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费俊龙飞天:一个人与一座村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02:09 现代快报

  俊龙巡天平安归江淮大地共

  【新闻快递】

  省委省政府

  电贺神六凯旋

  □快报讯“神六”凯旋,举国欢腾!昨天凌晨,传来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胜利凯旋的喜讯,江淮大地欢欣鼓舞,江苏人民无比喜悦。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于昨晨5时40分和41分分别向解放军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江苏籍航天员费俊龙发去贺电和慰问信。

  省委、省政府在贺电中说,“神舟”六号遨游太空5天后胜利返回,续写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新篇章,开启了中华民族漫漫航天路的新征程,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新飞跃。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载人航天事业坚强领导的结果,是航天战线全体同志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创新跨越、勇攀高峰的结果,对于提高我国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贺电说,江苏是航天员费俊龙同志的家乡。我们决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为强大动力,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艰苦创业、不懈进取,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省委、省政府在发给费俊龙同志的慰问信中说,费俊龙和他的战友奉命出征,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光荣使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为国家和民族争了光,也为家乡人民争得了荣誉。费俊龙不愧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不愧为江苏人民的英雄儿女。

  【倾情等候】

  整个村庄倒计时

  17日凌晨,通往费家浜的路上灯火通明,费俊龙家的小院子更是被布置得喜气洋洋,不但有以前的书法祝贺条幅,还有四面大国旗和倒贴的“福”字。费家还特别购置了几百面小国旗发给每一位前来观看直播的亲戚和乡邻,墙角里堆满了等待燃放的鞭炮和烟花。

  费俊龙家的主屋

客厅里已经坐满了观看直播的人们,快报与长虹集团赠送的43英寸大彩电派上了用场。由于观看的人太多,不得不在院子里又另外支起两个彩电供来人观看。来人除了村民,还有全国各地的媒体,“长枪短炮”架满了院落,拥挤在费俊龙父母面前的记者忙着占位置拍摄和递话筒……

  “儿子要从太空回家了!”费俊龙的母亲钱阿林早早准备起来,前天下午5时左右,就去村里的理发店做了个发型,额前一排整齐的刘海令今年71岁的费妈妈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费俊龙的爸爸费长宝则着一身深色西装,内穿一件白色的衬衣,看起来精神很好。

  许多邻居也聚到俊龙家里,等待振奋人心的时刻。3岁的姚宝宝一夜不睡也要看神六,他晃着圆圆的脑袋,坐在爸爸的怀中看电视。姚先生告诉记者,他是费家的邻居,“早上3点不到,儿子在床上就闹着要起来看电视,还非得要和费爷爷一起看电视才行。”

  【情系俊龙】

  家人守望全记录

  10月17日凌晨3时,

中央电视台开始直播神六着陆。俊龙父母并肩坐在第一排观看。

  3时47分,电视里主持人正在采访杨利伟,当问及航天员返回是否有危险时,全家人极为关注,都屏住呼吸,甚至显得有些紧张。当杨利伟说没有危险而且他还很羡慕两位战友飞天可以享受“两居室”和加热食品等时,大家不禁开怀了笑起来。

  4时19分,电视里播出“飞船主伞舱盖打开”时,观看现场响起掌声,可是由于太过拥挤,电视机的插头被挤掉了,直播一下子中断,俊龙父母在屋里着急地直摆手。

  4时31分,各路媒体纷纷向前拥挤,公安部门及时维持秩序,为防止意外,特地将俊龙父母暂时请到里屋。在里屋两位老人坐立不安,直埋怨个别不听安排的“观众”。

  4时40分,俊龙父母不时起来看外面的情况,心情焦急,最终得以出去继续看直播。

  4时52分,俊龙父母开始进屋接听俊龙妻子王洁从北京打来的电话,在电话里王洁告知马上就去接俊龙了,让家里放心。俊龙母亲是用免提听的电话,她一直都是弯着腰身在听着,眼泪不住地滴落在电话机上。

  5时36分,电视直播说两位航天员安全着陆后还在等待着地面搜救人员,俊龙母亲两手相扣着、父亲双手搂着腿部,凝神观看。

  5时38分许,电视里播出两名航天员陆续出舱,两位老人都站了起来,喜笑颜开。

  刹那间,掌声、鞭炮声、叫好声响起来,喜悦的气氛洋溢着客厅、院落、村庄。

  【真情流露】

  娘的心肝宝贝回来了

  在看到儿子安全地走出返回舱后,俊龙父亲激动地颤抖着,欣慰地颤抖着。他说:“儿子,先吃顿饭,爸妈对你很放心。”

  这时,最令记者感动的一幕出现了:当看到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费俊龙走出返回舱,向大家挥手致意的时候,电视机前的俊龙母亲突然激动地拔开记者冲到电视机前面,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一个劲地说,“宝贝儿子,谢天谢地,娘的心肝宝贝,娘的心肝宝贝回来了!”仿佛忘记了面前的是电视机。她说,真想去抱一抱儿子。说着,情不自禁地对着记者做了个拥抱的姿势,浓浓的母爱洋溢在脸上。但她随即又很遗憾地说,“可惜太远了,抱不到他。”

  和发射前直播一样,俊龙父亲仍然是以憨憨的微笑表达他激动的心情,直到看到儿子走出神舟六号的那一刻,泪水终于开始在他的眼眶里打转。面对争先恐后提问的记者,他说:“真的很高兴,我心头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记者发现,在神六回家的过程中,费家小院爆发了四阵热烈的掌声:

  特别是在5点38分,当费家亲属和众乡亲们看到费俊龙打开飞船返回舱门,走出返回舱时,掌声如雷鸣般地冲出了费家小院,费家浜一下子沸腾了起来,绚丽的烟火在费家小院外冲天而去,五彩的礼花四处散开,鞭炮声不绝于耳,烟火、礼花、鞭炮声响了足足有9分钟的时间;5时45分,当在场的人听到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宣布,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自主出舱,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后,费家小院里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神六”顺利归来,费家“龙”平安回家了。

  满院都是如潮掌声,满院都是飞舞的红旗。两位老人满怀喜悦,也拼命向人们摇着手中的小国旗,“儿子,回到地球了;儿子,回到祖国了;儿子啊,你终于回家了!”昨日上午9点多,俊龙父母说,他们肯定要去看俊龙,如果最近去肯定要带大闸蟹的,俊龙就爱吃这个!

  17日凌晨,当费俊龙正在与战友并肩飞回地球时,昆山费家浜费家小院挤满了人,他们翘首期盼着英雄的归来。一双双眼睛与费俊龙父母一样,充满了等待。当由快报和长虹集团向费家提供的大彩电上出现费俊龙率先出舱的情景时,这个走出航天英雄的江南农家小院里顿时一片欢腾,红旗飞舞,鞭炮炸响,烟花冲天。费家浜在欢迎远征的孩子凯旋,处处充满着欢声笑语。

  俊龙飞天:一个人与一座村庄

  江南小村———费家浜,在2005年的金色秋天,因费家男儿费俊龙的一飞冲天,变得格外的引人注目起来。对于费家浜横空出世的“在天飞龙”,昆山市委书记曹新平这样评说:“他向世界传达了昆山的精、气、神、魂!”

  确然如此,费家浜,这个朴实无华,临浜而居的小村充满祥和;勤劳慈祥的村民朴实谦逊,对每一位来客也充满了善意和热情。俊龙是好孩子

  17日凌晨,记者走进第一家亮着灯的村民家(原费家浜11队)———与费俊龙家隔河相望的74岁的姚雪生住在这里。年迈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赶着去费家去看电视。

  “平时都是5点半起床的,今天可是4点就起来了。家里一共六口人,除了孙女在昆山,家里的5个人今天都已经起床了,一点都不困,精神好着呢。”一谈起费俊龙,姚雪生顿时睁大了眼睛。他告诉记者,“俊龙是个好孩子,我们都很喜欢他,我儿子小时候就经常和费俊龙一起上学,两人非常要好。”“到底是上小学还是上中学,我倒记不清了。”姚雪生不好意思地说。

  记者发现,他的房间里堆着几十箱烟花礼炮。“村里买的烟花都放在我家了,等会放烟花就在我们家南边一点,离我家最近,我们沾到的喜气最多。”对此,姚雪生很是自豪。

  “好多年没看到俊龙了,今天他从太空中回到地球,我一定要过去看看。”在采访中,姚雪生不停地向河对岸瞄望。一听到有什么动静,便立即停止了交谈,直直地盯着对面。俊龙是个英雄

  刚走进姚叙福的家,记者便听见一声“我们正在自己家看呢”。66岁的姚叙福就住在姚雪生家的北面,两家相距不到30米。

  记者进来的时候,姚叙福忙向记者解释,他还以为又是哪个邻居来叫他们老两口去费俊龙家看电视,“人太多了,我们又年纪大,挤不过年轻人,看不清楚。所以还是在自己家看得清楚一点。”

  姚叙福和老伴姚五妹昨日凌晨2时便已起床,这比他们平时起床的时间足足提前了3个小时,“就是为了看俊龙回来时的神气的样子,值得。”

  “从来没有看过这么长时间的电视了。”正抽空在院子里干活的姚五妹走进屋内,指着电视说道,从12日神六一升空一直到现在,他们家的电视是一天到晚开着。只要一有空,他们就会进屋看几眼。“‘神舟六号’,我们的俊龙就在上面,他是英雄。”尽管直播的一些节目还看不太懂,但姚五妹还是略知一二,“我心里一直想着呢。”大家都很开心

  56岁的姚龙生家住东阳澄湖村石家浜14队,距离费家浜有两三里路,最近几天他每天都要赶过来帮忙布置俊龙家的院子。

  昨日,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仍在费家小院里忙里忙外,一会儿抬梯子,一会儿挂横幅。虽然凌晨气温比较低,但他依旧忙得满头大汗。“忙啊,没有空。”当记者提出采访时间,他回答了这样一句话。

  忙了好一阵子,老姚终于停下来歇息。他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尘,点上了一支烟,注视着电视上的画面,偶尔回头和聊上几句。“我是过来帮忙的,主要做一些日常工作。”老姚说,昨日凌晨,他们一家六口都赶了大早,过来看电视,“现在人那么多,他们在哪我都找不到。”

  停下手头的活不到5分钟,老姚又被叫去整理横幅了,“很忙,不过,大家这么开心,我也开心。”不善言辞的他憨憨地笑着。百年水乡美景

  昨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记者从昆山市区再次来到费家浜。已近秋日的中午。秋日的阳光普洒在这个临浜而居的乡间小村,远处稻田里的稻穗已经悄悄的变黄;近边,一个勤劳的村民正在水中摘着新鲜的菱角;河中,一个外出劳作的村民摇着自家的小船,摇着橹回家准备当日的午饭了。小船缓缓而行,船尖轻轻地划开河面,荡起阵阵涟漪。

  68岁的姚阿桃靠在自家的门口,看着来往的乡亲,眯着眼,回味着刚过去的热闹和喧嚣,惬意地笑着。“很早的时候我们都是从西南方的姚家村搬过来的,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在哪里呢,现在姚家村都没有了”,姚阿桃笑着说,费家浜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那时候费家浜只有两户人家,都姓“费”,所以取名叫“费家浜”。慢慢的,附近村的村民搬了过来,“大约四五十年前,这里有25户左右的人家,只有4家姓‘费’”。

  而如今,该村已经有40多户村民,其中“费”姓的村民有7户,一户姓“沈”,其余的都姓“姚”。“费俊龙家门前的那条河就叫费家浜,费俊龙就是喝这个水长大的”,姚阿桃说,那条河向西通往阳澄湖。

  【记者手记】

  水乡自有“精、气、神、魂”

  一名57岁村民也告诉记者,“费家浜这个小村从我爷爷一辈就已经存在了。”他说,40多户乡亲都沿浜而居,家家户户的门外都种了一些树。这些树木都是在费俊龙参军后移载的,如今这些树都已经长高了、粗壮了,费家老三(费俊龙)也长大成才了,成了一个优秀的航天员了。

  费家浜另一位老乡说,费俊龙参军去了,河浜边也长起了大树,我们巴城乡亲们年均收入有9500多元,要说这可是达小康了。

  这很让人感慨。与费俊龙的一飞冲天一样,整个昆山也是在这个20多年里“一步登天”,要在江苏率先实现小康了。昆山在历史上曾有个苏州“小八子”的戏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昆山综合经济实力在当时的行政区域中倒数第一。然而,仅仅过去了20年,就是这个“小八子”,却坐上了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一名的宝座。如今,在昆山区域内,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巨额资金投资兴办了3900多个项目,落户昆山的700多家IT企业投资规模已超过了70亿美元,昆山已经成为中国大陆三大台商投资密集区之一,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昆山市委书记曹新平说,昆山人敢想敢干,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每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总是力求比别人醒得早、走得快、干得实,以创造性的实践,形成了昆山的原创风格,体现昆山的首创精神。

  难怪在10月18日上午,在“费俊龙,昆山男儿笑傲太空”的祝贺大会上,昆山市委书记曹新平说,费俊龙向世界传达了昆山市的“精、气、神、魂”。

  费俊龙的一飞冲天,昆山发展的“一步登天”,在平静而劲力四溢的费家浜小村,我们似乎有了同一种解释。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