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探营中国宇航科学家海外培训基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10:51 第一财经日报

  莫斯科航空学院专家强调,“神舟”并不是“联盟”飞船的复制品,而是处处透着中国国情的“中国飞船”

  本报特约记者雨菲发自莫斯科王永志们的莫斯科留学往事

  金秋时节的

  莫斯科航空学院(下称“莫航”)校园,红叶纷飞,那些叫不上名儿的红色浆果挂满枝头,处处透出一种成熟感。

  “中国载人飞船工程与俄美相比虽然起步晚了30~40年,但由于将起点直接定位于俄罗斯的成名飞船——‘联盟 -TM’技术之上,这无疑缩短了与‘联盟-TMA’飞船之间的差距。”莫航谢苗诺夫教授告诉记者。莫航是前苏联航空高 校中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学院,专门培养宇航、飞行器制造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被誉为“宇航员和宇航科学家的摇篮”。在 中国“神舟”6号飞船即将实现多人飞行的前夕,记者走访了该学院。

  莫航现有航空工程系、飞行器动力装置系、仪表制造与自动化系、飞行器无线电电子设备系、经济与管理系、宇航系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系、应用数学与物理系、应用力学系和人文科学系等10个系、70余个教研室,在校生近3万名。

  莫航毕业生中有前苏联著名航天专家杨格尔,他领导研制成功了“宇宙号”和“国际宇宙号”系列卫星;有前苏联火 箭发动机专家伊萨耶夫,他领导研制成功了“东方号”、“联盟号”及一些自动星际

火箭发动机;有著名飞机设计师、前苏联 科学院院士图波列夫,他领导研制成功了图-154、图-204民用客机和几种军用远程飞机。除此之外,还涌现出一大批 著名的科研工作者和20多名世界闻名的宇航员。

  中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派出一批大学生来到莫航学习,这些学生中有许多后来成为航空航天领域世界著名的专家 。谢苗诺夫教授翻着教案上的参考资料,兴致盎然:“您认识王永志吗?他可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他1961年 毕业于我们莫航的火箭与导弹设计专业。”

  据谢苗诺夫教授介绍,上世纪60年代在莫航学习的中国

留学生除了王永志,还有一批青年学者。他们学成归国后, 成为新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代栋梁。王永志总设计师曾经于2001年被邀请返回母校讲学,他在学术报告会上曾详细介绍了中 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特点。莫航的师生们由此了解到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谢苗诺夫说,中国载人飞船从“联盟-TM”飞船起步,在充分消化吸收“联盟”飞船的技术基础上,结合中国在航 天领域已经取得的先进技术,灵活优化了“神舟”飞船的技术参数。大家这才明白,“神舟”并不是“联盟”飞船的复制品, 而是处处充满了中国科学家的智慧,处处透着中国国情的“中国飞船”。

  谢苗诺夫教授说着,言语中满是赞赏。他认为,“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只飞行了4次,就完成了苏美飞船10多 次所进行的科研任务,第5次升空就实现了载人飞行,并将在第6次飞行中完成多人多天纪录。这走出了中国特有的载人航天 之路。

  就连俄罗斯媒体也格外欣赏中国独特的飞天思路。俄主流媒体《独立报》于9月21日发表评论说:“‘神舟’6号 即将升空的消息表明,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相当迅速。与前苏联和美国类似,中国在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后,花了两年 时间向多人多天飞行迈进。但前苏联在此期间发射了6次单人载人飞船,美国也发射了同样次数的单人飞船。而中国航天技术 的发展使得这个国家迅速从单人飞行跃入多人多天飞行阶段,节省了大量经费。”中国信心所在

  谢苗诺夫教授指出:“中国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心,是因为‘神舟’飞船技术建立在一个高起点之上。”

  教授认为,“神舟”飞船的高起点首先在于中国将轨道舱留在轨道上继续飞行,让它边做科学实验边为下一艘飞船做 对接准备。这样,一艘一艘地更替起来,不仅在轨道上始终保持一个轨道舱可供对接,而且解决了科研设备在太空长期搁置问 题,使科研项目得以稳定进行。这种思路突破了“联盟-TM”飞船的一贯做法。“联盟”飞船一般在入轨5天之后,其3个 舱往往一起返回,并在飞船进入大气层时,先后把轨道舱和服务舱烧毁,只回收返回舱。显而易见,这种传统做法造成了大量 浪费。

  其二在于采用新技术。“神舟”在“联盟”飞船的技术基础上采用了升力式返回再入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控制飞船返 回过程中的着陆点误差,还可减轻宇航员返回地面时所承受的过载痛苦。

  其三在于定点搜救法。在宇航事业中最宝贵的是宇航员的生命。一旦发生发射事故,首先是搜救宇航员。根据“神舟 ”的发射轨迹,飞船向东的陆上轨迹很短,更多的是要飞过浩瀚的太平洋上空。中国同行在飞船上设置了事故定点降落程序, 搜救人员只要在既定的区段上等待即可。飞船一旦遇到麻烦,预先设定的程序就会立即启动,直接飞奔有搜救船只的区段。这 种新技术值得俄罗斯借鉴。

  其四在于中国拥有技术完善的运载火箭。为了保证载人航天项目的顺利进行,中国的科学家们在大力研制飞船的同时 ,也在运载火箭上下了很大工夫,开发出专门用于运载载人飞船的CZ-2F运载火箭。这是一种二级捆绑式大推力火箭。为 满足载人的高安全、高可靠的要求,中国在既有完善的火箭基础上采用了火箭故障模式分析及实时诊断技术、无控逃逸飞行器 气动特性及试验技术、逃逸系统机构技术、整流罩纵向解锁机构技术、安全性的评估方法等10多项先进技术。把CZ-2F 运载火箭的可靠性提升到了97%,安全性达到了997‰……建议中俄联手展开“严肃合作项目”

  俄罗斯科学院生化物理研究所太空生化研究专家柳达米拉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与中国的同行相比,俄罗斯一些 科研者缺乏去大胆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精神。柳达米拉指出:“中国在宇航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令人信服,值得俄罗斯人关 注和思考的东西越来越多。种种迹象表明,俄中两国互相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

  俄罗斯“联盟”飞船生产企业——“能源”火箭航天联合体副总设计师格里戈里耶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载人 飞船领域,中国同行可谓后来居上。现在,大家站到了同一条跑道上。如果双方能联手进行

火星、月球等球体的探测和登陆项 目,力量就会更强。”目前,“能源”火箭航天集团正在研制新一代载人飞船——“快速帆船”,目的在于替代正在使用的“ 联盟”系列载人飞船,用于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开展月球及火星载人飞行。根据设计参数,“快速帆船”可以同时乘坐 6名宇航员,进行多次往返使用。“能源”火箭航天集团计划在2010年前后完成飞船的制造,于2012年进行首次飞行 。俄官方表示,俄希望在该项目上开展国际合作,如果中国向俄提出联合开发的建议,俄方会认真考虑这一建议。

  俄罗斯宇航局新闻发言人戈尔布诺夫指出:“开展国际合作对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大国意义尤其重大,因为两国疆域 辽阔,在卫星通讯、卫星导航、气象观测、地球资源的勘探等运用宇航学知识是任何其他方法都无法替代的。我们的生活已经 离不开宇航学了。”俄罗斯联邦航天署署长佩尔米诺夫今年8月中曾在俄第七届国际航空航天展上强调,虽然目前俄中两国在 航天领域的合作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还远远不够。俄罗斯必须同中国这样的大国联合开展一些“严肃的项目”。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