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变肮脏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16:50 时代信报 | |||||||||
竞技体育变肮脏了! 记者专访重庆大学体育学院院长胡红 -“我们的奥运会金牌总数虽然排名第二,但是,中小学生的体质却在滑坡,人均体育年消费只有几毛钱。这些金牌是以牺牲很多人的利益和在金钱的支撑下得来的。我们花这么
-第十届全运会临近开幕前,国内某市田径队主力选手在“飞行药检”中尿检双双呈阳性的消息曝光后,全国一片哗然。对此,重庆大学体育学院院长胡红语出惊人:以金牌为惟一目标,过去干净的竞技体育现在已经变得非常肮脏——这是中国体育运动事业重竞技体育轻群众体育的必然后果! 胡红是篮球运动员出身,虽然现在已经放弃运动员的身份坐在领导的岗位,但是,其装束仍不改运动员的“凉爽”,运动衫、短裤配上波鞋,一身白色,显得特别精神。同样,与人交流时也保留着运动员的本质:声音洪亮、吐词果断、言辞犀利——一点没有院长的架子。 他开门见山地指出,“国内对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态度是:一手硬一手软。” 以金牌为惟一目的 时代信报:怎么理解你所说的“一手硬一手软”? 胡红:这一点,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对比可见一斑。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其远景目标是,到2010年,“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同年7月6日,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局)发布的《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力争“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团体名次保持第二集团领先地位,缩小与第一集团的差距。有20-23个大项100个左右的小项取得奥运会参赛资格或进入前8名,20个大项80个以上小项具有争夺奖牌的实力。” 奥运争光计划目标量化,时间范围小,措施明确;而群众体育计划却很“软”,根本无明确的目标,具体措施、方法和手段等都含糊。从两个计划,可以看出一个阶段对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态度。 到目前,《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中的目标早已实现,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的目标却无法衡量。 时代信报:为什么说兴奋剂是重竞技体育轻群众体育的必然后果? 胡红: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根基。不抓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硬”不起来;不抓竞技体育,群众体育“软”不下去。两方面相互促进,缺了哪一面都不行。 体育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必然会人才匮乏。而金牌现在又成了体育的惟一目标,于是,兴奋剂、假球、黑哨等事件难免产生。 体育产生严重不公平 时代信报:竞技体育可以撑起一个地区或部门的“门面”,带来声誉和荣誉,因此,很多地区或单位不惜付出高额代价,以求得一块金牌。这种长期偏重于竞技体育,过分看重金牌数量的现状,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胡红:竞技体育过去是干净的,现在变得肮脏了。 竞技体育带来的负面影响,除了前面所说的兴奋剂、假球、黑哨等事件,还有就是集体项目的大面积滑坡。由于集体项目涉及的人员多,比如球类,要夺得一块金牌需要一、二十人的共同努力,投入大产出少,因此,以金牌为惟一目标的各省市或单位,自然不愿意在这上面投入,造成这些项目的整体水平下滑。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没有被列入奥运会,也就是说,不能捧回金牌,因此,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中国式摔跤等遭到了严重冷落。 竞技体育的残酷还在于,大量运动员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每一个项目,都是在大量运动员陪练下,才产生一、两个尖子,而这些陪练者,不仅在艰苦的体育训练中浪费了自己宝贵的青春,而且很有可能还要牺牲自己的一生。 同时,一些地区在毫无根基的情况下,投入大量资金发展冷项目。有些省市甚至是大投入,零回报——严重浪费资源。有资料显示,一块全运会金牌的投入高达6000万元;而一块奥运会金牌的价值,一个简单的算法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体育总局事业费是每年50亿元。按这个数据计算,雅典奥运会备战4年,中国就要花费200亿元。而中国队获得了32枚金牌,那么每枚金牌的成本是6亿多! 时代信报:这么看来,以竞技体育为重心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 胡红:体育的本质是游戏,游戏是人类的本能。按照德国诗人和剧作家席勒的说法: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因此,人人都有享受体育的权利。 但是,现在大量资金投入到竞技体育中,而对群众体育的重视和投入不够,事实上已经造成对大众的不公平。体育离大众越来越远。 全运会营造虚假繁荣 时代信报:你刚才提到全运会金牌的分量,难道全运会不能促进大众体育? 胡红:中国的群众体育曾有过一段辉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体育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提出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办体育的宗旨是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即“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1959年9月第一届全运会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举行的。 但是,随着1984年7月29日许海峰为中国争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的那一枪,中国办体育的宗旨,一下子从大众体育猛然转移到了竞技体育。全运会项目与奥运会项目全面接轨。全运会成了各省市变相的名利竞技场,关于全运会的种种弊端开始显现。比如,集体使用违禁药品、莫名其妙弃权瓜分金牌、打假球、高价买运动员互相挖墙脚,等等。更有甚者,一些省市以多拿金牌、争夺座次为目标,凌驾于国际一流赛事之上,让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节省体力,以便在全运会上一鸣惊人。 于是,全运会办还是不办?开始在体育界引起争论。 时代信报:难道仅仅因为有这些弊端,就提出要取消全运会吗? 胡红:上面所说的弊端仅仅是一个方面。一种观点认为,全运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大政府,小社会”的作法,是一种举国体制,劳民伤财不说,营造出来的完全是虚假繁荣。这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 时代信报:事实上,第十届全运会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 胡红:全运会得以保存下来,更深层的原因是:一旦取消全运会,竞技体育出现真空,缺乏地方财政资金的支持,各地体育管理部门没有了大显身手的舞台,受重视的程度将立刻下降,领导的乌纱帽、管理人员的出路怎么办;而从国家体育总局来说,不能不考虑目前相对完备的业余训练体制是靠顶尖的全运会来牵引的,全运会一下子没了,这个体制恐怕就会受到重创。 2008年奥运会以后,中国体育管理体制将发生重大变化,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能否存在都将是个问题。“ 荒谬的体育强国梦 时代信报:中国之所以这么热衷于金牌,有人认为,通过金牌可以实现“强国梦”? 胡红:简直是荒谬。难道竞技体育强了国家就强了?虽然金牌总数达到第二,但经济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曾做过一次“体育强国梦”,当时日本在奥运会的金牌总数也一度排到前几名,但是日本很快发现体育并不能实现强国的梦想,于是及时调整战略,将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 我们的奥运会金牌总数虽然排名第二,但是,中小学生的体质却在滑坡,人均体育年消费只有几毛钱。这些金牌是以牺牲很多人的利益和在金钱的支撑下得来的。我们花这么大的代价究竟值不值? 时代信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荒谬”现象? 胡红:这是认识上发生了偏差。我们应该重新调整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略,应该将眼光放到奥林匹克运动,而不是奥林匹克运动会。通过竞技体育固然可以振奋人心、为国家争得国际地位和声誉,但是,并不是获得了金牌,国家就强盛了。 南非前总理曼德拉在2000年一次体育颁奖典礼上说:体育有推动世界的力量!我的理解是,这个力量包含竞技体育,也包含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以及体育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