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费俊龙聂海胜 远征太空新勇士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15:17 汉网

  两位出生于中国南方的中国空军前飞行员,今天双双出现在浩瀚太空中。

  费俊龙,江苏昆山人;聂海胜,湖北枣阳人。虽然,他们的家乡相隔千里,但他们的生命历程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费俊龙:绘画“绘”到太空中

  

费俊龙聂海胜远征太空新勇士

  ↑神六航天员费俊龙是江苏昆山人,1965年出生,1982年6月入伍,1985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上校军衔。他曾任空军某飞行学院飞行技术检查员,安全飞行1790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

  自小喜爱绘画的费俊龙没有想到,自己没有成为一名专业画师,却在20年前把自己的作品从纸上“绘”到了蓝天上,继而又在这个金色的秋季“绘”到了更加浩渺的太空。

  与杨利伟等中国首批航天员一样,费俊龙此前也是一名飞行员。所不同的,费俊龙是其中为数不多的特级飞行员之一。丰富的飞行经验,为他日后成为航天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在神舟五号飞船首飞训练时,他是进入强化训练的5名航天员之一。”提起这位战友,我国第一位登上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这样告诉新华社记者。

  在接受采访时,已到中年的费俊龙双目中闪烁着难以掩饰对遨游太空的渴望和兴奋,“有哪位画师会有这样的机会?”

  高高的发射架,金黄的胡杨林,杨利伟首飞太空时的历史性照片……与聂海胜一道走出问天阁的费俊龙或许没有想到,身着航天服的自己,以及眼前的一切,已构成了亿万人眼中最美的图画。

  从江南水乡田间小路上那名总背着一卷宣纸去上学的小学生,到今天背负着一个民族探索太空重任的航天员,费俊龙走过了一连串不平凡的征服之路。

  “既然选择了上天,那就要好好飞。”从军前父亲的嘱托,成了费俊龙的人生座右铭。2年后,他以全优的成绩从空军飞行学院毕业,正式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担任飞行教员,他被评为全空军优秀飞行教员;担任飞行技术检查员,他将各种事故归类分析,编写了一部题为《警钟长鸣》的飞行事故调查报告。1992年7月,在驾机进行高空性能试飞时,突然发生了燃料不足的意外,他凭着高超的飞行技术冒险飞回机场,飞机迫降后,油箱里的油已完全耗荆过人的勇气、过硬的技术与冷静的头脑,使他在32岁那年成了一位年轻的空军特级飞行员。

  正当费俊龙准备在蓝天上继续挥洒自己的人生画卷时,新的选择出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呼唤中国的第一代航天员。

  鹰为长空而生。来自太空的呼唤把费俊龙的视野延伸到了更加辽远的世界。1998年1月,他从1500多名优秀空军飞行员中脱颖而出,与杨利伟、聂海胜、翟志刚等人一起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一员。

  从基础理论学习到体质训练,从专业技术学习到航天环境耐力和适应性训练,从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到心理训练和救生与生存训练,江南人的灵性和细腻,农家子弟的追求与毅力,使费俊龙在每个训练项目上都获得了优异成绩。

  “都40岁的人了,还和准备中考的儿子一样,比着学。”说起自己的丈夫,妻子王洁嗔怪中含着赞赏,“3个人的家务,都推给我了。”

  神舟六号计划在太空进行多天飞行。费俊龙把近40万字的飞行手册全部烂熟于胸,一项项复杂的飞行程序、操作要领以及各种应急处置方案,全部做到了不查手册就能处置。

  费俊龙的细腻与执着甚至到了令教员也感到吃惊的地步。有一次训练时,教员出了一道题:“导致某异常情况返回的故障模式有几种?”教员准备的标准答案是5种,费俊龙竟答了6种。检验结果,费俊龙是对的。

  秋风,掠过无边无际的戈壁滩,稍显臃肿的航天服丝毫没有影响费俊龙和聂海胜矫健的身姿,他们迈着军人特有的整齐步伐,走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

  “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

  “出发1很长时间,费俊龙没有告诉父母自己真正的工作。有一次,母亲忍不住问他:“你现在到底做什么工作?”他笑着回答:“还是飞,不过要比在空军时飞得更高。”

  今天,英雄的母亲,将和亿万人一起,亲眼看到儿子飞得有多高、多远。

  聂海胜:放牛娃圆梦在太空

  

费俊龙聂海胜远征太空新勇士

  ↑神六航天员聂海胜是湖北枣阳人,1964年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上校军衔。他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两年前的深秋,作为神舟五号飞船首飞梯队成员的聂海胜,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灿烂的朝阳里,为杨利伟送行。两年过后,同样的季节,同样的阳光下,杨利伟又在同样的地方为聂海胜送行。

  “他们会比我飞得更好。”目送两位战友飞向太空,杨利伟这样对新华社记者说。

  在杨利伟眼中,出生在鄂豫交界处偏僻乡村的聂海胜有着农村人固有的坚韧与持重。“平时话不多,但做事踏实,而且配合精神好,一旦认为是正确的就会无条件去做。”杨利伟回忆,在2002年那次艰苦的沙漠生存训练中,聂海胜的吃苦精神让他至今难以忘怀。

  聂海胜告诉记者,还在当放牛娃的时候,他就在牛背上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长出一双大大的翅膀,飞上了蓝天。成为一名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后,他以为自己的梦已经应验了,没想到,今天,这个梦又在一个更新的高度上实现了。

  梦想,总是隐藏在磨难的背后。在聂海胜的人生经历中,一个个磨难,最终带给他的结果总是梦想的实现——只不过,相对别人,他付出的努力与耐心要更多一些。而勤奋与毅力,是这个在田间生活了整整18年的农家孩子从来都不缺少的。

  兄妹8人中,聂海胜排行第六。虽然家境贫穷,但全家节衣缩食,坚持供这个从小喜好读书的孩子上学。1980年,聂海胜14岁时,父亲不幸病逝,刚上初二的聂海胜不得不停学——弟弟幼小,作为家中惟一的男劳力,他要去挣钱贴补家用。

  学校的老师冒雨找到了聂海胜的母亲:“这孩子成绩好,退学太可惜。大家搭把手,把困难度过去,可不要把孩子的前途耽误了。”

  正在地里干活的聂海胜得知能重返校园,扑在母亲怀里痛哭了一常从此,他更加刻苦,考上了县重点中学。考虑到聂家生活困难,学校给他每个月发3元救济金。即便这样,聂海胜还得在假期外出打工,贴补家用和自己的学费。

  “好在穷人家的娃儿命硬,别看海胜个儿瘦小,但很壮实,从出生到成人基本上没得过啥子玻”回忆当年的苦日子,聂海胜74岁的老母亲张金秀至今还会感到难过。

  1984年,聂海胜终于实现了那个牛背上的梦想,进入了空军飞行学院。

  重重的难关,似乎总是与这农家娃如影随形。1989年6月12日,聂海胜第一次驾驶战斗机单独飞行,就面临了生死考验——在飞向4000多米高空时,惟一的一台发动机突然停止转动。飞机急速下降,地面指挥员命令他紧急弃机跳伞,但聂海胜一次次地冒险作着努力,总想把飞机安全开回去。1000米,800米,600米……直到距地面只有四五百米,再不跳就会人机俱毁时,他才按下了开关,跳伞救生。

  事后查明,事故原因是由于发动机出现机械故障。鉴于聂海胜想尽一切办法挽救飞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敢精神,部队为他记了三等功。

  虽然给自己的女儿取名天翔,妻子聂捷林最初并不同意聂海胜当航天员,做飞行员的丈夫已经够她提心吊胆的了。在丈夫的执著面前,她最终还是让步了。“他那犟脾气,认准的事,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如今,早已理解了丈夫的聂捷林也成了一位航天工作人员。她的最大意愿,是把上初二的女儿培养成像丈夫这样对国家有用的人。

  聂海胜没有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但,两年前的公开亮相,已使他成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时代英雄。荣誉,带给聂海胜的更多是激励:“国家花这么多钱培养我们,太空中有那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我们哪能懈担”

  神五时首飞航天员梯队成员的资历,并不能给聂海胜提供神六乘组的通行证。用聂海胜的话说是——重新洗牌,大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接受祖国的挑眩

  恢复性训练,适应性训练……无论什么训练项目,聂海胜都把自己当作一名新手,一步一个脚印地执著前行。

  正当聂海胜训练进入关键时刻,2004年11月6日,远在枣阳的母亲突发脑溢血。站在病床前,望着抚养了他们兄妹8人的慈母,聂海胜悲痛不已。然而,仅仅在家里侍候了母亲3天,他就匆匆赶回北京训练,留下妻子代他照料老母。

  冲出天地间,圆梦九天外。当神舟六号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时,我们知道,聂海胜,这个当年的放牛娃,一定会有新的梦想。(据新华社酒泉10月12日电)

  

费俊龙聂海胜远征太空新勇士

  聂海胜和夫人喜欢听女儿弹钢琴。

  航天员选拔重新洗牌费聂组合排名第一

  

费俊龙聂海胜远征太空新勇士

  杨利伟(右一)与训练中的航天员交流心得。

  据新华社酒泉10月12日电 随着火箭发射成功,中国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开始执行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那么,这个乘组是怎样从14名航天员中选拔出来的?

  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本着科学、客观、公正、合理的原则,这次选拔从零开始,重新洗牌。“上次进入梯队的翟志刚、聂海胜也和大家一样,从初选开始一步步参加训练和选拔。”

  乘组选拔主要有4个标准:身体状况、训练成绩、心理因素和思想品质。整个选拔则经历了4个阶段:

  第一,初选阶段。初选以身体条件为主要依据,包括检测项目的确定和临床检查。据航天员系统医监医保分系统主任设计师李勇枝介绍,临床检查具有一票否决权,只要有一项生理功能被列为“三级”,就淘汰出局。而“三级”对普通人来说,已经是身体素质优秀的了。

  李勇枝把医学选拔称为“残酷无情的淘汰”。她介绍说,国外对航天员身体条件的要求不一样,指令长要求最高,随船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稍低,而我国目前都是按照指令长的标准来选拔上天的航天员的。

  初选于今年3月份完成,从14名航天员里选出了身体条件更好的10人。

  第二,复选阶段。复选以心理和训练成绩为主要标准。这个阶段的训练以乘组形式进行,但搭配和角色都可以互换,考核也是单人考核。负责飞船操作技术训练的主管设计师胡银燕介绍说,飞行中,两名航天员的角色分工不同,但技术要求是一样的,都要熟悉所有的操作。因此,复选阶段结束时,要分别考核一个人担任不同角色的成绩。

  复选于6月份完成,6人脱颖而出,组成了神六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梯队。

  第三,定选阶段。定选的任务是,进行与这次飞行任务相关的强化训练,然后以训练成绩为主,确定乘组梯队即排序。这个阶段的训练强度增加了,并且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乘组搭配和乘组里两人的角色。“在确定乘组搭配时,我们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两人的性格、心理相容性,但没想到与个人成绩巧合了。”胡银燕说,后来被确定为第一梯队的费俊龙和聂海胜,个人成绩也排在前两名,可以说是“强强联手”。

  8月底定选结束时,由费俊龙和聂海胜组成的乘组排名第一,刘伯明、景海鹏乘组和翟志刚、吴杰乘组紧随其后。定选考核成绩最好的一组与最差的一组,很多单项仅差零点几分。

  第四,确定阶段。“我们基本上按照梯队排序来考虑,但不排除出现其他情况,因此每个乘组都要求做好上天的充分准备。”陈广善说,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究竟由哪个乘组来执行,直到发射前一天才最后确定。

  从14人到10人、6人、2人,执行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费俊龙和聂海胜,一路可谓过关斩将。

  两航天员袒露真情

  

费俊龙聂海胜远征太空新勇士

  聂海胜的母亲躺在病榻上观看神六发射电视直播。

  

费俊龙聂海胜远征太空新勇士

  费俊龙在江苏昆山家中的父母(左前一、二)看到神六顺利发射的消息兴奋不已。

  2005年10月12日,茫茫太空中增加了两个中国人的名字:费俊龙、聂海胜。

  在神舟六号发射前的一次采访中,当时还没有被确定执行神六飞行任务的费俊龙和聂海胜,向记者敞开了心扉。

  关于神六——

  费俊龙:“我们互相选择了对方”

  聂海胜:“信心来自彼此的默契”

  费俊龙:

  从神五开始,航天员训练本身就是选拔的过程。训练是残酷的,选拔是严格的。每个人都时刻准备着——上天,一定圆满完成任务;不能上,就从各个方面再好好准备,从头再来。

  最佳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我和聂海胜搭配,有一部分是自己的选择,也是专家根据平时的训练和任务的需要进行的搭配。海胜诚实、稳重、严谨,平易近人,好交往,爱好比较多。我们在一起很愉快。

  聂海胜:

  神五时我就进入了三人梯队,但进行神六选拔,我还是把自己心态放低。这次选拔不把以前的成绩作为标准,那只是过去的,大家都是从零开始,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对我来说,稍有放松可能就会落下,我感觉就是这样,可能拿不到更好的词汇来形容。当时没多大把握进入前6名,但是我尽力,不断努力。

  神五、神六大部分训练是相同的。神六飞行时间长,针对这个增加了卧床训练,躺了五天五夜。第一天感觉腰疼,后来感觉越来越轻,时间长了就习惯了。我就是很平淡地这样走过来的,情绪起伏不是很明显,航天员不会有大喜大悲的情绪。

  这次飞是两个人,有一个互相配合的问题,心理相容性要好,我们有一个心理医生从这方面培训。平时两个人尽量多地在一起生活、训练。性格、脾气、爱好,对事物的判断、反映、表情,双方都有了解,从表情上可以知道对方的认可或信任。时间长了,默契了,像乒乓球双打一样配合得好。

  这次飞行是真正意义上的在太空生活和工作,难度更大了。我们无论从心理上、训练上,都做好了准备。准备好了,风险就会小一点。

  关于选择——

  费俊龙:“既然选择了,就要一直向前走”

  聂海胜:“人往高处走,有这个机会为啥不争缺

  费俊龙:

  我小时候很羡慕军人,喜欢战争片和红五星。小时候自己做五星,刷上红漆,戴在头上。读高中时,学校进行招飞宣传,我没有与家长商量,自作主张地报了名。

  从青年学生到军营这个过程,训练比较辛苦。我相信我爸说的那句话,首先相信我的选择是对的,选择了,就要一直往前走。

  第一次听到“航天员”这三个字是在1996年6月,当时对航天员是干什么的还不是很清楚,以为跟飞行员差不多。年轻人对什么事情都有一种探索的精神,特别是飞行员,有对职业的那种追求,所以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报名。我坚持,我的选择是对的。

  聂海胜:

  参选航天员时,爱人开始不同意,主要是安全问题。我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第一是“磨”,第二是多干活。我说,搞载人航天,我们国家有这个能力了,我赶上了这个机会,很想投入到这个事业中来。最后体检的时候,她说,你自己看着办,还是很支持我。

  选择这个职业,首先还是自己喜欢,想为国家做些应该做的事。杨利伟已经实现了飞天梦想,我们需要进一步去了解太空,了解外层空间,了解外星球,为以后更深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矗我们还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应该说这个事业,我不来也会有人来,但是我能来的话为什么不来呢?当然,这个事是有风险的,但什么事情都有风险,既然选择了,我愿为之奋斗。

  关于神五——

  费俊龙:“喜悦冲走了失落”

  聂海胜:“遗憾有一点,不是很强烈”

  费俊龙:

  应该说,从事这么伟大的事业,谁都想第一次上天。但是总是有一个选拔的过程,因为14名航天员当时只能有1个人上天,必须选择最优秀、最全面的。看到也想到利伟代表我们中华民族完成这么伟大的历史,我出自内心地骄傲,失落感变成了一种喜悦,同时我也相信经过我的努力,今后还会有突破。利伟在天上飞的时候,我一直在指挥控制大厅值班。升空的时候,我从心里真的是感到无比光荣,眼泪都流出来了,这是后来别人告诉我的。哭,实际上就是分享胜利的喜悦。

  聂海胜:

  宣布杨利伟首飞的时候,我正在做我自己的准备工作。我当然希望利伟准备很好,我这个替补没用,想是这样想,但自己还得准备好。

  当时我确实很平静,没有因为要发射了激动得睡不着觉了,也没有因为不担任首飞伤心难受,想入非非、心里不安、烦躁等基本上都没有。遗憾有一点,但不是很强烈。因为平常我们有心理医生给我们调整指导,在心态方面大家摆得很正。我当时觉得杨利伟确实优秀,而且不管是谁上去执行任务,完成任务都没问题。那天晚上我睡得很早,也很踏实。我们三个人关系很好,相互之间很照顾,早上起来,该说该笑,都和过去一样。

  神五成功后,国家和人民给了杨利伟、给我们航天员这个集体很多的荣誉。这个荣誉不是航天员个人的,是载人航天工程所有人员的集体荣誉,只是我们站在了荣誉的最高处,比较显眼,但最基础的工作、最根本的工作还是广大科技人员做的。

  关于生活——

  费俊龙:“爱人是我的好后盾”

  聂海胜:“吃苦多的人,遇到什么都想得开”

  费俊龙:

  我爱人对我一直很支持。她原来在北京,我在甘肃武威。结婚当年的“八一”前夕,她来部队看我,从北京出发前给我发了电报,结果人到了部队的第三天,电报才到。这是她对西北的第一次感受。但婚后不久,她还是同意离开北京,跟我随军到了西北。

  聂海胜:

  我们姐弟八人,我排行老六。小时候家里穷,父亲又去世得早,每天最多能搜捡到的就是杂面饼和红薯面做的黑窝子,萝卜干、咸菜、大酱是家中餐桌上的主菜。可能是因为当年吃的苦太多,所以现在心态一直比较好,干什么事都能比较从容。(据新华社酒泉10月12日电)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