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对李敖的专访:我不是在从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9日11:02 南方周末 | |||||||||
-编者按:本文为去年11月本报记者对李敖的专访,尚未刊发,采访时李敖刚刚当选为“立委”,也尚未决定前来大陆,此次借李敖大陆行之际,我们决定将此文重新编辑发出。 文字有删减。 □本报记者孙亚菲 “我不是在从政”
记者:首先祝贺你当选。不过很多人至今仍疑惑,特立独行如李敖,怎么会去做从政“那么俗”的事? 李敖:我举个例子,原来胡适先生在台湾做“中央研究院院长”,相当于中国科学院院长,人家问你不是不想从政吗?胡先生说,以他的身份背景,他做这件事情就不是从政,只是做一个思想活动而已。对我而言,这也不是从政。我不是政治人物,我也不认为这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我在利用“立法院”的发言台来宣传我的思想,就是这个样子。 记者:我知道你对政治人物没有太多好感,但是现在你要经常和他们在一起了。 李敖:我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我对台湾的文字工作者也没有太多好感,我还不是跟他们在一起呆了55年。(大笑 ) 记者:但是也有人质疑,说你文章写得好,骂人骂得解气,从政却不一定好,你怎么来适应这种角色的转换呢? 李敖:他们怎么能讲这种混蛋的话!我是干什么都好的。这不算从政,只是换了一个舞台,没有换别的,我还是我自己。我的角色没有换。 记者:这次你当选了,很多喜欢你的人非常高兴,说“立法院”未来会有好戏看了。 李敖:仇者痛,亲者快。 记者:我很感兴趣,会有什么好戏做给大家看? 李敖:最大的好戏就是官不聊生。本来说民不聊生,现在变成了官不聊生。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有四个字他们是很过敏的,就是“一国两制”,台湾一些人是完全不能够接受的,并且你一谈这四个字就是不爱台湾,给你戴帽子打杠子。我觉得现在我有这么好的机会,在“立法院”这个平台上面,公然宣传一国两制对台湾的好处,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记者:这些天在台湾,给我的一个感受是,整个社会在执政当局操弄下,与大陆有越来越疏离甚至对立的趋势。你觉得现在这个情况下讲“一国两制”合不合时宜? 李敖:我觉得太合时宜。这是符合整个大气候的。 记者:但民进党上台后,操作一些议题,好像民意中本土化的意识是越来越强,你怎么评价目前台湾的政治生态? 李敖:本土化?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本土化啊!本土化半天,拿语言来说,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南部的话,整个就是闽南话,有什么本土的东西,你告诉我。台湾两个字也是中国字啊,也不是罗马字啊。在语言学上,就没有台湾话这一说。好,他说闽南话是我们的本土语言,全世界有5500万人讲闽南话,台湾就有2300万人,换句话说,还有3200万人不在台湾的讲你这种话,这种人在哪里?这种人大部分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的南部嘛,你讲了半天,你讲的本土话,是大陆话嘛,所以,是政客在胡扯。 记者:但政客可以利用行政资源做一些割断历史的事来实现“台湾化”,比如新修改的教科书大纲,台湾的历史要从 1949年开始。 李敖:从1949年开始,他们敢谈吗?我从1949年到了台湾,在这里住了55年,天天在台湾,他敢写真相吗?我们会质问他,你历史怎么写的?写出来嘛,好,在美丽岛的时候,你吕秀莲公开说反对台湾独立的,你现在为什么不讲?你要不要写?敢不敢写?陈水扁你给美丽岛辩护是要钱的,你敢不敢写?陈水扁一年以内两次加入国民党,你敢不敢写?你要写历史是吧,我帮你写,看你要不要写? 要推动“一国两制” 记者:现在台湾社会在政治上分裂得很厉害,泛蓝跟泛绿两大阵营相互对立,那你是泛什么? 李敖:我是泛我自己。有人故意说我可能泛红,大家看到红颜色特别害怕,其实不要害怕嘛,为什么要害怕共产党? 记者:很多喜欢你的人,事实上也是寄望你能为促和做点事。 李敖: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台湾现在被打压得没有人敢讲促进两岸正常关系了,只有我敢讲,而且我可以把它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正确,很有证据,这是我当选很好的一个收获。(编者注:今年以来随着国民党、亲民党、新党领导人访问中国大陆,两岸形势有了积极变化,民进党当局打压不住了) 记者:你怎么评价目前的两岸关系? 李敖:这个关系一直被陈水扁这个无能的政府在操纵,把大陆给妖魔化、污名化了,这是错误的。我出来以后,可以用“立法院”这个平台和机会,把一些正确的讯息给大家传出来,我会跟大家讲,很多人认为我们台湾吃亏了,其实是占便宜的。 记者:占什么便宜了? 李敖:这个基本结构让台湾占了很多便宜啊,大家没有注意到这点。 记者:但台湾一些官员不这样认为,说台湾不仅占不到便宜还要吃亏,比如首先就没有外交权,“总统”走出去很没有面子。 李敖:现在台湾有外交权吗?花了那么多钱买了一个小国家,36天以后就不见了,对不对。你独立了就很风光?人家不承认你啊,你不是说你是主权独立国家吗?台湾为什么不说公投独立呢?因为台湾政府说我们已经是主权独立国家,所以不需要公民投票了。那么你是主权独立国家,没有人拦住你啊,你为什么不独立?为什么人家不承认你啊?为什么全世界196 个国家,你买来买去,只买到26个国家承认你呢?对不对,证明你行不通嘛。 看,李敖的N张脸 怕冷和对飞机的恐惧是李敖的两个隐秘情结。 2005年9月19日,有生之年没离开过台湾的李敖终于在深秋接受挑战,敢坐飞机,敢飞过台湾海峡了。 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把李敖的神州文化之旅形容为惊奇,也可能是惊险的文化之旅。 此前,刘长乐用了很长的时间说服李敖,使他在七十岁的高龄,放下心理障碍得以飞行。 李敖行前在台北、北京和香港三地记者会上答谢刘长乐:“我非常同情凤凰卫视的刘老板,因为他把李敖带进凤凰卫视。我进凤凰改写了一句成语,这个成语本来是‘误上贼船’,我觉得不是误上贼船,而是我,贼上了船,贼进了凤凰卫视。 ” 出场 在公众视野里的李敖是多面的:热爱他的人看他是大师;拥护者看他是战士;受过他帮助的人看他是仗义疏财;轻蔑他的人看他是青皮;畏惧他的人看他是流氓。而李敖自己在北大演讲时对自己的评价是:“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潮流不能动”。 在李敖的神州文化之旅在中国大陆升温的时候,大陆媒体也使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方式评述登陆的李敖——《南方都市报》发表时评称“欢迎作为战士的李敖归来”,而大陆学者林贤治则在《羊城晚报》以李敖哗众取宠斥之。李敖在台湾的出版人何飞鹏则在评论李敖时说:自以为了解李敖的人,都只摸了四条象腿,但谁又能真正了解这位宣称“人生八十才开始 ”的李敖一生的恩怨情仇? 与李敖的谐谑风格不同的是刘长乐,他很正面地评价了李敖加盟凤凰的表现: 凤凰卫视非常有幸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和李敖合作,这个节目带给我们很多全新的感受。李敖说他的节目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这种麻烦我觉得对于我们每一个听众和观众来说,它的正面的效果和意义远远超过它所带来的负面的影响。 李敖被大家公认具有深厚而渊博的文史之才,但晚年的李敖同时具备了一个优秀演艺人员的出众表现。 “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出版了两本书,上下册,叫《中华民国作家作品名录》,两本书共有900页,里面记录了706位作家,但这个名录没有李敖,有李敖的前妻胡茵梦。李敖把这个名录看成是对自己的预言:它使演艺人员胡茵梦变成作家,使作家李敖变成演艺人员。李敖在《李敖有话说》里跟观众坦承:“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头脑好,又有骨气,这是高难度的事情。我李敖做到了这一点。可是很不幸,我脱离了知识界,没有人认为我是学者,我也不甘于做一个学者,我变成什么?我变成一个演艺人员。我在这里,你们从演员的标准来看我如何在这个台子上面演戏。” 出现在北大校办公楼二层演讲报告厅的李敖留着寸头,深黑西服,白色衬衣,红色领带,白色西裤,李敖微笑着,他向台下的观众敬礼时候的手势俏皮。在北大,他冲着台下的观众幽默地说:你们终于见到我了。 北京大学是李敖的父亲和姐姐曾经读书的地方。负责接待李敖的北大校务委员会主任闵维方向李敖介绍了北大校园内的古迹和相关的逸事典故。 在李敖和校务主任谈话期间,学生们隔着玻璃窗不断向他喊话,他们热情地说,“敖哥,讲两句,讲两句”。闵维方说,“李先生的到来,增加了许多热烈的气氛,使学校蓬筚生辉”。李敖笑说,“等我演讲完了,你再赞美”。 在清华大学演讲开始的时候李敖张开双臂拥抱了女主持曾子墨。走到麦克风之前,李敖把黑色西服外套脱去,露出白色的衬衣,红色的领带。李敖语气风趣地说:刚才被美女拥抱浑身发热,所以就脱了。他的风趣引来了台下听众的掌声。似乎没有人会觉得这样的庄严的场合说这样的话,有什么不合适——李敖的到来就是要戏谑解构那些貌似庄严和神圣的事物。 就演讲内容而言,无论是北大、清华还是复旦,李敖并没有超越他在凤凰卫视的《李敖有话说》的话语方式。熟悉李敖表演风格的观众看到他放在身侧的道具、书籍、剪报,就知道他们看到的分别是北大、清华和复旦版的《李敖有话说》。 居住在上海的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在李敖抵达上海时接受记者访问评价李敖: 李敖访问大陆在知识界引发的争议,其激烈程度,超出了我的意料。 作为一个文化异端,李敖始终是一个争议人物。人们对李敖的文化判断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李敖性格本身具有多重分裂的特点。他的狂狷、狡黠和厚黑,显示出传统中国流氓文人的鲜明特征。他因而成为现代流氓社会的主题人物,但他同时也具有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现代性品质。 风行 在等待李敖到来的时间里,黄志平一直在发抖,她抑制不住心脏的狂跳。 9月21日,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的年轻编辑黄志平早早就等在北京大学的校办公楼二层的演讲厅,等待着李敖的到来。黄志平没有见过李敖,但是她听到过李敖的声音。1993年,黄志平去给一个台湾的朋友送出版社的样书,那位老先生叫戴英年,是李敖的朋友,他知道黄志平热爱李敖,就说:我给李敖打电话,你想不想说话? 我当然想说。他就给李敖拨电话,他们先讲他们的话,然后就把电话给了我。我拿住电话,很紧张,只会说李敖先生你好,一连说了好几遍。李敖在电话里惊呼,你是女生啊?我说是啊。听到李敖的声音以后,我就说不出话来了,眼泪在眼圈里直转。那次通话之后,我就成为李敖在大陆的出版人直到今天。 我是在1986年从香港的报刊看到关于他的报道,印着他的大照片。那时候是他第二次出狱。说他好的,就说他是一个斗士,对恶势力有不依不饶、死缠烂打的那种精神;说他不好的就骂他是一个捣乱的人,根本就是一个小丑,说他骂人,讲中国传统文化,讲全盘西化等等。那时候大陆不了解他,也没报道。我们是1983年成立的公司,我们公司出版的宗旨就是出版港澳台、华人的著作,我当时看到他就觉得这个台湾作家很有个性。我就想出版他的书挺好。当时大陆思想解放正在开始,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开始交替出现,文化和思想界非常活跃。 大陆出版的李敖的文集第一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独白下的传统》,是八十年代末出的,当时是几块钱买的书。而且封面做得特难看,字又是变体字。但是这本书影响了当时的很多年轻人,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反思特别大胆。我拿着这本书找我们领导说人民文学出版社都能出,我们为什么不能出?人民文学出版社卖得那么好,我们为什么不能做?领导说那就出吧。 现在黄志平已经编辑出版了李敖几乎60部著作,从最早出版的李敖的评论集《上帝管两边,我管中间》,到以后的《千秋评论》、《李敖回忆录》、《李敖快意恩仇录》,李敖的书在大陆几乎全是黄志平和她所在的友谊出版公司出版,黄志平成了李敖在大陆出版的代理人。直到最近,李敖的《胡适评传》、《陈水扁的真面目》、《李敖有话说》上下册等都在重版,同时还有疯狂的盗版也在大行图书界。 真容 李敖在他的自述文字中说:“我还在台大读书时,所佩服的在台湾的前辈人物只是胡适、殷海光而已,后来的发展,和他们比较起来,可以这样说:胡适得其皮,殷海光得其肉,真正皮肉相连的是硕果仅存的李敖。李敖的际遇比胡适、殷海光坏得多:第一,胡适、殷海光出道时整个原野是大陆,李敖只剩下台湾;第二,胡适、殷海光有正当职业,并且是大学教授,李敖却一直被封杀;第三,胡适、殷海光赶上知识分子被尊敬的最后一代,李敖则碰到经济挂帅、武士刀挂帅、知识分子不帅的时代;第四,胡适、殷海光都没有因思想和先知坐牢,李敖却饱受皮肉之苦。” 李敖曾经在台湾岛被人忘记了存在前后有14年。李敖最为重要的一位朋友,对李敖有这样贴切的观察: 李敖的著作比他的身体都高,这么多年他写出的文字超过2000万言,这是惊人的。而且他到七十岁还是活力四射,他的文章决不流俗,他的见解是独到的,他做事情充满创意,做任何事情都有根有据。他看东西非常用心,平时像我们一起聊天的时候,他都是一心数用,他可以跟你一边聊天,一边看报纸,一边做剪报而且跟你对答如流。 他不参加婚丧喜庆,大多生活应酬、公关活动他一概拒绝。1970年代中后期。他从监狱出来以后也不跟人往来,特立独行,他家门口挂一个牌子,不见客。半年足不出户,一般人做不到。那时候他需要什么东西就让人送到他家门口,他家的门上有一个四方形的孔,可以从里边打开一个小暗门,需要的东西可以从那里递进来。 在台湾他早年挨过多少人的打击,明枪暗棒,各种造谣,他一个人,又不成群结党,太不容易了。而且难得的是两次牢狱之苦都未能改变他的个性和气节。他一直就是嬉笑怒骂又谈笑风生,风里来雨里去,火中取栗乐此不疲,这很难得。但是他的日常生活又是条理井然的,他有多处住宅,所有住的地方都布置得非常漂亮,非常典雅。他写作有一个特点,桌子很多,写不同的东西会选择不同的桌子。我们通常做事情会有情感残留,就是说我们在做一件事情很兴奋的时候会在那件事情上停留一阵子,不能立刻停下来做别的事,他不是,他在一件事情结束的时候会立刻停下来进入另外一件事情,或是另外一篇文章,另外一个资料中去。他有很强的专注的能力。这个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还有就是一般文人如果性情孤高就会非常穷苦,像他这样与天地精神独往还的人能把日常生活处理得这么好很难得。以前他有一句名言就是经济是自由的基础,你没有经济做支持你追求自由独立就是一句空话。刷新了传统文人的形象,在他的身上没有那种酸腐之气。 一个人像他那样在活着的时候被查禁九十六本书还在坚持写作,这种意志和毅力是罕见的。李敖把一个人的可能性发挥到一个很难想象的极致,在知识上追求绝顶,在生活中柔情万种,他言论犀利,但是待人其实非常温和,彬彬有礼。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多面性,但是每一面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有很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在台湾饱受打压,但是最后竟然可以变成一个“立法委员”,他什么党派都不是,结果新党要选“总统”的时候竟然推举他这个不是党员的人竞选“总统”。他写了那么多评论文章,那么犀利。他26岁开始打官司,他打官司从来不找律师,自己给自己辩护,所有的法官都怕他。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毁誉 以证据骂人,以口舌开心,是李敖的杀手锏,很多人都畏惧李敖的这一利器,也因此使李敖获得绝对的话语霸权。看过《李敖有话说》的观众会记得李敖出现在电视中的形象:红色的绸缎唐装卷着白袖子,戴着墨镜、敞着怀,手拿一根教鞭。李敖在《最后一个知识分子》的节目里对观众解读他出镜的服饰所具有的意味。在他面对一张照片描述了一些知识分子如蔡元培、陈独秀、梁漱溟、冯友兰如何穿着长袍马褂之后,李敖说:“凡是卷着袖子,前面打开的,只有一种人——上海流氓。上海帮会里的青帮老大才是这样打扮。我李敖的打扮就是上海流氓的打扮。” 任性胡为是李敖对自己状态的描述:“这是一场戏,所以大家不要那么认真。……演戏嘛,觉得好玩嘛,不值得那么认真。” “我为什么常会挖出很多所谓有头有脸的人身上的疮疤?有人很奇怪地问我,为什么不讲一些好话?我告诉大家,好话需要我来讲吗?好话已经被他们讲了几十年,拍他们马屁的人太多了,拍他们马屁的单位和媒体太多了,这样的事还需要我李敖来做吗?我李敖干的这行就是要拆穿他们的假面具,证明他们是伪君子,把他们做的很多卑鄙的、狗皮倒灶的事情,一件一件地用证据来挖出来,告诉大家——你们被骗了。” 在李敖游戏和表演般地屡屡在凤凰卫视向偶像开战,他批评鲁迅够不上“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之誉,并对一些相关历史细节提出质疑。作家林贤治痛斥李敖哗众取宠。“我看的最早的李敖的作品是牧惠编的《千秋评论》,我觉得还不错。但后来越看越觉得他是在作秀,也就不想再看他的东西了。鲁迅当时在和创造社论争的时候,有过一句评语:‘才子加流氓 ’,用在李敖的身上非常合适。李敖对鲁迅的攻击是不符合事实的,纯粹胡说八道,庸俗无聊,流氓习气,哗众取宠。应该说,李敖没有深读过鲁迅的作品,说起鲁迅来反反复复,并没有多少实质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者谈他对李敖的看法时说: 李敖在中国的影响只是作为一个新闻人物的影响,他有一个优点就是说话时的那种犀利程度给人以很强的快感,这我们非常欣赏他。至于说到他对大陆思想界的影响,或者大陆哪些思想不懂得被他所启蒙,我觉得一点都没有。当然他作为一个孤胆英雄,一个人敢于藐视世界,挑战世界,不管一切,浑不吝一点不怕,这方面可能会对一些年轻人有影响。 我知道李敖一些一般人不知道的事情,因为在他炒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时,我在瑞典作客座教授。他在瑞典内部运作诺贝尔文学奖的事情,全世界都不知道,我碰巧知道了,他找的那些汉学家我都认识,有很多内部的事情我都知道,我如果说出来怕说不过去。我不想伤害他。《北京法源寺》当时炒得很厉害,实际上是李敖在暗中操纵,他是个非常厉害的炒作高手。其实外面轻而易举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大陆人被蒙在鼓里。 现在大陆的媒体把李敖称为继胡适、殷海光之后最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我觉得不是。绝对不是。李敖的优点是他是一个无所畏惧的人,如果说勇气的话他可能会超过胡适,不下于殷海光,但是如果用大师这个词在学术思想上,我认为他不配。作为一个大师是有客观的标准的,要对世界有学术和思想的独创性和开创性贡献,有对时代的推动作用。他的骨气、他的机敏甚至他的文采非常了不起,但这种东西跟大师是两个概念。你看李敖的书,看一点的时候觉得他了不起,看多了就知道没什么。我觉得中国人随便就给人冠以大师的称号而且狂热的崇拜很可悲。 我觉得李敖是很高明的战术家和战略家,他每次的出场都成本最低,收益最高。这方面他确实是超一流的。其实很多事情他很清楚自己根本做不到,但他就是要那种关注度,他并不是真的要去争那个诺贝尔奖的,也不会真正的去竞选“台湾总统”,这是他绝对做不到的。但是一般人要不做不到,要不做得很滑稽,因为是注定要失败的事情,但是李敖每次做都会取得最佳的效果。 李敖 “神州文化之旅”妙语 ★“我觉得谈政治问题太小了,政治真的是一时的,可是文化是永久的。当年南开大学教授蒋廷黻提到一个问题:汉武帝伟大还是司马迁伟大?结论是司马迁伟大。汉武帝折腾了一辈子,不可一世,可是他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可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以及他悲惨的人生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 ——李敖谈神州文化之旅的“政治目的” ★“我提供的证据是有效的,陈水扁的证据在档案里,……他结的案只在档案里,我们在人心里面,大家知道这个问题没有解决。” ——李敖说“三一九枪击案” ★“56年前北京的宝贝被偷运到台湾,北京的故宫是真的,台北的故宫是假的。现在海峡两岸应统一,北京与台北的故宫也要统一。” ——有记者问“北京的故宫和台北的比怎么样” ★“刀笔吏、守藏吏都出自《史记》的典故,能写出这十个字,显示出我胸中有无数丰富的知识!” ——李敖参观国家图书馆并题词:“不为刀笔吏,愿为守藏吏”。他说,“刀笔吏”是比较关注小事情的读书人,“ 守藏吏”则要负责管理皇家图书,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子就算是“守藏吏”,是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 ★日本殖民统治者曾经在台湾实行了50年的日本化教育,结果台湾一光复这种教育就摧枯拉朽都不见了,“文化台独”和“去中国化”也是一样。这种硬塞进去的文化是不会生根的,只是浪费了小孩子的时间而已。聪明的小孩子会自己选择正确的方向,不会受这种教育的影响。 ——清华演讲,有学生表达对台湾当局推行“文化台独”和“去中国化”的忧虑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天又生我们,长夜才复旦。” ——李敖为复旦100年校庆题词 ★“汉朝的皇帝是高帝、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献帝,献帝就三国了,大家知道我的记忆力多好吗?” ——李敖说汉高祖应该称汉高帝才对 ★“为什么我说我是500年来写白话文的前三名?因为我在陈述一个荒谬。拉丁文有一句谚语,因为它荒谬所以我才相信。这件事情很荒谬,所以我深信不疑。” ——回应对于自称“白话文写作第一人”的质疑 相关专题:李敖神州文化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