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家李子云——
一座永远的丰碑
我们这代人,几乎都是读着巴老的书成长的。他的作品,不但是我的文学启蒙,更是直接影响了我的一生。巴老不但是本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更是一位中国文学事业的推
动者,他一生不仅留下了《家》、《春》、《秋》这样的巨作,还呕心沥血地扶持了一批又一批文学新人。他还是一个无私的园丁,一个伟大的编辑。巴老把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了编辑出版事业,虽然自身的创作因此少了很多,但他为我们创造了更多更为丰富的精神财富,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1935年的夏天办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到五十年代初期的平民出版社,前后将近20年,他接待作者,校对书稿,设计版式,冒着炮火跑印刷厂,甚至亲自过问图书的宣传推销,设计广告词。在他的编辑生涯中,曾编辑出版过多套著名丛书和多种著名期刊。他创办和主编《文化生活丛刊》,不但将曹禺、荒煤、何其芳、萧乾、臧克家、刘白羽这样一批又一批新人扶上文学道路,而且建立起了一个规模宏大的民众的文库,以最低廉的价格,把当时只有富人享受的学问送到千万民众面前,使无数贫寒的青年有书读。在我的学生时代,《文化生活丛刊》真正是每个青年人的精神食粮。正是这套丛刊,让我读到了大量进步的新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名著,认识了托尔斯泰、果戈里、高尔基、狄更斯、勃朗特、福楼拜等文学巨匠,从而懂得生命的意义。
粉碎“四人帮”后,我在《上海文学》工作,多次向巴老求教。他是一位极其正直、善良的长者,总是仔细了解我们工作的情况,热心地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尊重每一个作者,一切为了读者,巴老真正身体力行,他让我们受益终身。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