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新浪特约评论员季燕江解读神六发射重要看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07:00 新浪科技

  新浪编者注:新浪特约评论员、北京科技大学物理系教师季燕江在两年前神五发射时所写的分析文章“新浪时评:中国人走出摇篮--写在神舟五号发射之际曾引起广大网友强烈反响,在神六发射之际他又特意撰文分析神六发射重要看点:

    神六任务与空间站

  展望本次神六任务,最大的看点应当是航天员首次进入轨道舱工作。轨道舱与返回舱的不同在于返回舱需要重返地球、克服返回过程中高温等极限条件的挑战,因此必须在返回舱的外面罩上特制的隔热材料。这就决定了返回舱不可能作的很大,也不可能有很大的空间供航天员进行活动。轨道舱不需要返回地球,因此相对空间会更宽敞一些,可以放置更多的仪器设备供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科学实验和日常起居。从这个角度说,神舟飞船的轨道舱就相当于是一个迷你的空间站,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各项科学实验将主要在轨道舱中完成。神舟飞船的两对

太阳能电池帆板功率高达1.5千瓦,甚至超过了前苏联著名的“和平”号空间站基础舱的功率,足以保证2-3名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较长时间的生活和工作。

  本次神六任务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多人多天,两名航天员将在太空中生活工作近一周时间才返回地球。航天员将脱下重达10公斤的太空服,身着更为轻便的宇航服进入轨道舱生活工作。新的专用马桶将解决航天员在飞船内的如厕问题,而神五任务中,杨利伟则一直穿着尿不湿在太空中逗留了一天左右时间。设想两个人在只有几个立方米(只相当于一个厕所的大小)的封闭空间里“吃、喝、拉、撒、睡、工作”一个星期会发生什么?一定是气味难闻,心情烦躁。这就是神舟飞船的生命保障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飞船上天后的近一周时间里,生命保障系统是否稳定、可靠、高效地工作将值得大家关注。

  我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一个合理的目标应当是建立空间站,神舟飞船则是该计划中的决定性环节。一方面神舟飞船将成为连接地球与空间站的摆渡“神舟”,另外一方面大型运载

火箭技术在发射神舟飞船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未来只要在第一级火箭绑定更多的火箭助推器,即可进一步提高长征火箭的推力达到发射“全尺寸空间站”的推力要求。神舟飞船本身的三舱设计: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或称服务舱)也是载人航天飞船设计的一个创新,我们可以只发射神舟飞船一种航天器就可验证发展空间站所必须的对接、交汇技术,太空行走、轨道机动等各项关键技术,当然这次神六任务中的进入轨道舱工作也是发展空间站所必须的一个技术环节。从这个角度说神舟飞船将成为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中国航天甚至中国科技实力的象征。我们有理由期待神舟飞船创造更多个第一次:

  “第一次女航天员上天,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次交汇、对接,第一次访问国际空间站……”

  当然建立空间站是一个耗资巨大的工程,以美国如此雄厚的国力还是与西欧、日本、俄罗斯等联合搞了个国际空间站,中国一个国家是否有实力建设一个先进程度与国际空间站接近的空间站确实是个巨大的挑战。一个可行的策略是先以神舟飞船为基础独立掌握发展空间站的关键技术,然后在合适的机会以合适的条件参与国际合作。在尖端的太空技术上进行国际合作,可以使参与各国分享最新、最关键的科学技术,体现了二十一世纪和平、理解、发展的主旋律。中国应当在神舟飞船的基础上,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载人航天的国际合作。

  除空间站外,重返月球以及载人登火星也是未来载人航天的热点,这些规模更加宏大,技术也更复杂的载人航天计划将以空间站为基础展开,而且最终很可能也会以国际合作的形式进行。(季燕江)

    新浪时评:中国人走出摇篮--写在神舟五号发射之际

    评论:下一个里程碑是什么--建设载人空间站

    神舟五号:一次不同寻常的太空之旅(图)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