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好友张云乔:《国歌》最早听众(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09:36 南方都市报 | |
![]() ![]() 96岁高龄的张云乔说自己始终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文艺工作者。本报记者许冰 实习生林伟祥/摄 60年前的今天,1945年9月9日,何应钦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在南京主持接受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 60年后的今天,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在各地热火朝天开展着。 “我是《国歌》的最早听众”,“我亲自接受日军投降!”在广州的寻常巷陌中,有 他是一个画家、一个电影人,因为周恩来同志的一句话,成为商人,后又弃商做了一名文化人。 88岁那年,他重绘70年前的旧作《松沪抗日闸北之战》,那也是最早反映中国抗日战争风貌的美术作品之一。 说起与音乐家聂耳的交往,96岁的他感到骄傲自豪。 在广州珠影制片厂周围的几个大院里,珠影离休干部张云乔是大家口口相传的传奇老人:据说他第一个听聂耳哼唱《义勇军进行曲》,据说他将自己的企业交给国家后选择做一名普通电影人…… 带着数不清的疑问,近日记者走访了这位96岁高龄的老人。 画家?商人?电影人? 在珠影厂分给离休干部的三室一厅里,张云乔大多数时间在16平方米大的书房中,要么伏案写文,要么躺在摇椅上看书。 “前几年还能站好几个小时画画呢,现在身体越来越差了,站起来都要人扶。”已经照顾张云乔6年的阿花一直不太清楚眼前这位慈祥的老人究竟是做什么的,“只知道他很有名”。事实上,张云乔老人的身份还真难用一句话概括。 他是一个画家。1933年,张云乔创作了《松沪抗日闸北之战》,在后任上海淞沪警备司令的戴戟将军主持修建的“一·二八”抗日纪念堂展出,是最早反映中国抗日战争风貌的美术作品之一。 他是一个电影人。“上世纪30年代影剧界的前辈们,大概都知道张云乔其人”(见黄苗子为张云乔自传《旧梦拾零》所做序文))。张云乔和夏衍、田汉、聂耳、欧阳予倩、司徒慧敏等左翼电影人交往密切,先后在进步电影《桃李劫》、《风云儿女》、《夜半歌声》等中担任美工。 他是一个商人。抗战期间,他开办汽车贸易公司、烟草厂、卷烟厂,为革命筹备转移资金。 “我从商完全是因为周总理的一句话。”1937年上海电影业受到严重破坏,张云乔又不愿加入国民党控制的电影公司,正愁报国无门时,偶然结识了周恩来同志,周恩来鼓励他,“你在工商、金融界有较好的条件,就向这一方面发展也很好嘛,也同样可以为抗战事业作出贡献的。” 张云乔从此开始了经商生涯,但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个文化人,“所以新中国成立公私合营以后,立刻申请重新回到老本行作电影美工。” 《国歌》的最早听众 张云乔一生经历丰富,最令他骄傲的是,作为聂耳的好友,他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最早听众。 1934年田汉在被捕前为电通公司的影片《风云儿女》写好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谱曲则交给聂耳完成。 1934年4月的一天早晨,时在电通公司做美工的张云乔坐电车去上班,遇到聂耳,便问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完成了没,聂耳说写好了但还没有给人听过,说着就在张云乔耳边哼了起来。 张云乔说他听完后当即拍手叫好,并对聂耳说这首歌慷慨激昂,以后一定会风靡全国。他问聂耳,为什么这首曲子从头到尾都没有fa(4)? 聂耳回答,fa(4)是半音,用了半音,曲子就不够有力了。 张云乔还是最早唱国歌的人。电影《风云儿女》里的《义勇军进行曲》是由当时电通公司的演职人员盛家伦、郑君里、金山等组成的临时合唱队演唱的,张云乔也是合唱队的一员。 前几年,广东省电影公司在为新中国成立50周年拍摄的献礼影片《国歌》(潇湘电影制片厂摄制)做宣传时,特意请张云乔在首映式上介绍国歌产生的故事。 晚年张云乔决定重画70年前的旧作《松沪抗日闸北之战》(重绘时改名《血战宝山路》)。88岁那年,他凭记忆,用半年的时间完成巨幅油画,后来又一口气画了同样的三幅,现在这些画已经被海内外抗战纪念馆收藏,其中广州十九路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馆更将其做成石刻画,放在正门。(见习记者 陈炯) 人物档案 张云乔,1910年出生于浙江余姚。16岁考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艺术专门学校”西洋画系。20世纪30年代起,参与制作的电影有《风云儿女》、《自由神》、《夜半歌声》等。1937年后,先后开办中国汽车贸易公司等企业。新中国成立后,申请重回文艺战线,1957年起参与筹建珠影制片厂。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