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日本政党政治演变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5日01:43 人民网 | |||||||||
2005年9月13日,自民党在众议院选举中,在480个议席中获得296个,这是15年以来,自民党重新获得超过半数的席位。人们不禁对战后日本政党政治演变、发展的规律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战后日本政党政治演变的基本脉络及特征
战后60年来,日本政党政治大体经历4个各具特色的发展阶段: 1、政党政治的恢复与重组。1945年10月,美国占领当局颁布人权指令,解除党禁,迎来了政党复兴的高潮。至1946年初,日本政治舞台上出现了多党林立的纷繁局面。但是,战后初期政党蜂起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便开始消散。各种政治势力经过分化、组合后开始向两极集聚,一个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民主党和自由党,一个是代表劳工利益的共产党和社会党。社会党选择的是合法议会斗争的道路,而共产党则与当局对抗,曾一度处于非法地位。在战后首次选举中,社会党成为第一大党并联合其他政党组阁,此时两大阵营间已经显露出保革对立的态势。 2、五五年体制的确立和延续。1955年10月,社会党左右两派实现政治统一,一个月后,保守的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成立自民党。在1958年5月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而社会党成为最大的在野党。以此为开端,进入了保革对立的五五年体制阶段,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一党优位制。它既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多党制,也不同于各种一党制,而是在多党制的条件下,自民党长期单独掌握政权。自民党终能拥有超过半数的席位,社会党很难与之抗衡。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主张走中间路线的公明党出现后,形成了自民党对垒社会党、共产党、民社党、公明党的一强四弱的模式,争夺无党派阶层的浮动票,逐渐成为各政党的角力场。 3、多党联合执政。1993年是日本战后政治发展的转折点。号称万年执政党的自民党因金权政治和派阀争斗丢失了长达38年的政权,被以日本新党为首的八党联合政权取代,五五年体制最终崩溃,进入了旷日持久的所谓平成战国时代。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是政局动荡、党派分化组合频繁,多党竞争加剧。10年间,首相换了7个,内阁9次改组,除了共产党以外,几乎所有的政党都以不同的名义和方式参与组阁。1996年以来,经过多轮选举后,自民党确立了新的一党优位制,即以自民党为核心的多党联合执政。先后历经了自-社-先、自-自、自-自-公、自-公-保以及自-公等联合政权的框架形式。但是,自民党已很难获得稳定的多数,优势政党的地位被相对削弱。在2003年11月,日本第43届众议院选举和2004年7月举行的20届参议院选举中,民主党与自民党的差距不断缩小,同时两党包揽了两院90%以上的席位,初步形成了两党主导日本国内政治的发展与政策走向的格局,与之相对照的是,社民党和日共等左翼政党处境艰难,每况愈下,对政策的影响力日渐式微。 4、一党优位制的重塑。2005年9月13日,日本举行43届众议院选举,自民党赢得了296个席位,而执政联盟的席位为327席,超过议席总数的2/3。这是自民党时隔15年以后,重新赢得超过众议院半数的席位,这将有助于自民党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预示着日本政党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日本政党政治演变的原因 日本政党政治的发展、变化,有着深刻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具体地讲: 1、国际环境的变化是外因 战后初期,美国占领当局对日本进行民主改革,使日本的政党政治得以复兴和发展,同时,美国又从其全球战略出发,根据自己不同时期的需要,分别对保守党和革新党采取扶植或压制政策,从而确定了战后政党制度的基本格局。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尖锐对立,反映到日本国内,就是保守政党和革新政党之间的矛盾始终是政治斗争的焦点。在美国的庇护下,自民党长期执政,保证了政局的稳定,保持了政策的持续性,为日本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冷战结束后,国际共运遭受了严重挫折,表现在日本国内便是革新政党的支持者迅速萎缩,作为与保守党相抗衡的社会党坍塌,日本右倾化成为主流。 2、国内政治的改变是内因 (1)社会结构变化是前提。1960年前,日本贫富差距较大,政治势力的取向趋于两极。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中间阶层不断扩大,社会结构变化的直接结果是选民出现了高学历化、白领化的趋势,从传统票田脱离出去的选民有所增加,成为选举意义上的无党派阶层。在20世纪60年代的安保斗争后,朝野的政治斗争的阶级性开始逐渐淡化。 (2)经济运行状况是基础。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与政局稳定相互影响。自民党得以连续执政38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吉田茂政府制定的优先发展经济的政策顺应了人民的要求。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经济结构性矛盾显现,经济长期不景气,政治上党派混战,内阁不稳,政党间的争夺围绕重建经济秩序进行。当前,日本经济有所好转,也为小泉执政和竞选营造了良好的条件。 (3)社会思潮转向是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追求大国地位、修改和平宪法和美化侵略战争为主要内容的右翼民族主义逐渐泛滥,成为影响政党政治的演化和政党体制的变革的重要因素。正是在这个背景下,1999年4月,鼓吹对外实行强硬政策的鹰派人物石原慎太郎以高票当选为东京都知事。同样具有右翼鹰派色彩的小泉,对外政策上执行强硬路线常常获得日本右翼势力和民族主义者喝彩。 (4)各党派自身变革是依据。长期以来,自民党内派阀林立、相互牵制,政商勾结、腐败盛行,严重影响了自民党的形象和执政能力。4年前,缺乏强有力派系支撑的小泉能上台,根本原因在于其掀起了一股改革的旋风。他宣扬结构改革无禁区、打破自民党,成功地激起了人们对他的期待和支持。其他各党派也根据形势的变化,对自身的组织结构、执行策略,作了相应的调整。此外,日本政界还通过改革选举制度,制定法律、法规,来强化政党的竞争性,确保政治人物活动的正当性和政治资金来源的合法性。 三、日本政党政治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在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日本外交决策主要依赖官僚主导和美国主导,政党的作用并不明显。1999年,国会决定废除政府委员制度和政务次官制度,同时建立副大臣和大臣政务官制度,大大强化了国会的决策功能和政党的地位。今后中日关系将更加容易受到日本政党政治,特别是执政党政策的影响。 1、自民党在对华政策的制定中居主导地位。1996年以来,自民党在联合政权中居于核心地位,因而掌握着制订对华政策的决策权。自民党负责对外华的最高决策者是自民党总裁,当前是小泉纯一郎,而发挥关键作用的则是政务调查会及其会长。在制订具体的政策中,自民党外交决策组织发挥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根据决策需要收集与交换相关信息;就某项政策的具体细节进行讨论并起草政策建议案;召开政务调查会全体会议,对各种政策主张进行讨论,通过某项议案后,向政调审议会和总务会汇报,被认可后即成为党的政策方针,并对各项政策进行必要的舆论宣传。此外,还要协调各派阀的关系和主张。目前,自民党内部在对华问题上,以小泉、中曾根为代表的势力坚持日美同盟对付中国;以森西朗和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极右翼主张联合美台,遏制中国;以加滕紘为代表的势力主张与中美等距离外交,以谋求日本最大的利益。 2、自民党在一定程度上受其他党派的牵制。首先是参加联合政权的公明党的制约。公明党长期以来坚持维护和平与发展的传统,而且党内内及创价学会内部仍有相对强大的中道力量。在对华关系上,特别是在历史和台湾问题上,公明党一贯与我较为接近。在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上,8月9日,公明党代表神崎武法提出严厉警告,要求小泉在9月11日众议院大选前不要参拜靖国神社,否则将影响两党的合作关系。为缓和中日关系,公明党还提出了取代靖国神社的方案。按照这个方案,日本将建立一个有别于靖国神社、没有宗教色彩的国立悼念设施。而在野党则把小泉的外交失误,当作打击政治对手的机会。民主党领袖冈田克也强烈批评小泉亲美、亲台、对华强硬的外交政策,并支持建立新的战争纪念场所以区别靖国神社。社会党和共产党也批评小泉错误的历史观和参拜靖国神社,但是由于这两党不断衰退,对自民党的影响力已大为降低。 3、社会思潮右倾化是自民党对华强硬的民意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追求大国地位、修改和平宪法和美化侵略战争为主要内容的右翼民族主义逐渐泛滥,成为影响政党政治的演化和政党外交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执政党和在野党的政策差别逐渐模糊,在对待修改宪法、自卫队是否是军队以及追求政治、军事大国等方面,民主党与自民党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据日本《每日新闻》2005年9月13日的报道,在新当选的众议院议员中,有402人支持修改宪法,占83.7%,而不主张修改宪法的为36人,仅占7.5%。 当前,日本民族主义思潮和右倾化的另一个表现是从争取与美国平起平坐,转向承认美国的霸权地位,积极配合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以换取美国在中日发生诸如钓鱼岛、东海石油冲突时对日本的支持。这种依靠美国力量,借助台湾问题,对中国进行防范和遏制的思想直接体现在对外决策中。小泉一再参拜靖国神社,其实在国内有相当的支持度。2004年11月,朝日新闻调查显示,国民中认为应该坚持参拜者为38%,认为最好停止参拜的为39%,在自民党中支持者和反对者分别是60%和24%,支持者远高于不支持者。 四、对日外交的对策与建议 面对国际形势和日本国内政治的新变化,我们应积极应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立足长远,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小泉顺利过关,说明小泉政权在国内仍获得大多数国民的认可,也预示着他将在余下的任期内将强力推进他的各项政策,包括外交政策。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比如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主权、东海争端等问题上,秉承更为强硬的政策,中日关系可能会进一步恶化。更有甚者,在日本社会发展趋于保守化、右倾化的背景下,一些极右的鹰派人物如自民党干事长代理安倍晋三等可能上台,中日关系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沉着应对,不要奢望中日关系能在短期内好转。 2、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我们应要求日本政府烙守有关国际判决、国际条约,遵循《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将正视和反省侵华战争历史作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处理现实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在涉及台湾问题、领土主权问题、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时,坚持原则,不拿原则作交易;在日本入常问题上,既要理解日本国民希望发挥更大的作用的愿望,也要要求日本必须正视历史问题,切实采取措施获得周遍国家的谅解,警惕军国主义复活。 3、积极开展政党外交。我党可在政党外交四原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与日本主要政党的交往。对执政的自民党,要利用各种途径增进交流,比如邀请政务调查会访华,就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宣传我党的政策、主张,消除误解和隔阂等,努力巩固和发展对华友好的派别,孤立和打击极右势力的干扰、破坏。对执政联盟公明党,要鼓励和支持该党在关键时刻发挥对自民党外交的牵制作用。对民主党,在提防其在台湾问题冒险的同时,发展全方位的关系,为可能民主党执政做准备。此外,我们还不应忽视与社会党、共产党的交往,要鼓励他们继续为维护和平宪法而奋斗。 4、大力推动民间外交。以民促官的民间交流曾经是中日关系中的一大优良传统,后来有所淡化。我们应重新重视民间外交的作用与功能,继续开展和实施被过去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增进社会和文化交流,做好日本媒体的宣传工作,依托日本的各个社会团体,采取联谊、研讨、参观等多种形式增进日本普通国民,特别是青少年对中国的理解和亲近感,让他们在交往中感受到军国主义的危害和中日友好的重要性。要进一步扩大与日本的经贸联系,增进两国的共同利益,逐步改变政冷经热的状况,通过密切的经济往来,促进政治关系发展。争取从日本内外两方面,遏制其右倾化的蔓延。 作者:中央党校博士李兵 相关专题:2005年日本众议院大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