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世界新闻报专题 > 正文

今年中国的风灾并不严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16:35 世界新闻报

  飓风让美国损失惨 台风对中国影响小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点评中美两国风灾状况

  《世界新闻报》记者 黎 萌

  专家说原因

  全球变暖加剧风灾没有证据

  台风和飓风的频发与全球气候变暖还是有关系的。国际上有一个“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简称IPCC,它在2001年出台了一个评估报告。报告明确指出,气候变暖会使包括台风或飓风在内的一些灾害性天气,变得更加频繁,强度也会增加。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所以,我们目前还不能完全肯定气候变暖直接导致了台风和飓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多发和频发。

  今年全球的风灾似乎特别严重,“卡特里娜”飓风横扫美国墨西哥湾沿岸,造成100万居民流离失所;飓风“彩蝶”袭击日本和韩国,造成30多人死亡;台风“

海棠”、“
麦莎
”和“泰利”肆虐我国沿海地区,也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风灾是否真的很严重?风灾是否跟全球大气变暖有关系?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任福民教授。

  任福民教授说,对于台风或者飓风造成的破坏程度是否严重,主要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是频率,另一个是强度。目前,台风或者飓风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强度增加了。实际上,我国今年登陆的台风到现在只有5个,而往年一般是7个。

  从西太平洋发生的台风来看,并没有比往年多,特别是6月份之前,要明显地少于往年。这些台风比较集中地发生在7、8月间,而且多数登陆了我国,所以,给老百姓的感觉就是特别频繁。尤其是台风“麦莎”,使整个中国东部都受到了影响。

  到目前为止,西太平洋形成的台风已经有15个,往年的台风数量一般全年会达到27个左右。由于每年台风的活跃期是5到10月,所以,任福民教授认为,今年台风的总数量要比往年少,但登陆台风的数量要比往年多。

  从强度来看,应该说连续几场台风的强度都不弱,但也都没有达到最近七八年来的最高强度,它们的强度都不如去年的台风“云娜”。以“麦莎”为例,尽管影响范围大,但它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都没有“云娜”大。

  任福民教授说,不过,我们也看到,“卡特里娜”飓风的确给美国造成了灾难性后果,它的强度已经达到5级飓风的标准,也就是最高级了。从1900年以来,这样强度的飓风,美国也只有5次。

  背景

  飓风和台风其实是一回事,都是指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为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称。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为“飓风”。

  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台风和飓风一般划分为4级,除台风和飓风外,以下依次被称为: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热带低气压,而美国把飓风划分成5级。我国目前没有把台风再进行划分,但由于没有划分,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年7月,我国有关部门开始酝酿台风的等级标准,目前考虑将台风分为3个等级。

  太阳能垃圾箱亮相纽约街头

  容量特别大 造价很昂贵

  《世界新闻报》驻纽约记者 伊怀杰

  一种类似街头售报机或者邮筒的垃圾箱,不久前出现在纽约街头。

  一般的垃圾箱容量为40加仑,而这种新型的垃圾箱在体积上并没有大多少,但容量却比传统垃圾箱大出8倍多。这种垃圾箱内部设有一套垃圾压缩机械装置,它以太阳能为

能源,每当“吞进”的垃圾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自动启动。一般的垃圾被压缩后,体积会缩小至原来的1/8。这样,一个垃圾箱就可装下300加仑的垃圾。

  此外,这种垃圾箱的设计还充分考虑了人性化需求,采用了双门和全封闭式结构,气味溢不出来、小动物也钻不进去,既卫生又安全。垃圾箱的顶部还设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指示灯,分别显示垃圾箱为“满”、“半满”和“空”的状态,让路人一目了然。

  因为具有这些特色,因此,这种垃圾箱造价自然不菲。普通的垃圾箱造价不过300美元,而这种垃圾箱的造价接近5000美元。但有人简单算过一笔账后发现,它还是“物超所值”的,仅从可减少雇用环卫工人而节省的开支这一方面来看,就节约了不少成本。

  目前,这种高科技垃圾箱还处于试验性的“街头秀”阶段,仅在很少一部分地区的街道投入使用。即使在已经投入使用的地区,很多人也还不认识它,常会看到有人拿着垃圾从它身边“擦肩而过”,而把垃圾丢进普通垃圾箱。为此,纽约市政当局正在召集一些年轻义工,向公众讲解这种垃圾箱的使用方法。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