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巴金逝世专题 > 正文

上海华东医院近百名记者守在医院门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03:25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本报特派记者紧急赶到上海华东医院 带去家乡人的哀悼

  2005年10月17日,上海上海市延安西路221号华东医院门卫一位现场警察这样感慨着,“‘神六’成功落地,青藏铁路通车,就这样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还是有这样令人哀伤的事情。

  带去家乡人的哀悼赶往上海(小)

  仿佛是预示着一颗文坛巨星的陨落,10月17日晚间的上海,云层很厚,没有往昔的亮色,即使是在高空中。一得到巴老去世的消息,记者第一时间得到指令,紧急赶到成都双流机场,搭乘上最早的一班经停班机赶往上海,带去家乡人民、家乡媒体对巴老去世的哀悼,也将巴老离开人世之地所有的悲伤气氛用文字带回给家乡所有哀痛中的人们。

  从浦东机场出来,

高速公路出奇的堵,
出租车
司机接连说记者运气不好,记者心里隐隐有些作痛。晚上9时30分记者终于抵达了巴老生前养病和去世的医院——上海华东医院。附近还是有不少知道噩耗的群众来到华东医院外,不时听到几声长吁短叹:“巴老走好,希望有更多象他老人家那样讲真话的作家。”人群走过还能听到这样话语。一个真诚的老人去了,昨晚在这里的所有人,哀伤之余都在这样慨叹。

  近百名记者守在医院门外(小)

  位于延安西路221好的华东医院在夜色里显得安静而肃穆,两三个医院的保安在门口维持着秩序,阻挡靠近医院大门的车辆和人群靠近,大约二三十个扛着长枪短炮的记者守候在门口,希望得到有关巴老逝世的第一手消息,即使是到了深夜,还不断有记者从全国各地赶到上海,赶到医院。到晚上10时30分左右,医院门外已经有接近百名记者,分别来自北京、上海、成都、南京、广州、香港等地,由于上海方面的严密封锁,现场的所有媒体都一筹莫展。夜色里,所有媒体的记者们都缄默着,压抑着心中的悲痛,但又是那样急切的想知道关于巴老去世前的哪怕是丁点的消息。

  出于一个新闻记者的职业责任,也为了尽早让《成都晚报》的读者知道最详细的现场情况,据《新民晚报》的同行介绍,巴老的儿媳妇唐宁就是该报社特稿部的记者,她也在现场,可能由于是上面的规定,她目前也不能透露正式发布消息前的任何事情。

  同行帮助 来到巴老的病房窗下(小)

  在上海本地同行的帮助下,趁者夜色本报特派记者从医院门诊部溜进了医院的后院。在医院内部人士的帮助下,记者先找到医院的职工俱乐部,然后上一层台阶,从台阶上爬到一间临时工棚的屋顶上,然后顺着一段木梯下去,就到达了巴老临终前一直生活着的位于1号楼的病房窗户下。终于靠近了巴老的病房,1号楼3楼靠西南角的两间房,就是把巴老最后的憩所。不太明亮的房间里,人影穿梭但悄无声息,里面都是巴老去世后前来探望的上海市领导以及巴老的亲属们以及央视等少数几家特许媒体的记者,在巴老的房间门口摆满了鲜花和花篮。

  晚上9时40分,守侯在大门口的记者发现,在一群医生的引导下,一群人从1号楼出来,走向1号楼旁边的一座矮的平方建筑,但夜色里看不具体,有上海本地记者猜测是去太平间,记者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巴老能在天堂里平安。晚10时左右,守侯在医院门口的记者陆续散去,大家有些依依不舍,很多人还习惯性的望了一眼医院正对门的上海市作协,那里是我们的乡人巴老生命中最后战斗的地方。

  去了,一个真诚地面对人世的勇敢老人;去了,我们最值得钦佩的老乡;让我们默默地祝福巴老——一路走好!

  本报特派记者 郭晓谅 余文静 上海报道

  巴金 世纪老人的别离

  本报记者 邓秋 罗曲 摄影 李祥云

  到今年11月25日,巴老就该102岁了。不过,我们相信巴老走得平静,走得安心。侄儿李致前几天就和老伴去了上海,几个侄孙们也在身边,全家人都在一起。一百年的沧桑对于普通人已是极至,何况是一个讲真话的老人。众多文学、戏剧界的老人、后辈,都以自己的方式纪念着这位当之无愧的泰斗,简单的话,却有最真诚的意愿。

  ·老友的回忆·

  马识途: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

  马识途老人今年92岁,他的家人宛拒了记者的采访,原因是马老不相信这是真的,不接受任何人的采访。

  流沙河:一副对联表悼念

  昨晚7时许,流沙河老先生得知了巴老去世的消息。他起身找出了自己一个月前应巴金文学院邀请写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本来是祝贺巴老生日用的。流沙河平静地对记者说:“这副对联写的是巴老的一生,我所有的话都在这副对联里。”然后,他便不再多说一句话,看得出,老人的心中十分复杂。

  对联上联写的是:乘激流以壮志抛家,风雨百龄,似火朝霞烧长夜;下联写的是:讲真话而忧心系国,楷模一代,如冰晚芦映太阳。

  车辐:翻开老照片回忆

  昨晚8时,92岁的车辐老人得知巴老去世的消息后,还让家人找巴老身边的人求证。家人给巴老的胞弟李济生打了电话,确认了这个消息。车老走到书房,找出自己与巴老合影的老照片,和一本厚厚的《巴金的一个世纪》,一张张,一篇篇地翻看。车老拿出一张装裱好的照片告诉记者:“这是我和巴老在上个世纪80年代,在他上海的家中拍的。巴老是我的前辈,也是我的朋友,我从他那里得到了很多帮助,受到了很多教育。”车老说,巴老走了,我们要铭记他的一句话“没有神也就没有兽,大家都是人。”

  吴泰昌: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

  和巴金交往甚多的吴泰昌老人曾出版《我亲历的巴金往事》,吴老昨晚告诉记者:“巴老虽然是百岁老人,但当听到他离去的消息时,心中倍感悲切。毕竟我们交往不少,况且又是中国现当代的文坛巨匠。今天,没有了他,中国文坛确实少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吴老表示:“我异常喜爱、珍惜巴老用他那颤抖的手写下的这两段话:火不灭,心不死,永不搁笔!巴金 1981年3月27日。”

  邱沛篁:巴老赠我三字金言“学到老”

  作为唯一一个能在一年之内7次采访巴老的文学界人士,现四川大学教授邱沛篁无疑很幸运。昨日,接到记者电话后,邱教授已经听说了噩耗,他表示很吃惊,心情很沉痛。“我是在1980年9月到1981年6月间7次访问巴老的,当时我到复旦大学新闻系学习,受《成都晚报》派遣去采访他。我从他那儿学到很多,特别是他给我的题词‘学到老!’让我受益匪浅,这20年来我一直努力学习。如果有时间,我一定会去上海悼念巴老。”邱教授说。

  ·文学界后辈的纪念·

  王火:巴老“大智大悟 举重若轻”

  获悉这个消息后,四川作家王火很意外。他说:“我从中学就开始读巴老的作品,《家》《春》《秋》这些书当时我们都是你看了我又看。作为作家,巴老是个典范,他提出的‘说真话’三个字,对整个文学界影响很大。在他百岁生日时,我专门为他作了一首短诗,其中有一句‘大智大悟 举重若轻’,是他最好的写照。”

  陈忠实:巴老指引了我的文学道路

  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陈忠实是接到中国作协的通知才得知这一消息的。他告诉记者,巴金是现代文学史上奠基人之一,体现的是时代精神:“回忆那个时代的时候,我们想起的是巴金的小说。”同时,他透露,他个人的文学经历与巴金有不解之缘:“记得我读初中、最热爱文学的时候,我读的就是巴老的作品,也许他的作品和我年轻时候那种激情很靠近,可以这么说,巴老很好地指引了我的文学道路。”

  柳建伟:文学界的一大损失

  昨日,一听说这个噩耗,身在北京的四川作家柳建伟有些吃惊:“这两天是在说他病危,但昨天不是说已经转危为安了吗?我也相信现在医疗条件这么发达,他至少再活7、8年也没问题,但没想到他走得这么突然。”稍微稳定情绪后,柳建伟说:“巴老的去世对中国文学界、思想文化界、知识界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熊召政:巴老是一代楷模

  得知巴金去逝的消息,作家熊召政感慨的说:“我刚才也听说了这个消息。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读巴金的书,从中也吸收了丰富的营养。他是一个时代的文学巨匠,是一代楷模,在他的作品的感动下我成为了一名作家。

  ·戏剧界的哀悼·

  魏明伦:提倡他的反思精神

  巴老与魏明伦因戏结缘,得知老人离去,魏明伦很震惊。少许平静后,魏明伦说,巴老离去其实也在意料之中,100多岁的高龄离去,应该是喜丧了。现在,我们怀念老人、纪念老人,是不是更应该从“巴金精神”出发,提倡他的反思精神,发扬他提出的“讲真话”。

  魏明伦说,巴老对他的影响应从新文化运动讲起,巴老倡导的民主、科学影响了他这一代人。“巴老的离去,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了,开创五四新文学的最后一个人走了。”魏明伦说,现在这个时代缺少五四精神,超前享受派太多,要怀念巴金,纪念老人,至少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之一。要发扬巴老的反思精神,提倡他敢于“讲真话”的方式。

  陈巧茹:很荣幸能演巴老笔下人

  2002年,成都市川剧院重排《激流之家》时,身为川剧院台柱子的陈巧茹有幸扮演了梅表姐和鸣凤两个角色。昨日,听记者转述巴老去世的消息后,陈巧茹语气有些沉痛:“记得2003年,我们专门去上海表演川剧《激流之家》为他祝寿。遗憾的是,当时他的病房已经不允许人进入,我们只有通过他女儿代话。听说家乡父老给他带去一出戏,巴老很高兴。”陈巧茹还表示:“巴老笔下的女性角色塑造得十分鲜活,在描写这些角色对封建制度的抗争方面,巴老刻画得太好了。我很荣幸能演这样的角色,而且一演就演了两个。月底,我将到央视11频道的《名段欣赏》栏目表演‘鸣凤之死’,也算是对巴老的一种纪念。”

  晚报一日双号外震惊业界!

  昨日凌晨4时23分,神州六号安全回家,本报于6时30分推出《神六回家号外》;昨晚19时06分巴金逝世,本报于21时又推出《巴金逝世号外》。时隔14小时30分,两个重大的消息分别通过本报两份制作精良的号外,在24小时内连续推出,可以说这是本报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不仅在同城媒体中开一日双号外之先河,也震惊了全国各界媒体,引来报纸、电视、网站、电台的纷纷关注。

  媒体关注

  晚报决定出巴金号外一小时后,四川电视台《新闻现场》和成都电视2台《第一现场》栏目记者赶到本报,对号外的制作过程进行全程关注。21时,成都电视台《早间新闻》和成都电视5台《成都全接触》的记者也闻讯赶来,对号外进行报道。记者们认为,这种特殊的纪念方式本身就很有意义,也能够充分反映四川人对巴金的爱和尊重,体现巴金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21时10分,《新闻现场》栏目率先对这一消息进行了报道。

  21时20分,号外开印,记者们不愿错过这个有意义的镜头,一直守在印刷机旁,抢拍第一份号外的诞生。而发行部的忙碌景象也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21时40分,第一份号外下线。记者们又将镜头转向了几十发行人员。21时50分,记者们又跟随发行员一起前往包括巴金出生地正通顺街在内的市内各处。晚10时10分,《第一现场》对本报号外的出版进行了报道。

  总编感言

  本报总编辑夏旗舰表示,快速反应出版《巴金逝世号外》,应归功于成都晚报长期以来对严肃文学以及对文学巨匠保持的高度关注,以及营造强烈人文关怀氛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副刊部的工作人员,其中有诗人、有学者、有评论家,他们长期关注和研究巴金先生的生平、著作、影响,因此才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汇集翔实的资料,精确定位报道框架,采访巴金生前亲人与文友……基于晚报人的快速反应,基于晚报人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基于晚报人浓厚的人文关怀,《巴金逝世号外》与《巴金100版纪念特刊》一定值得读者珍藏!

  号外印数:5万份

  分发地区:春熙路、红星路、天府广场、玉林文人聚会地、各大高校、省市文联、作协、龙泉巴金文学院

  市民反映:从昨晚21时40分《巴金逝世号外》开始在成都市大街小巷分发,本报热线电话一直处于爆棚状态,全是询问在哪里可以拿到号外。本报记者 刘杜鹃 陈刚 摄影 周勇良

  本报七小时推出一百个巴金珍藏版

  《巴金100版纪念特刊》值得珍藏!

  最全面:全面介绍巴金先生的生平、足迹、情感、文学创作!

  最翔实:反复推敲,细致深入!

  最具珍藏价值:100个版的特刊,是先例是突破是创举!

  《巴金100版纪念特刊》之缘起

  今日,本报将在全国范围率先推出100个整版的巴金纪念特刊!如此魄力、如此大手笔,全城罕见、业界罕见、全国罕见!在得到文坛巨匠巴金先生不幸逝世的消息后,本报副刊部立即拍板决定隆重推出100个版的纪念珍藏特刊,副刊部主任卢泽明说:“很多人问,为什么要做100个版?我回答,因为五四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标志性时代,而巴金先生是目前为止那个时代最后一位泰斗级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巨匠,而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非常难得的可以真诚忏悔自己过去的人,这体现出了真正的大家风范。他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加上巴老是我们四川成都人,是我们的亲人,我们有责任去做纪念他的工作,对他的一生进行一个全面的梳理、介绍、回顾,这不仅是为了留下他的足迹,更能在精神上对我们后来人做出指引!所以,100个版是绝对值得,也是我们必须做的!”

  《巴金100版纪念特刊》之定位

  本报今日隆重推出的《巴金100版纪念特刊》,分为《天枢星·巴金年谱》、《天璇星·巴金地理》、《天权星·文学巴金》、《天玑星·文学演绎》、《玉衡星·思想之痛》、《开阳星·巴金情事》、《摇光星·川味巴金》七部分,分别用了北斗七星的星座名称作为每部分的标题。对于为何选用北斗七星,卢泽明解释道:“中国古人的星宿观念认为,北斗星是天地造化的枢纽,主宰着人间四季的变化。巴金之于中国文学的地位,犹如北斗七星一般闪耀,照亮了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道路,七颗星星,也好比巴金人生的七个轨迹。”

  《巴金100版纪念特刊》之丰满

  当你拿到沉甸甸的100个版纪念特刊时,是否会感受到一股来自文坛泰斗的充盈和凝重呢?特刊分别从巴金一生的心灵历程、足迹与旅痕、巴金与文学的关系、巴金的形象建筑学、思想上的阵痛反思、亲情乡情爱情组成的情感地图、蓉城乡音川戏的魅力来尽力还原一个完全的真实的巴金,一个诚实的中国人!巴金一生的内涵远非100个版可以完全表达的,甚至不得不忍痛放弃对他作品的一些研究,尽量保留最有意义最精髓的部分。比如在《天枢星·巴金年谱》中有篇幅介绍到他的大哥李尧枚,这就是《家春秋》中觉新的原型;这个部分中也谈到影响了巴金一生的人和事,甚至包括他家的佣人。在《天权星·文学巴金》中,我们还回顾了对巴金的文学创作影响至深的外国文学和外国作家;另外在这个部分专门详细解读了巴金作品《随想录》,这是一本被评论家认为“中国人最诚实”的著作,在其中,巴金诚恳地解剖了自己,并将自己认为可耻的地方公之于众。当然,巴金的感情故事也在《开阳星·巴金情事》中有所全面回顾,读者可以在其中详细了解巴金与萧珊感人至深的爱情。

  《巴金100版纪念特刊》之诞生

  七个小时!100个版!这就是晚报速度,这就是晚报奇迹!由于本报副刊部人员长期以来对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大师长期关注,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关键时刻立显厚积薄发之力,绝不打无准备的仗。据副刊部同仁介绍,这100个版动用了副刊部所有9个人的力量,每个人分工明确细致,找资料的找资料,找照片的找照片,采访的采访,组版的组版……由于曾经在前年成功推出巴金先生诞辰100周年的特刊,并长期得到巴金侄子李致先生、成都市图书馆、四川人民出版社、省文联、省作协以及成都文学界的大力帮助,因此昨日本报在制作这100个版的纪念特刊时,虽然紧张却井井有条,虽然短促却面面俱到……《巴金100版纪念特刊》在今日凌晨2时正式出版!

  晚报提示:如需《巴金100版纪念特刊》,请致电特刊热线028-86741226(记者 刘杜鹃)

  2小时!《巴金逝世号外》震惊业界!

  昨日凌晨4时23分,神州六号安全回家,本报于6时30分推出《神六回家号外》;昨晚19时06分巴金逝世,本报于21时又推出《巴金逝世号外》。时隔14小时30分,两个重大的消息分别通过本报两份制作精良的号外,在24小时内连续推出,可以说这是本报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不仅在同城媒体中开一日双号外之先河,也震惊了全国各界媒体,引来报纸、电视、网站、电台的纷纷关注。为了让读者清晰地知道号外诞生的全过程,本报特意为您记录下每时每分的精彩!

  诞生全记录:

  19:10——闻听巴金逝世消息

  19:20——本报编委会开会决定推出《巴金逝世号外》

  19:25——所有记者、编辑到岗,开始操作组版

  20:05——组版完成,出印刷所需要的胶片

  20:10——开始制版

  20:30——印刷厂开印

  20:40——同城媒体蜂拥至本报采访号外以及特刊诞生过程,采访本报领导、编辑、记者。前来本报采访的媒体包括四川电视台《新闻现场》、CDTV-1《早间新闻》、CDTV-2《第一现场》、CDTV-5《成都全接触》以及成都人民电台交通台。

  21:00——《巴金逝世号外》正式完成

  21:05——第一份《巴金逝世号外》于红星路上送出

  21:10——《新闻现场》率先在电视上播出本报特刊发行的消息

  21:20——国内各大门户网站包括新浪、网易、凤凰等纷纷挂出本报《巴金逝世号外》专题,点击率迅速上涨

  22:30——《北京青年报》就号外一事电话采访本报副总编李少军,询问本报何时得到消息、为什么要出号外、一共印刷多少份、分别送到哪些地区

  22:40——网易关于本报号外的网友留言已经达到2338条

  号外印数:5万份

  分发地区:春熙路、红星路、天府广场、玉林文人聚会地、各大高校、省市文联、作协、龙泉巴金文学院

  市民反映:从晚上21时《巴金逝世号外》开始在成都市大街小巷分发,本报热线电话一直处于爆棚状态,全是询问在哪里可以拿到号外。(记者 刘杜鹃)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