现代化之前,就日本的文明水准而言,恰如知日学者戴季陶在其《日本论》中所说:“他们本是赤条条一无所有的。”

  不过,当日本国力强盛,现代世界以西方式的新奇眼光看过去之时,日本的古代文明亦焕发出超常的光彩。在京都,金阁寺的单纯富丽之姿,东西本愿寺的雍容苍劲之容,也早已享有了世界性的声誉。

  这种不得不承认的类似“赢家通吃”的规则,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精英阶层就已了然于胸。

  1867年10月24日上午,第15代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在二之丸御殿的大广间向诸大名发表了将大政奉还天皇的命令。如今的二条城以蜡像再现了现藏于日本东京圣德纪念绘画馆中的《大政奉还图》中的当年景象——德川庆喜孤独地跪坐在房间一端,享受着最后的高贵,各地大名则跪坐在下,谦恭聆听。

  这一年,大总督参谋西乡隆盛等人领军的萨摩、长州、安艺等藩组成讨幕联盟,策划武力讨幕;与此同时,民众性的动乱与斗争席卷了包括京都、大阪、横滨、江户等大城市在内的幕府管辖区。幕府的统治摇摇欲坠。对于德川庆喜来说,这只是一个权宜之计,但是对于日本来说,却是决定性的。

  “那是日本崛起的开始。”大学反聘教授 健吾说,“也是军国主义的源头。”

  天皇复位,对日本而言是新生活的开始,资本主义化进程也立刻启动。以“明治三杰”之一的大久保利通为首的明治政治家,推行的是“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德川幕府时期的300年快速发展,“武功极盛的年代,政治文物,灿然大备”,为明治维新做足了准备,又为日本全国形成了乐于进步、富有活力的民族性格。就此意义而言,美国炮舰来的正是时候,外来武力对于日本来说是学习最好机会。

  明治维新时距离1853年美国海军叩关仅有15年,日本以轻快的节奏,完成了整个民族的转向。

  这不是日本第一次表现出敏捷的反应。在足利室町幕府时代,1543年,一艘葡萄牙船第一次漂流到九州的种子岛,为日本带来了火枪,史称“铁炮传来”。仅仅6年后,日本“战国时代”特立独行、蔑视礼仪的枭雄织田信长,就从近江(滋贺县)国友村大量订购西方火枪用于实战。

  1609年7月6日,幕府将军德川家康手书特许状,即“朱印状”,允许荷兰人在平户建立永久性的贸易商站,即荷兰商馆。各种西方文明成果由荷兰传来日本,被笼统地称为“兰学”,由此深刻地加强了日本对于新式科技的开明心态。

  日本学者鸟海靖认为,当年日本的锁国政策与中国的锁国政策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进程。“明治维新之前的锁国政策并不是完全顽固的方法,”他说,“它有着一个随着时代变化的过程。”

  在德川家康时期,基督教传播曾一度得到幕府的默许,只是基督教势力的迅速扩大,令统治者感到可能危及日本的传统秩序,才开始禁止传教。1615年起,幕府政权进而对“朱印船”贸易也严加限制。这两条出自统治需要而非民族选择的政策,即是后来德川幕府的全面锁国的伏笔。

  19世纪,在效法中国和朝鲜文明数百年之后,日本再次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能力,而中国的知识精英则再次扮演了日本教师的角色。

  魏源“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的《海国图志》成书于1842年,直到1853年以后才流传到日本,立即受到幕末维新人士的热捧。佐久间象山和横井小楠等人对魏源所述之事深感折服,该书因而成为日本知识界的必修教材。

  素以“优等生”自矜的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后又一次当学生,不过在其精神内核之中,尚武、暴烈的成分却有增无减。日本文化中的轻自我生死的信念,在樱花飘落季节随风飘扬,又在残忍的战争中推行为轻他人之生死。

  健吾认为,与此相关、互相衍生出的影响明治维新的主要思想,就是“脱亚论”和“亚细亚主义”。

  “脱亚论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却衍生出帝国主义化的理论,亚细亚主义营造出大东亚共荣圈的理想愿景,却又催生了侵略合法化的理论。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思想,各自产生左右两翼共4种思路,彼此矛盾又有契合,合力造就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明治维新的改革,建立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化日本,却对传统上持有特权的武士阶层造成了重大的打击,身为武士的西乡隆盛为此不惜起兵对抗,终于失败自尽。

  在战争中,西乡隆盛再次吟唱起一首短歌,它是317年前织田信长的战前歌,其中既有慷慨,也有凄然:人间五十年,如梦又似幻;一度得生者,岂有不灭乎。

  西乡隆盛对日本明治维新所作的巨大贡献,及其尽管逆历史潮流却表现了“忠义”的叛乱行为——恰如美国电影《最后的武士》赞美的那样——赢得了崇拜强者、崇尚牺牲的日本人。1897年,他的铜像巍峨耸立于上野公园,至今仍是日本的著名胜地之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