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商人往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0日19:51 时代人物周报

  商人往事

  -梁英

  父亲不大喜欢回忆,有的时候甚至抗拒。我只有等到他心情好一点,才能断断续续地拼凑出一些往事,也要感谢我的母亲,虽然和父亲离婚10年了,她依然对父亲的过去保持了
惊人的记忆力。

  父亲生于1948年,童年波澜不惊,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1965年。正在读初三的他在日记中写道:“要做大事,从小事做起”。一个出身贫农的同学偷看了这篇日记,然后向班主任告了密。经过对日记内容的评判,那个30多岁的女老师认为这反映了父亲“想当科学家、将来要过有车、有地位生活”的理想,是腐朽资本主义的典型,是走成名成家的白专道路。于是,父亲在年级8个班的学生面前接受了批判,并成为“一帮一”学习小组中的被帮助对象。此外,他还被要求在课余参加额外的集体劳动,劳动内容是种洋芋头。父亲回忆说:“当时,要用手把草灰和大粪拌在一起,再把洋芋头种进去。虽然又脏又臭,但我生怕落后。”

  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一群造反派冲到家里来抓爷爷,去开门的父亲挨了一拳,打掉了两颗牙齿。同年,父亲加入红卫兵,和几个高中的好兄弟一起爬上了去北京的火车,他一路上提心吊胆,害怕被人揭穿“地主崽子”的身份。这群十八九岁的青年在天安门转了一圈,聆听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发言,心情激荡地回了家。

  次年,父亲响应毛主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和一帮年纪相若的初高中生一起下放到农村。缺衣少食的生活,让不安分的父亲郁闷了好一阵子。

  1970年,父亲跟着一群农户子女跑到岳阳“混”了十几个月,结识了一帮三教九流的拜把子兄弟。那段生活让父亲学会了一手刷油漆的好手艺,也存下了一笔不小的积蓄。

  三年后,父亲参加大学入学考试,成绩超过录取线20多分,但最后他的名额被同村一个贫农的儿子代替了。周围的人说父亲是“狗崽子”,没有资格念大学。25岁的父亲躲在被子里哭了一宿,第二天一早起床,把所有的书扔到炉子里烧了个精光。

  文革结束后,父亲招工到了县城。靠着那手油漆的手艺,父亲进了一家生产拖拉机的机械厂做喷漆工,成天猫在车底喷漆,他很快皮肤过敏,长了满脸红色疙瘩,这让因为出身而备受挫折的他,更感自卑。

  1977年,29岁的父亲偶遇在县城里棉织厂做挡车工的母亲,并一见钟情。作为定情信物,父亲把自己价值240元的英纳格手表送给了母亲,又约母亲一起去看流行电影《追捕》。因为母亲十分喜欢影片里威猛魁梧的主角高仓健,父亲特地买了一件黑色的呢子风衣。

  1978年10月,父亲花了200元,在母亲的娘家摆了10桌酒席。宾客们按自己的红包大小享受相应待遇,送5毛的有糖吃,送1元的就有酒喝了,送5元的一般是很铁的朋友,送10元的寥寥无几。12月24日,父母正式结婚,母亲的嫁妆是50元和一个皮箱、瓷盆,父亲的聘礼是一条烟、一对酒、一袋饼干和一包桂圆肉。婚后父亲请人做了一套西式家具,这在那个睡围床的县城里,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结婚的新房挤满了来看新鲜的邻居。

  10个多月后,我在省城的一家医院出生,花了30多元钱。街坊后来告诉母亲,在县城生产7块钱就够了。母亲生我的时候,父亲不在身边,他作为省机械厅选拔的4名培养对象之一,出差到上海培训了一个月。回来看见我,父亲第一句话是:“怎么是个女孩?!”父亲是奶奶惟一的儿子,他还是希望自己能够生个儿子的,尽管他对我一直很好。

  1980年,家里添置了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是亲戚从香港捎来的,花了200元。这个奢侈品让我们家的人气陡升,每逢周六,我家12平方米小屋就像个热闹的电影院,地上坐满了人,津津有味地收看《加里森敢死队》。

  一年后,父亲电大毕业。国家已经开始提倡“当领导要有文凭”,有文凭傍身的父亲从车间的小油漆工变成了技术科科长。1983年,父亲当上了这家有着300多名职工的集体企业的厂长,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

  1986年,一个姓冯的美籍华人来到县城,准备投资建厂。父亲的精明爽快很快赢得了他的好感,不久双方就达成合作意向,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生产塑料百叶窗,父亲出任董事长。父亲身兼多份要职,颇为风光,逢年过节,送礼托人情的人络绎不绝,但父亲极少动心。他雷厉风行的作派,连院子里面的小孩也十分惧怕,甚至不愿意和我交朋友。

  1992年,父亲有了一部大哥大,这个砖头般的高科技产品让县城里的人多少有些震惊。随后,效益日好的企业让父亲有了一部枣红色的

桑塔纳专车。

  1995年,父亲因为业绩卓越被评为县里面的“优秀企业家”,获得了一堆荣誉证书,也得到了6万元真金白银的奖金。也就在这一年的7月,他匆忙地和母亲离了婚,一个人带着我在厂里的宿舍住了4个月后,又匆忙地和继母结了婚。

  对于

离婚的内情我并不十分清楚,只隐约听到了一些未经证实的传言,大概就是“陈世美”之类的老套故事。

  家庭的解体,对我来说十分突然,甚至我在法庭上的陈词也经过了一番预演——母亲害怕我跟着她没有钱用,受苦,觉得我更适合和读过书的父亲一起生活,嘱咐我不管法院的人怎么问都要坚持“跟父亲”。法院最终审判的时候,我被隔离在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里,只知道从那扇半掩的铁门后走出来的我的父母,他们在法律上永远地分开了。

  1996年,我考上大学,父亲写了一封长长的信给我,感谢我终于考上大学,卸下了他沉重的心理负担,他很庆幸离异并没有让他惟一的女儿像很多破碎家庭的子女那样成为“小太妹”或“反骨仔”,他破天荒地说我让他“感到欣慰”。

  1998年,父亲正式下海,在省城一家布艺公司做总经理,他再回到县里,人们都在议论他“一夜暴富”的故事。然后,检察院找上门来,找我谈话、找已经不是父亲妻子的母亲谈话,希望我们“大义灭亲”。那段时间天天愁云惨雾,我只要一见到父亲,就抱着他猛哭,他倒是一点不担心,“身正不怕影子斜”挂在嘴边,还不忘叮嘱我好好学习。

  2002年,父亲去了云南,投资20万元开了一家小公司。他一个人在昆明待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太过无聊。被朋友坑过几次的父亲最后还是把生意交给了朋友打理,自己回了老家,他说:“人老了,还是和家人在一起好些。一个人在外面,寂寞得难受!”

  父亲和我的感情,曾因为他与母亲离婚大大地疏远了。但在母亲嘴里,父亲还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聪明好学,有点执着的傻劲,她希望我像父亲多一点。偶尔,父亲也会问起母亲的近况,我感到他对母亲怀着复杂的情感,不愿提起,却又关心。

  离婚后,父母再也没有联系过,再没有说过半句话,但在我的心里,他们似乎从未分离过。

  母亲访谈

  1.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

  离婚。

  2.对你生活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是谁?

  你爸爸。

  3.你最值得骄傲的成就是什么?

  你,会读书,没有受我们的影响。

  4.你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也是你。你是我的精神支柱,我常告诫自己要为你做榜样。

  5.你最遗憾的事是什么?

  读少了书,如果多读点书,独立性就会强点。

  6.你最害怕的是什么?

  孤独。

  7.20年前你的生活目标是什么?10年前呢?现在呢?

  20年前希望家庭幸福;10年前希望儿女听话,一家人平平安安;现在希望儿女成才,父母身体好,自己过得愉快。

  8.你最想对自己儿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自己走自己的路,多充实自己,要独立、上进。

  9.你幸福吗?

  一般,总是不完整的幸福。

  10.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我希望的不可能重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新进展,与航天员一同感受神秘太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