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复旦大学百年校庆专题 > 正文

陈望道:复旦崛起的奠基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11:26 第一财经时报

  陈望道:复旦崛起的奠基人

  本报记者陈小莹发自上海

  陈望道,自1920年走上复旦讲台开始至逝世为止,在复旦任教50年,担任解放后复旦第一任校长25年。

  他担任校长期间,复旦经历了1952年的全国院系大调整而群贤毕至,一跃成为国内第一流的高等学府。他的历史,是复旦开始走向崛起的历史。

  “望老在临终前心里也只有复旦,他反复提出希望当时的领导将复旦师生的户口转为城市户口,提高师生的生活待遇。”当时守护在病床旁聆听遗嘱的陈方磊(现为教授,1962年研究生公开招考后,陈望道的第一个研究生,也是最后一个独立带的关门弟子)回忆说。低调严谨的马列先驱

  在陈望道的铜像下有这样一段文字:

  他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第一部中文全译本,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除此之外,陈望道还是第一批中共党员。

  虽然他是资深党员,又在学术上名望远播,但陈望道处事始终非常低调。

  陈望道与鲁迅是关系密切的好友,共同主编过进步刊物《太白杂志》。在鲁迅逝世后,很多人邀请陈望道写纪念文章,都被推辞。

  “望老一直怀疑有些纪念文章记得如此详细的原因,他是生怕有些人写鲁迅是为了写自己,所以力辞。”陈方磊劝了很多次,希望老师能给后代留下些真实的文字,最后陈望道才同意提笔。

  “望老不是在写回忆文章,简直是在考证历史。”为了写一篇《回忆鲁迅先生二三事》,陈方磊在老师的要求下查了几乎所有的《太白杂志》,以确保一字不差。耿直的学术多面手

  “望老很喜欢梅花,年轻的时候还经常吹箫。”在病榻旁两年的陪伴,让陈方磊听了不少老师早年的故事。

  不仅如此,他还曾在年轻时学过8年的武当拳,在从事地下工作时常常靠着纵身一跃的本事甩掉特务的跟踪。但这些陈望道从不向人提起。

  在主攻的修辞学领域中,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有着开拓者的意义,完成了中国传统修辞学向现代修辞学的转变,奠定了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基础。

  此外,他的《作文法讲义》和《美学概论》也都是同领域的开拓者,前者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用白话文写作的著作,而后者在很长时间内被美学大师丰子恺作为讲课教材沿用。

  “即使在阶级斗争的年代,望老治学也不喜欢带入政治思维。”陈方磊当年在读书笔记里批判了索绪尔的“符号论”,认为那是资本主义的思维方式。陈望道看了以后很生气,把他叫去说:“学术上的东西不是简单的否定,不能贴标签,需要好好地探索。”还建议他研究语言要从小处开始,可以多去茶馆听说书……院系调整力保新闻

  1952年,包括

复旦在内的全国19所高校开始院系调整,一大批系科并入复旦。苏步青、贾植芳、郭绍虞、刘大杰,一批著名学者相继而至。

  除了捏合这些著名教授共同为复旦出力之外,陈望道还在院系调整中挺身而出,保住了复旦最有声誉的新闻系。

  按照当时中央的调整方案,全国新闻院系只保留人大一家,复旦新闻系是要被调整出去的。

  但这个院系早在抗战时期就是复旦最进步最活跃的院系,在陈望道担任系主任期间,以“好学力行”作为系训,培养出一大批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人。

  1945年4月,复旦新闻馆就在重庆北碚的复旦校园内建起来了。为了修建那十几间平房,陈望道亲自募捐,还劳累得重病一场。

  当时在大学里建立新闻馆是支持抗战新闻事业的一个创举,从此有了“复旦新闻馆,天下记者家”的美誉。

  为了调整新闻系这件事,陈望道曾两次专门去北京找周总理商量,总理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件事。最后主席表态,既然陈望道要办,就让他办吧。

  于是,复旦新闻系得以继续发扬光大,才有了如今北有人大、南有复旦的新闻院系格局。

[上一页] [1] [2] [3] [4]

  相关专题:复旦大学百年校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