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细数神六与神五四大区别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16:53 国际先驱导报 | |||||||||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孙彦新报道 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以神舟五号为基础,神舟六号主要技术特点保持原状的基础上,根据两人多天飞行任务的需要以及个别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四个方面110项技术改进。 神舟六号飞船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整船外形和结构与原来相同,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
由于此次飞行没有交会对接任务,神舟六号取消了用于这项功能的附加段,另外,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件。 神舟六号的改进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围绕两人多天任务的改进。首先,准备了足量甚至余量的航天员消耗品,包括食品、水、睡袋等。食品柜置于轨道舱中,以前处于空置状态。按照每人每天一个半暖壶的用水量,通过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两种方式准备了航天员用水。其次,提高了座舱的环境控制能力。一人一天呼出近一升水,神舟六号提高了对水汽冷凝的能力,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舱内的氧气、温度和湿度都可自动感应并调节。 二、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放置了很多航天员生活的必需品,如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轨道舱中挂有一个睡袋,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失重状态下人其实可以浮在空中睡觉,但考虑到人在地面养成的习惯,所以通过睡袋人为地制造一种“床”的感觉,否则航天员睡觉时可能会产生坠入万丈深渊的错觉。轨道舱中还有一个专门的清洁用品柜,航天员可以用里面的温巾等物品进行清洁。大小便收集装置这次也是首次使用。 三、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改进。返回舱中航天员的坐椅设计了着陆缓冲功能,这是为了在反推火箭发生故障时依然能够保证航天员安全。神舟五号飞船里只有杨利伟乘坐的那个坐椅有着陆缓冲功能,并且有个小的缺陷,就是返回前坐椅提升后航天员难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神舟六号对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与整船结合进行了反复试验,从高塔、飞机上抛下的3次试验每次均获得了成功。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如果在返回时关闭不严,将威胁航天员安全。俄罗斯曾经有3名航天员因此而丧生。神舟六号科研人员研制成功了舱门密闭快速自动检测装置,并花费了数月时间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洁舱门。 四、持续性改进。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启动,至今已经过去了13年,飞船上最初使用的元器件和原材料有的已经不再生产,个别技术已经稍显落伍。神舟六号做了一些日常的持续性改进。比如神舟一号到五号上的“黑匣子”,是1994年研制的,存储容量只有10兆字节。现在的黑匣子不仅存储量比原来大了100倍,而且数据的写入和读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体积却不到原来的一半。 花絮:出征仪式略不同 与神舟五号不同的是,神舟六号在发射出征仪式上作了很多细微的改动: 其一,费俊龙、聂海胜首先向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总设计师以及指挥部领导成员和发射场领导成员报告已做好出征准备,请求指示。报告完毕后,再与欢送的人群见面。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的出征仪式上,报告仪式是在欢送的人群簇拥中完成的。这样改进的目的是为了有更好的秩序。 其二,在两位航天员的面前,各放一个话筒,在报告词的结尾,他们分别报告自己的名字。 其三,航天员从驻地乘车前往发射场的过程中,车速提高到每小时80公里,这比神舟五号时要快许多。作出这样的改动是为了体现出一种勇往直前、气壮山河的气势。 其四,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亲自将两位航天员送到发射架下,在航天员即将进入电梯的时候,两位老总迈步向前,给航天员行一个庄重的军礼,并再次为他们送上嘱托和祝福。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