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扫描重点工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11:13 焦点访谈 | |||||||||
《焦点访谈》9月5日播出节目《扫描重点工程》,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 敬一丹: 2005年底,我国的“十五”计划即将完成,“十一五”计划也将拉开序幕。回头看“十五”期间的1100多个重点工程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例如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三峡工
解说: 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是在百姓的热切期盼中开工建设的。记者在中央民族大学见到了藏学专业大三学生朗嘎。 朗嘎 中央民族大学03级藏学班学生: 我是2003年到北京的,到今年已经是五次假期没回去了,因为回去要么坐飞机,坐飞机太贵了;要么坐火车,火车要倒很多次车,要从北京到西宁,西宁到格尔木,格尔木倒汽车到拉萨,然后拉萨到家里,单程就四天,路上也远,父母也不放心,然后就不回家。 解说: 朗嘎告诉记者,她们班上很多西藏同学都和她一样,假期不能回家。 记者: 在修青藏铁路,你知道吗? 朗嘎: 知道,一开工就知道,大家都知道,包括我父母,我们那边老家的人都知道,西藏人都知道。 记者: 就是老家的人非常关注这个事情? 朗嘎: 很关注的。 索次 中央民族大学03级藏学班学生: 还问我火车什么时候通?我说我毕业那年刚好通,我说我坐头一辆车子到家,那时候就方便了。 解说: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1979年建成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正在修建的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翻越了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海拔高于4000米的地段约1000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宋朝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司副司长: 到目前为止,(青藏铁路)总投资330.09亿,已经完成投资230多亿,完成了70%左右。工程进度现在1142公里当中,已经铺轨的是1094公里,还剩48公里,全线预计到年底铺通,2006年7月1日全线试运营,2007年7月1日全线开通正式运营。 解说: 2007年,青藏铁路正式通车,那时朗嘎和索次刚好大学毕业。 记者: 那时候青藏铁路刚好已经通车了。 朗嘎: 嗯。 记者: 有什么愿望吗? 朗嘎: 坐火车。 记者: 坐火车回家? 朗嘎: 嗯,坐火车回家。 索次: 家里有三个妹妹,小的13岁,大的18岁,带我妹妹她们坐火车到北京来玩玩。 解说: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也是我国“十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 姜伟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在“十五”期间,国家一共批准了和核准了1100多个重大建设项目,这些项目总的投资规模达到了3万亿元,这个投资规模和投资项目的个数,都大大超过了历个五年计划时期。 解说: “十五”期间的这1100多个重点建设工程,涉及到交通、能源、水利、农业、社会事业、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而这其中有很多都关系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 大学生: 前一段时间,我和我们的同学一起去密云玩,然后去密云水库的时候,发现它的水几乎快干了,特别特别少。像密云这种大的水库,如果水都少成这种程度的话,那北京看来真的很缺水了。 记者: 要是没有了水会怎么样? 小朋友: 人就会无法生存,小鸟也会无法生存,大树也会无法生存的。 解说: 目前,我国北方部分城市严重缺水,以北京为例,人均每年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7,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25。而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是不均匀的,长江、珠江、松花江这三条江的水资源相对有余,黄河、淮河、海河、辽河这四条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影响到百姓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为了使有限的水资源通过合理开发,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优化配制,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2002年12月7号,南水北调工程开工。 高俊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经司巡视司: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主要解决苏北和山东部分地区,以及安徽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中线一期工程,主要解决北京、天津、河北、河南这四个省市的缺水问题。西线工程,正在抓紧做前期工作。 记者: 您觉得南水北调这个工程,会给您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呢? 北京市民: 一个是缓解北方的缺水现象问题,再一个就是北方人喝到南方的长江水,我觉得长江水很甘甜的。 解说: 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水质和生态问题备受关注,把南水北调工程建成清水走廊是人们的愿望。 高俊才: 通过达标排放、中水回用、水土保持、提高污水处理费标准,用现代机制建设管理污水处理厂等措施,使南水北调建成清水走廊。 记者: 这条清水走廊给天津、北京的老百姓送来的水会是什么样的呢? 高俊才: 会是干净的水,对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会带来很大的好处。 记者: 又干净,又及时? 高俊才: 对,从水量、水质多方面来说,能改善北京、天津地区的用水条件,而且为子孙后代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解说: 在“十五”期间,1100多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当中,西部地区占了340多个,中央政府8千多亿投资当中,西部地区占41%。“十五”期间,在国家重大工程和中央投资安排上,不断向西部、向农村倾斜,加强了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记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关路村,看到村里1月份通了有线电视。 记者: 今年看春节联欢晚会了吗? 谭藏苗 村民: 看了。我今年65岁了,才第一次看春节联欢晚会,过去的话,因为电视都没有收到,没得看,今年第一次看。 解说: 乡亲们说,自从村里通了有线电视,看电视就成了村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上世纪末,我国西部农村特别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山区,仍然有1亿多人口不能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十五”期间,国家实施的广播电视“西新工程”,解决了他们听广播难、看电视难的问题。 李守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司司长: 中央直接投资63亿元,提高中西部及边疆地区广播发射覆盖能力,帮助已通电的行政村和规模较大的自然村,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有力地改善了九千多万农民的文化生活条件。 解说: 现在越来越多的西部农村群众也能够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到电视文化生活,促进了农村和城市的协调发展。而这些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点工程被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姜伟新: 我们觉得重大项目建设,是我们中国有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它能够集全国之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办一点大事情,我觉得这是我们政治体制的优势。它增强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支撑了“十五”期间,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同时也为我们国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较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主持人: 这些国家重点工程,凝结了千千万万劳动者的汗水,凝聚了党心、民心,透过一个个重点工程,我们可以看到国力一天天增强,看到国家一步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关专题:央视《焦点访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