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思想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16:52 成都晚报 | |
关于自己—— 我要让下一代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是不是想说真话的人?是不是说过真话的人? 关于写作—— 我是从探索人生出发走上文学道路的。 我写小说从没有思考过创作方法、表现手法和技巧等等问题。我想来想去,想的只是一个问题:怎样让人生活得更美 好,怎样做一个更好的人,怎样对读者有帮助,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 我的每篇文章都是有所为而写作的,我从未有过无病呻吟的时候。 我算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呢?难道我真是一架改造好了的机器吗?像某位怀着恶意的西方记者所说的那样。 ……其实谁又能说文学上有什么长官,有什么上级呢?——我倾吐的并不是任何长官的指示,我只能写我自己心里的 话,而且是经过反复思考之后讲出来的话。 关于《随想录》—— 我一生没写什么东西,不过就写了《随想录》这一部作品。 这是一笔心灵上的欠债,我必须早日还清。它像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心,仿佛我又遇到五十年前的事情。写吧,写吧 。好像有一个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叫。我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不愿意空着双手离开人世,我要写,我决不停止我的笔,让 它点燃火狠狠地烧我自己,到了我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 关于人生—— 我只想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全部爱憎消耗干净,然后问心无愧地离开人世。这对我是莫大的幸福,我称之为“生命的 开花”。 我明明记得我曾经由人变兽,有人告诉我这不过是十年一梦。还会再做梦吗?为什么不会呢?我的心还在发痛,它还 在出血。但是我不要再做梦了。我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人,也下定决心不再变为兽。无论谁拿着鞭子在我背上鞭打,我也不再 进入梦乡。当然我也不再相信梦话。 让我做一块木柴吧。我愿意把我从太阳那里受到的热放散出来,我愿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给人间添一点点温暖。 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宽恕,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你就可以 做你自己的行为的裁判官。 关于读者—— 你对读者究竟讲了些什么?究竟讲了多少真话?倘使有天你给带到“读者法庭”上叫你回答一个问题“你究竟有没有 艺术的良心?”“你怎样回答?怎样回答?”“我不能因为活到八十就推掉一切责任。” 关于讲真话—— 我提倡讲真话,并非自我吹嘘我在传播真理。正相反,我想说明过去我也讲过假话欺骗读者,欠下还不清的债。 所谓的讲真话不过是把心交给读者,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 鲁迅先生给我树立了一个榜样。我仰慕高尔基的英雄“勇士丹柯”,他掏出燃烧的心,给人们带路,我把这幅图画作 为写作的最高境界,这也是从先生那里得到的启发的。我勉励自己讲真话,卢梭是我的第一个老师,但是几十年中间用自己的 燃烧的心给我照亮道路的还是鲁迅先生。 关于爱—— 是什么东西把我养育大?首先在我头脑里浮动的就是一个“爱”字。父母的爱,骨肉的爱,人间的爱,家庭生活的温 暖。我的确是一个被人爱着的孩子。……我爱着一切的生物,我愿意擦干每张脸上的眼泪;我希望看见幸福的微笑挂在每个人 的嘴边。 关于勇敢—— 我不是战士!我能活到今天,并非我的勇敢,只是我相信一个真理:任何梦都是会醒的。 关于祖国—— 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 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用我的作品来表达感情,我提倡讲真话。 关于现代文学馆—— 在鲁迅百年诞辰的时候,曾经有人建议好好操办一下。但巴金建议说,“如果能够将现代文学馆建立起来,就是对鲁 迅最好的纪念。” 关于不朽之作—— 像托尔斯泰那样大作家的作品,像《复活》那样不朽名著,都曾经被审查官删削得不成样子……但是任何一位审查官 也没有能够改变作品的本来面目。《复活》还是托尔斯泰的《复活》。 关于衰老—— 长寿不是一件好事,是一种痛苦。 说真话,面对镜子我并不感到愉快,因为镜子上反映出来的“尊容”叫人担心:憔悴,衰老……好看不好看,我倒不 在乎。使我感到不舒服的是,它随时提醒我:你是在走向死亡。 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青年就不理解我了。我感到寂寞、孤独,因为我老了,我的书也老了,无论怎样修饰、加工, 也不能给它们增加多少生命。 关于病痛—— 好心的医生什么也没有教给我。但是我并不灰心,我坚持一个念头:我要活下去。我要挣扎,我要斗争,同噩梦斗到 底。前些天我非常害怕黑夜,害怕睡眠…… 关于死亡—— 人死犹如灯灭。我不相信有鬼。但是,我又多么希望有一个鬼的世界,倘使真有鬼的世界,那么我同萧珊见面的日子 就不太远了。 人离死亡越近,越是想解决一些是非、善恶的问题,这种解决当然不一定正确,但是解决了可以安慰他的心,这也算 是一种在思想上的安排。 以上言论选自《巴金选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版 《巴金<随想录>手稿本》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