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珠海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四大不足拷问人才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14:37 南方都市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考察珠海、深圳后强调,经济特区要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积极探索发挥自己功能和作用的新形式、新举措,进一步扩大特区的功能空间,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要把保持特区优势的根本着眼点放在增创新优势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把"特别能创新"作为经济特区之"特"的基本内涵,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在思想观念、发展模式、体制制度、对外开放、科学技术、企业管理和城市建设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核心提示

  作为全国大规模引进人才最早的城市之一,珠海曾经一度是各类人才向往的乐土。面向全国登报招聘、重奖高科技人才、派人出国学习、人才居住证制度......珠海每一次出手,都能吸引广泛的关注,珠海由此营造的"人才洼地"效应,吸引了无数人才涌入珠海。

  然而25年来,就在当年这座吸引了无数青年才俊的梦想之城,多少人来了又走了,其中不乏迟斌元、沈定兴、史玉柱等多位科技重奖的获得者。就是一些刚刚来珠海工作不久的大学毕业生,也开始产生这样的困惑:留下还是离开?

  以环境优美而著称的经济特区珠海,以国内首开科技重奖而广受关注的珠海,时至今日对人才的吸引力为什么在减弱?珠海如何摆脱人才不断流失的困境?

  科技重奖影响逐渐减退

  2003年11月5日,珠海市举行第十届科技进步奖颁奖大会。广东德豪润达公司全自动电脑控制系列面包机项目获得2002年度特等奖100万元的重奖,其他52名科技发明人分别获得奖金2万元至6万元。

  与10年前珠海在全国首创这项科技重奖颁奖活动所引起的轰动效应相比,这次大会,台上的获奖者和台下的观众似乎都没有往日的那种喜悦和激情,一项曾经轰动全国的颁奖活动悄然结束。

  "科技重奖现在在全国已经司空见惯,自然缺少了看点。"熊定昌认为,珠海要想继续走在时代的前面,必须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重奖本身和重奖之外进行创新,要进一步改善评奖办法和提高这个活动的影响力和诱惑力。这位原珠海科委科技管理科科长,在他任职的十多年间,直接参与、见证了珠海科技重奖的产生、发展,以及以后一系列的完善、变革工作。

  时光重新回到1992年。是年3月9日,当迟斌元、沈定兴、徐庆中从当时的珠海市委书记、市长梁广大手中接过获奖证书、汽车房子的钥匙时,珠海一下子吸引了全国的目光。极少数科技人员凭科技劳动一夜间成为百万富翁,人才和知识的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这是中国科技奖历史上空前的一次。

  一石激起千重浪。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当精神鼓励仍然是当时主要的奖励手段时,珠海率先以物质重奖科技人才,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因为科技重奖,珠海成了科技工作者向往的乐土。那些得到了住房、轿车和巨额奖金的知识英雄令人羡慕,许多人带着几许浪漫和冲动都往珠海涌。"专门成立的珠海市科技协作服务中心每天都要接待上百人,有时候都忙不过来。"熊定昌说。珠海打造的"人才洼地"效应开始凸显,在人才问题上,珠海从买方市场转为了卖方市场。

  1994年3月17日-20日,在珠海国贸中心举行的春季人才交流暨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洽谈会,一下子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求职者5.6万人次。1993-1997年短短的五年时间,由于全国各地人才大量涌进珠海,珠海户籍人口一下子增加了36万人。

  珠海海源教育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统一就在这期间来到珠海,从1996年6月起,刘统一先后在巨人集团和珠海市华夏学校工作--这两家单位在当时都是具有很高知名度的企业。1998年11月,刘统一从华夏学校辞职,自己开始创业。

  "很多人当时甚至连原来单位的人事档案都不要,就直接来珠海了。"刘统一回忆说。从1996年到现在,一晃九年过去了。自称是搭上了当时人才大规模涌入珠海末班车的刘统一说:"和刚来的时候相比,珠海现在对人才的吸引力已经减弱。"

  《珠海歧路》一文作者、对珠三角区域经济颇有研究的樊荣强认为,重奖人才这种"作秀"今天已经不适用了,它只针对少数人,今天所需要的是可以普遍受惠的人才政策。

  人才难招成为普遍问题

  蒋先生最近正在为公司的事发愁:他前不久花了很大气力从外地招来的一名业务骨干,上个月刚刚辞职离开了珠海。为填补辞职员工的空缺,他现在正在到处物色新的人选,不过人才并不好招。"虽然我们给的待遇和深圳、广州没有什么差别,但很多人一听说是到珠海工作,都不太情愿了。"蒋先生一脸的无奈。

  蒋先生1997年就来到珠海,后来又去深圳、上海工作。因喜欢珠海的环境于2003年重新回到珠海,和朋友一起开办了珠海市飞马货运快递服务有限公司。两年多来,公司的生意一直没有多大起色,而之前在深圳和上海做同样的生意却都很成功。"现在公司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招不到人。"蒋先生说,很多物流方面的人才普遍认为珠海企业太少,发展空间有限。在同等待遇下,他们更愿意到广州、深圳甚至中山工作。因为这个原因,蒋先生曾经一度想到把公司搬到广州或者中山去发展。

  其实,人才难招并不仅仅是蒋先生的企业所面临的难题。据珠海市人力资源中心有关人士介绍,人才尤其是中高级人才难招是珠海市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企业为了招到急需的人才,甚至打出年薪百万的天价。在2004年6月13日举行的第二届"英才珠海"中高级人才招聘会上,民营企业珠海石头电子有限公司就以百万年薪招聘技术专才和研发精英。"如果找到合适的人选,100万元不是封顶的薪水,公司可以为此付出更多。"石头电子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只要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甚至可以给他公司的股份。"虽然待遇诱人,可惜一直到招聘会终场,始终没有人前来挑战。

  人才问题,已经影响到企业进入珠海的步伐。在2004年秋季珠三角软件产业论坛上,几位参与论坛的软件公司负责人谈及该问题时就表示,虽然珠海市在政策扶持、创业成本、研发环境等方面有很大优势,但是由于当地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他们才没有将自己的公司建在珠海。

  "如果珠海不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在这方面将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珠海市政府部门有关人士对此现象表示担忧。他说,人才不足,最终将制约珠海的发展,而珠海发展缓慢,客观上又对引进人才产生不利影响。

  樊荣强认为,虽然珠海有环境和后发优势,但珠海缺少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一家单位呆不住,很难在珠海找到另一个东家。另外,珠海也缺少大企业、知名企业,而这些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

  樊荣强指出,要解决珠海的人才瓶颈问题,需要一软一硬两手抓:一软,是着力塑造和提升城市的形象、地位,广泛传播更多对珠海正面的信息,珠海需要一次彻底的"塑身美容",让人才了解珠海的机遇。一硬,是在产业布局与发展,尤其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