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南方都市报:敬孔子而远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11:28 南方都市报

  编者按:近年,在学界、民间以及官方,拯救传统文化、复兴儒学的声势逐渐浩大,而在今天——孔子2556岁诞辰日,世界各地将首次联合进行一次浩大的祭孔仪式。徐友渔先生昨天撰文《与其祭孔,不如补课》,提醒世人:“孔教不是中国的国教”;“如果我们把祭孔活动搞成国祭,从宪政的角度看是不对的。”今天,鄢烈山先生和庄礼伟先生分别就“借祭孔行销国学”,以及“孔子思想之反思”为主题而撰文。

  中国观察之庄礼伟专栏

  据推算,孔子诞生在公历的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至于他的农历生日,在一个“公元”化的世界里,为了方便早已西化的国民,以及为了向全世界推销“孔子”,早已藏而不用。

  孔子比较没有争议地与“伟大”相连的头衔只有“教育家”(至于孔子是不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有诸多争议),因此纪念孔子诞辰的“国家级仪式”,本该由教育部来隆重操办,可是国内每年最盛大的纪念孔子活动——孔子文化节,却是由国家旅游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这就有点主体缺位了,这是典型的“孔子搭台,经济唱戏”。

  不过,孔子从55岁起曾离家浪荡列国14年,有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是骨灰级的老“驴”,所以由旅游界来纪念他,纪念一位知名驴友,也算是般配。孔子诞辰纪念的“经济”味道,早已不是奇事,“孔子”作为商品标签,一直在不辞辛苦地为商家挣着真金白银。孔子说“祭如在”,而祭孔最后恐怕只剩下银子在了。

  孔子是春秋时期最著名的私立学校校长,因为师资超一流,所以学校不断扩招,为春秋列国培养了众多人才。在周游列国期间,孔子的流亡大学也一直维持着,许多野外的大树下都曾发生过孔子师徒弦歌一堂的场景。所以,把孔子尊为中国教师的行业之祖,乃至尊他为伟大的教育家,都是没有太多疑问的。

  但从孔子在鲁国从政没几天就诛杀异端文人少正卯的恶政来看,他的政治思想与实践是大有问题的。联想到后来由秦及清的文字狱,孔子可算是始作俑者。我自读小学以来,就不断听到学校的政工干部们说同一句话:学生若是学习、体育不行,出的也只是次品而已;若是思想有问题,出的就是危险品。少正卯此人博学、通达、善辩而意志坚定,本是鲁国难得的人才,却被孔子以“心达而险,行僻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而判定是“危险品”,以思想危险犯的名义迅速处决。杀完人,还堂而皇之地列举史上明君大贤都曾这么干过。单凭这一招,就足以让后世帝王奉他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了。可以说,孔子也是后世中国历代王朝“文宣”事业的行业祖师。“半部论语治天下”,道出了儒学作为官家“治术”的底蕴。在民间,儒学也滑向摧残人格尊严的“奴学”,成为培养臣民而不是公民的学说。孔子的“诲人不倦”最终也就成了“毁人不倦”。

  在“思想”方面,孔子设定了惟一的真理(朱熹总结为“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所以他教导学生的笃学、好问、钻研、追求,最终无非是“顺从”二字而已。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他给中国社会设定了百般禁忌,并不曾许给世人一个自由的精神世界。

  当然,原初的孔子并没有提出不容争辩的思想体系,他也赞成“君子和而不同”的包容心态,“独尊儒术”是后世文宣专家的发明。他也没有像佛陀那样创立出世的哲学思想,他只是一个在大洪水中撑着孤舟试图救人救世的“顽固分子”。

  他的“克己复礼”也不全然是错:人应当有所敬畏,秩序礼俗也是人类社会的必需品。西方的基督教其实也是一个庞大的以“仁义礼乐”约束世人的思想体系。人欲泛滥同样也会出问题,这个世界如果只是一个独尊“自由竞争”的世界,大概早就灭亡了。这个世界需要某种程度上的“克己复礼”。我们不必对强权、强盗、流氓表示尊敬,但我们必然有所敬畏。

  我也欣赏孔子对人生福境的理解——“知者乐,仁者寿”,欣赏他唱颂出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样的赞美诗。

  今年8月的一个晚上,我乘夜车经过淄博郊外的原野。这里曾是齐国的国都,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仿佛就在幽暗远处的树下,他们是死硬的理想主义者和努力使私德无瑕的朝圣之徒。行走在春秋齐鲁之地,深深地感受到孔子内心的忧愤与苍凉,但我想,就让孔子他们伫立或徘徊在远处吧,我尊敬他们克己济世的执着与责任心,但绝不会认同他们说出“三畏”和遥拜周天子时的那种痴癫与狂热。

  (作者系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56篇。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