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新闻调查》专题 > 正文

央视《新闻调查》:项城经验(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11:54 央视《新闻调查》
央视《新闻调查》:项城经验(组图)

耿宝山副书记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央视《新闻调查》:项城经验(组图)

记者胡劲草


央视《新闻调查》:项城经验(组图)

夏长松


央视《新闻调查》:项城经验(组图)

袁永亮


  央视《新闻调查》播出节目“项城经验”,以下是节目内容:

  总制片人:梁建增 关海鹰

  制片人:张洁

  编导:胡劲草 崔诺

  记者:郭宇宽

  摄像:陈威 王晓鹏

  录音:刘昶

  助编:田莹

  解说:姚宇军

  责编:赵华 李长胜

  合成:刘昕

  策划主管:吴征

  执行制片人:胡劲草

  播出主管:孙金岭

  监制:梁晓涛 庄殿君

  总监制:孙冰川

  被采访人:

  耿宝山 中共河南省项城市委副书记

  袁永亮 原项城市机械厂副厂长

  耿金银 原项城市啤酒厂供销科科长

  赵清玲 耿金银的妻子

  王继远 原项城市人事局局长

  夏长松 原项城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职工

  张振领 项城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

  张国旗 项城市人事局

  耿宝山 中共河南省项城市委副书记

  时允民 原项城市农机公司副经理

  高素琴 时允民妻子

  演播室:

  上个月临近月底,河南省项城的市委、市政府接到一个通知,说几天以后有一批记者要来项城进行采访报道, 目的是要宣传和推广项城在做好军转干部工作方面的经验。通知来得很突然,当地领导说他们很少接受来自中央媒体的采访,更何况据说这次要来一批记者……

  解说:按照通知,这次要来宣传推广的是项城在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工作方面的经验,在大批记者到来的头一天,市里举行了第二期军队转业干部的培训班。

  记者:听说没听说最近要来很多记者要采访军转干部的事?

  军转干部:这个事没听说,没说。估计情况是要有采访的,我自己不是小聪明,自己估计这个事引起中央重视,领导重视,必须要有采访的。

  解说:参加今天培训班的是项城的军队转业干部,活动由项城市委副书记耿宝山主持。

  耿宝山:就说是我说的,怨就怨我。

  解说: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工作属于耿书记分管的领域,耿书记在劝说军转干部不要有顾虑,大胆接受记者的采访。

  耿宝山:咱服从需要,人家都是国家的宣传部门,当时有当时的背景,你实事求是,不行了就是不行了,还有再生嘛。

  记者:到时候人家觉得你这几个典型人物就是专门为这次采访活动准备好的。

  耿宝山:那不会,因为你可以随便采访,不是这几个人,现在来的这几十人你可以任意去选一个比如我点一个,你叫这个人出来,你是什么情况,你可以采访他。

  解说:项城位于河南省的东南部,1993年开始撤县建市。经济状况在在河南省属于中等水平。著名的周口莲花味精厂设在项城,是这个城市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也是城市街头随处可见的最醒目的标志。和全国每一个城市一样,项城每年都会迎来一批若干年前参军离开这个地方的军队转业干部,战争年代,他们为保家卫国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生命,在国家和平建设时期,他们肩负守卫祖国的重任,并在任何危机时刻冲锋陷阵在最前线。他们把生命中最宝贵的岁月交给了国家,当他们人到中年准备离开部队的时候,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以保证部队转业干部在回到地方时能够安居乐业。依照他们在部队的军衔、服役年限和获得的相关奖励,他们被分配到了各个城市的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项城目前能查实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81年到现在,项城共有军转干部512人。当年唱着同样的歌曲离开部队的这些军转干部,经过几十年时间,他们的生活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活在这个普普通通中原城市的军队转业干部,他们因何而受到来自外部世界的关注呢?

  解说:两年前从项城机械厂副厂长岗位退休的袁永亮28年前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转业到地方。20岁离开家乡的袁永亮入伍后在部队任枪械技师,从事大炮等武器的维修, 入伍后由于表现优异,很快就被提干……

  袁永亮:最后批下来的时候,只批了八个人,我是头一批。

  解说:但是之后由于身体的原因,在入伍十年后,袁永亮转业回到家乡

  记者:那后来转业的时候是什么军衔?

  袁永亮:是排级技师,就是搞修理的。

  记者:那时候从离开部队准备回到地方的时候,要去什么地方工作,可以自己提出些要求?

  袁永亮:没有,当时没有提出来这个事情,就是服从分配。

  记者:没有想过?

  袁永亮:没有想过,从来没有。当时在部队受到的教育,正面教育,党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叫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回来以后就说你到机械厂,(我)说可以。

  解说:1978年,袁永亮转业分配到了项城机械厂,这是一家以生产农用拖拉机为主的企业。

  袁永亮:我们这个厂当时生产拖拉机的时候,在全省行业检查的时候,我们是第二名,还是相当不错的,整个河南省是第二名,郑州拖拉机厂它都不如我们,每天出十台拖拉机还不够销的,就是在这大门口,有一个农民躺到我办公室门前七天,我们每天给他早晨 晚上 中午,一顿饭两个馒头。

  记者:躺那儿干什么?

  袁永亮:等货,等产品。

  解说:厂里还根据国家政策制定许多配套措施保证军转干部很快适应地方的工作。

  袁永亮:我回来的时候给我安排住房,很多工人三代同堂,一间房、两间房的很困难,军转干部回来以后要给两间卧室、一间厨房,那条件相当不错了,有时候有地方住,有时候没房子,作为机械厂来说替他合并,把其他的工人挤一挤也要给军转干部腾出来。

  解说:和袁永亮一同转业回家乡的战友,有的和他一样到了企业,也有的分配到了机关和其它的事业单位。

  记者:其实那个时候大家还没有考虑到去机关,去企业或者事业单位。是不是大家还没觉得会有什么差别?

  袁永亮:以前也考虑到在企业吃力一些,在机关清闲一些。

  记者:收入呢?

  袁永亮:收入实际上总体来说机关不如企业,你想啊,干部工资系列跟工人工资系列它是两个系列,工人的工资升两个级,干部的(工资)得升三个级,它才能赶上。

  记者:所以可能那个时候还有人愿意去企业?

  袁永亮:那是的。

  解说:分配到机械厂后,由于以前在部队从事过近十年的枪械维修,加上曾经经历过的严格组织纪律训练,很快袁永亮就从生产车间脱颖而出,被机械厂选拔到了行政工作岗位上。领着工人在当时河南省的这家重点企业创造的一个个的生产业绩。

  解说:1979年,和袁永亮一样, 在参军十年后,耿金银转业时也选择了到地方的企业工作。

  耿金银:这个是我过去从部队回来的时候,由于办工会会员证没有照片,就(把部队的照片)贴到这个上面了,这是我当兵时候的照片,这是我从兰州回来时候,上面写着转业军人证明书。

  解说:耿金银当年在兰州军区后勤处任汽车排技师,在部队既学会了开车,同时又学了一门修车技术 回到地方的时候,耿金银却选择了和自己所学完全不相干的工作。

  耿金银:我当时转业的时候呢,出自内心,当时我觉得到地方想改改行,想改改行。

  解说:耿金银被分配到了项城唯一的啤酒厂——担任供销科科长。

  耿金银:我可以说,当时的商业比现在的市政府都吃香,因为当时的物资,打比方说,买一辆自行车当时的县委书记可以说按照过去来讲都是七品县令啊,那也是相当大的一个官了,但是县委书记买一辆车,他不通过商业局局长他也搞不到手。

  记者:啤酒厂的供销科科长,在一个物资那么紧缺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吃香的岗位吧?

  耿金银:我可以说,在啤酒厂除了厂长书记之外,那就数得着我了。

  记者:大嫂,那个时候别人给你介绍他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他的职业也不错?

  赵清玲:我觉得他这个人非常老实,再有在部队,党的培养下教育了多少年,比较实在。

  解说:分到啤酒厂的耿金银经人介绍和当时在项城针织厂工作赵清玲组成了令人羡慕的小家庭,开始了暂新的工作和生活。每年,全国都有一批和袁永亮、耿金银一样的转业军人从部队走向地方,开始续写他们人生新的篇章。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央视《新闻调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