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世纪交替的生命(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07:11 华商网-华商晨报 | |||||||||||
文学生命 到死也不愿意放下笔 从早期充满青春冲力的《灭亡》到他影响最大的《激流三部曲》,从他的巅峰作品《寒夜》到他复出后对自我的“痛悼”之作《随想录》,巴金用他的语言在中国文学史上矗立起了自己的丰碑。 1931年是巴金把全部精力贡献在文学创作上,并得到丰饶收获的第一个年头。巴金从1931年起正式献身文学创作,这是他生活道路和文学道路上的一个重大进展。 1933年12月
巴金创作的两部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是他抗战期间最重要的作品。 巴金曾表示:“我只是一个作家、一个到死也不愿放下笔的作家。” 爱心生命 做了善事不留名 在众多乐善好施、不愿露姓名的捐献者中,有一位老人每次2万元、3万元不等,从1996年到现在,已先后捐了20余次累计达30余万元。 在一次采访中,“希望办”的工作人员不慎泄露了其姓名,原来这位捐赠者就是巴老。报纸刊发后不久,老人很不高兴地打来了电话,追问是谁违反了“君子协定”!得知这一消息,领导狠狠批评了那名工作人员,并以“希望办”的名义“负荆请罪”,向巴老写了检讨。 人格生命 伟大在于敢否定自己 阅读旧作,巴金感叹,从1949年到1966年,“我在17年中,没有写出一篇让自己满意的作品。”他的生命历程中曾经有过一段曲折,这就是他为了迎合当时那个时代而不得不编造一些大话空话假话。 巴金一定也感受到这种历史造成的悖谬的痛苦,但他的选择是,把这些文字编入全集,为的是永远让后代看清一个人在历史中的悲剧。他在一篇跋里悲哀地说,“现在才明白编印全集是对我自己的一种惩罚。”这种痛苦不是常人能够体会的,然而巴金对历史讲真话的勇气,超越了个人的痛苦。这种决不宽恕自己的道德情操,是老人留给世人最后的遗产。综合《新民周刊》《成都晚报》 巴金 连线 众知名作家缅怀巴金 柏杨(台湾著名学者、作家):巴金作品是我成为作家的朦胧的典型 我年少时读过巴金的《家》,多少是自己日后成为作家的一个朦胧的典型,可惜日后沒什么机会再读到他的作品。请敬致一个后生晚辈作家对他的怀念! 余华(著名作家):巴老是我们中国文学的良心 上世纪80年代,我读完巴金的《随想录》,我的感受是巴老是我们中国文学的良心。巴老去世我们大家都很难过,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感到欣慰,因为和鲁迅相比的话,巴老是写完他人生的小说才走的,而鲁迅是人生的小说没写完就走了。我最大的遗憾是没见过他。我是《收获》培养出来的作家,但是我一直不好意思向李小林提出见巴老的想法,后来他身体越来越不好,我就更不能提这样的要求了,这成为我永久的遗憾。 肖复兴(《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文学一个时代的结束 我没见过巴金本人,但是通过他的作品了解了他,非常喜欢他的作品。他的作品里蕴涵了广博的爱。我更敬重巴金老人敢于解剖自己的精神。他在文坛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巴金老人的离开,意味着文学一个时代结束了。中国当代文坛将无限怀念巴金老人所带走的一个英雄的时代,一个敢于直言、追求真理的时代。巴金老人为我们后辈做出了光辉的榜样! 格非(清华大学文学教授,著名作家):巴金对我这代作家有重要影响 巴金老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对我这代作家有重要影响。文革后,巴老的《随想录》有对文革真实的反思。现在看来,非常珍贵,作家也好,学者也好,敢说真话真的很难,他的精神对当代学者和作家将有深远的影响。本报记者 王雪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