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 > 正文

南方周末特刊: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今与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12:13 南方周末

  中日关系60年:如何跨越“一衣带水”

  □本报记者 史 哲

  中日关系何曾变得像今天这般复杂,然而这却是战后60年的发展轨迹使然。由1871年中日缔结修好条规、建立正常邦交上溯,中日维系传统的“朝贡体系”达1000多年,中国是
老师,日本是学生;由1945年上溯80余年,同遭列强破关之虏的中国与日本命运迥异,中国为列强“鱼肉”,陷于苦难深渊,而日本知耻后勇,得与诸强国分庭抗礼,几近独占东亚;至最近的三五十年则一时一势,中日之间有壁垒森严或老死不相往来之境,亦有看似恩怨两消、响起“友好”之声之时,但上述种种情形全不似今天这样让人看不清楚。于是,国人今日每每谈及日本,除了诸多复杂感情之外,惟一客观的似乎就只剩下了一衣带水。

  战后的国际关系中,让西方政治家和民众最难以理解的莫过于中日关系。一方面,中国以“以德报怨”的博大胸襟,将大批侵略者遣返日本,罕见并严格地区分了发动战争的军国主义分子和普通民众,放弃了巨额的政府赔款;而另一方面,日本许多让中国难以接受和理解的言行,如高级官员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挑起

钓鱼岛的摩擦、右翼不负责任的说辞、一再拒绝民间索赔等层出不穷。

  60年,于天地是一甲子轮回,但于中国的近邻日本,一衣带水的距离却突然遥远了起来。

  当14名甲级战犯被重新迎回靖国神社,当中曾根首相去了包含14名甲级战犯的神社,当中日高层的君子协定多年以后再次被桥本龙太郎打破,当日本的历史教科书被一次又一次地修改……所有这些都在说明,曾经维系“中日友好”的默契是多么艰难。

  对中日关系的恶化,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解释是,冷战结束后,苏联的解体使得维系中日关系最牢固的一根纽带消失了。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绝然不同,又处于同一个地缘版图之中,这势必导致两国之间的利益竞争与摩擦加剧。

  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也许会发现,今日中日关系的现状,其实早在中日建交的时候,或者说早在1945年日本战败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或者说,这是日本民族性使然,美国对日本的改造能够改造一个国家的制度,甚至强行灌输某些观念,但很难改变一个民族思考问题的方式。

  本尼迪克特描述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在国际关系中,矛盾的日本人自卑的同时,又非常骄傲。明治维新之后两场战争的胜利,曾让日本的自信极度膨胀;而二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造与经济奇迹,又为日本提供了另一个自我膨胀的理由。

  60年后,《南方周末》的三名记者赴日,近距观察。他们走访了靖国神社、长崎的核爆点,广岛的第5师团总部以及明治维新的兴起之地京都二条城。在他们眼中,今天的日本,除了往昔的军国主义为现代政治文明所取代之外,这个民族的内核并没有大的改变。

  一边是自负,一边是对现代中国的轻视,如今再加上对今天飞速发展的中国的恐惧,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日本人功利性的解读,以往在处理中日关系中,存在于日本身上那种心照不宣的负罪感已经渐渐消失。这或许是中日关系陷入恶性循性的因素。

  战后日本修正了自己谋求大国的路线,选择成为领导的“小伙伴”。现在,“小伙伴”已经羽翼丰满。一个全面领先的日本,一个已经基本挣脱“战败国”身份的日本,一个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正在国际舞台上寻找机会宣泄自己曾经失落的沮丧。或没有人敢轻言中日关系的未来,但无论如何,中日两国互为邻居。有道是,远亲不如近邻。与邻居和睦相处,应是中日两个国家要共同处理好的课题。当我们透过历史的硝烟,蓦然回首,还是要面对一个问题:那一衣带水,中日如何跨越?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