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道:区域经济合作 东北有新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08:43 中国财经报道 | |||||||||
建立东北东经济带磋商会议现场图片 《中国财经报道》10月18日播出节目《区域经济合作 东北有新招》,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最近,东北东部的13个市州齐聚丹东,共商合作大计,这13个城市以及自治州并不算大,像丹东、延边、鹤岗、佳木斯,都只是二线城市。可虽说地方不大,但不久之前,他们进行了一次重要的讨论,为他们彼此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出谋划策,那么,为什么
从地图上看,东北这13个城市、自治州相连,宛如一条绸带,系在祖国的边境上。而这条绸带的最北端,就是黑龙江省鹤岗市。说起自己的城市,当地人用了一个形象的词——“聚宝盆”。鹤岗不仅盛产粮食,而且石墨和木材资源都非常丰富,当然,鹤岗最出名的还是地底下蕴藏着的煤炭资源。作为国家煤炭生产基地,鹤岗年产煤炭超过2300万吨。然而,最丰富的资源,也成了让鹤岗人最发愁的事情。龙金山,是当地一家煤炭经销企业的负责人,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站在货场里,着急上火。 鹤岗宝山煤炭经销处负责人龙金山说:“我们现在发煤就是发不出去,没有车皮,上外省干脆走不了,外面客户来到咱本市把钱拿来了,咱给人家发不出去煤,两个月请不着车皮,这煤出来有三、四个月了,到现在发不出去,一天天损耗,刮风下雨一冲就没了,天天在这干靠。” 龙金山指着堆在货场上的三大堆煤炭告诉记者,这些煤超过了10万吨。眼下全国煤炭资源紧缺,可他们这儿却是有煤运不出去,而且积压现象不只是他们企业一家才有。龙金山说,鹤岗市仅地方煤矿年产量就能达500多万吨,其中100多万吨就地加工,其余的400多万吨煤炭则都需要外运。算下来,平均每天都要往外运1万多吨的煤。然而,眼下鹤岗每天的外运车皮却只有500多节,除了运煤之外,粮食、木材都要从这条通道运出,运力即使是满负荷运转,也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赶上旺季,一些煤炭经销企业甚至一、两个月都发不出煤。而怎么解决运力,让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也是让当地政府头疼的难题。 鹤岗市市委副书记高敏:“制约我们的瓶颈一个是交通运输,需要进一步地拓展,因为这个地方铁路基本到头了,物流、交通需要进一步加强。” 高敏告诉记者,由于地处运输线末梢,所以车皮进入鹤岗的时候大多是空车,运力实际上只利用了50%,但如果相邻城市能建立共同的物流信息网,统一调配运力,很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鹤岗市委副书记高敏:“因为他是一个边境城市,资金相对匮乏,另外技术、管理还是相对弱项。要在这里建设一个大的东边通道,这对于缓解鹤岗交通方面发展的瓶颈很有益处。” 离开鹤岗记者一路南下,沿途是一列接着一列满载着原木、粮食、原油、煤炭的列车不断由关外开往关内。走了20多小时后,记者已经来到人称东北亚“金三角”的吉林延边自治州。虽然像鹤岗一样,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木材、矿产等资源。但困扰当地企业的,却并不是运力问题。 东光电子材料公司是当地一家以生产化成箔为主的企业,这种主要用在电容器和手机上的材料,目前销路特别好,这么一小捆化成箔就能卖出一万多块钱。然而记者发现,眼下东光的16条加工生产线,仅有4条在运转。 汪清东光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克信说:“按照设计,这个企业的年产值达到1亿2千万元,由于资金不够,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不够,流动资金也严重不足,所以很多厂房是空着的,很多设备是闲置。” 产品虽然抢手,但就是苦于没有资金。张克信说,邻近省市有不少企业曾表示过合作意向,可因为各地投资、引资政策的不同,这些资金最终都没能进来。在延边,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其他的企业。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赵秉哲:“应该说面临比较大的难处,尽管有好的区位优势。项目是制约我们延边发展的最大的瓶颈。最苦恼的、最困难的问题还是项目的问题。” 赵秉哲告诉记者,如果临近省市间能建立起一种互惠的投资、引资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合理、快捷地流动,这对大家的发展都有好处。 告别延边继续南行,就是东北东部最南端的城市——丹东,濒临黄海、背靠鸭绿江的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的港口优势,也使丹东成为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对外贸易窗口之一。2004年丹东港共完成吞吐量1100万吨,预计今年年底,吞吐量将增长到1500万吨。在当地人看来,他们的优势仍然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 丹东市委书记朱绍毅:“承担东北东部地区发展这样一个窗口龙头作用,如何构筑对外经济的平台,提高我们港口的功能,加强信息方面的沟通这些方面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把它做好。” 朱绍毅告诉记者,按照他们的设想,丹东应该成为东北东部一个重要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如果能把丹东建成区域性的物流中心,不仅东北地区紧缺的矿产、石油、建材等重要物资都将拥有新的登陆口岸,当地的人居环境和旅游品牌也都将得到提升。然而,要想使丹东成为区域物流中心,没有相邻城市的协助,也是不可能的。 鹤岗、延边、丹东,尽管困扰他们的问题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在种种条件限制下,他们的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开掘。也正因为如此,当“联手组成经济带,整合资源谋求发展”的意向,摆在东北东部13个城市和自治州的管理者面前的时候,大家都觉得,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丹东市委书记朱绍毅:“我们13个市要形成加快发展促进区域合作的共识,有了这个共识,才有了我们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第二要形成一个长效的机制,我们要经常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高层的互访、互动,经常研究我们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搭建我们共同的平台。” 目前,整个东北的原油产量占全国的2/5,木材产量占全国的1/2,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4,造船产量占全国的1/3。而东北东部13个市州虽然面积占到了整个东北地区的35%,但生产总值却只占到整个东北的1/5,这里的煤炭,化工,医药,冶金等领域都有着相当大的挖掘空间。 佳木斯市副市长李淑香:“目的就是一个让我们这13个市能够通过我们的相互间的优势互补,能够拉动我们这13个市我们各自城市的发展,从而开动我们东北东部整个城市的发展。39:12只要是能够发展的地方,我们互相间打破区域界限,资源合理配置,能够发展什么,这一点我们相互间能够得到利益的所在,也是我们合作的我们认为是一个最终的基础。”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赵秉哲:“在具体实施这个层面上要建立一个相应的、确实可行的机制,要建立政府间合作联动、推动的机制。也比如说政府搭建平台,让企业家我们13市州经济体内的企业家提供广阔的舞台。” 主持人:有资源,却得不到好发展,这正是东北在重振经济的过程中普遍遭遇的难题。所以也有不少专家提出,应该打破地区之间的界限,让资源流动起来,使整个东北地区的资源得到合理规划、综合利用,这样经济才能取长补短、协调发展。从这个角度看,东北东部13个市、州联合组成经济带,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然而,“联合发展”真的是一“联”就灵吗?手指头攥到了一起,是不是就真的能形成合力呢? 俗话说,远亲不如紧邻。在东北东部13个城市和自治州联手建立经济带之前,东北已经有了一条哈大经济带,它以哈大高速公路和电气化铁路为主轴线,纵贯大连、沈阳、长春和哈尔滨四大城市,并形成了汽车、冶金、机械装备、石油化工四大经济支柱。目前,哈大经济带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化工产业带,被业界喻为“重化工走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锋:“第一个、它在地域上是相连的;第二个、它有这样的产业互补性;第三个、经济带能够通过分工产生合作的效益,所以对于经济带的建设,我们更重要地进行总体上的规划,从机制上促进它的这种合作,尤其要利用市场的力量来配置和优化资源的组合。” 东北东部经济带的确立,也参照了哈大经济带发展的成功经验,计划依托一条现代化铁路运输线,打通地区间的物流屏障。根据规划,正在建设的东北东部铁路,将在2006年通车。这条铁路建成后,将连接东北东部14个城市、自治洲以及30多个县,覆盖人口1800多万。这条铁路在丹东与凤宽铁路连接后,将使丹东成为东北东部的新的出海口,鹤岗、佳木斯、七台河、鸡西、牡丹江、图们、通化等粮食、煤炭、木材、钢铁基地的货物将通过丹东港快速出海。据测算,与过去的出海口大连港相比,以丹东港为枢纽,可以缩短区内铁路运输距离,最短98公里,最长306公里,同时,陆路运费每吨也可以节省10到30块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锋:“东北东部经济带应该来说是对13个州市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过去对于这一块的发展我们一直苦于找不到一个好的思路和着力点,正是在振兴东北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这片区域也需要依托东边道这样一个建设呢,从而打造一个新的出海通道。” 现阶段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实现经济联合,这在不少专家看来,确实是东北振兴,尤其是东北二线城市谋求发展的一条捷径,但专家也指出,光靠硬件建设还远远不够。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我们说需要统筹规划,包括像东北东部地区,包括基础设施这些方面,基础环境建设方面都需要一个统筹的科学的规划;第二、很重要的就是推进它的这种市场化,就是我们说要促进这种要素的基本的流动,而不是说于我有利,我就让你开发,与我无利我就关门,这个所谓经济一体化它核心的问题就是要素流通的这种开放。” 主持人:形成了经济带或者经济圈,就意味着一定能形成合力了吗?确实,就像刚才专家所说的,如果仅仅靠一条铁路运输线,可能打通的只能是天然的地理屏障,而要想使不同城市的资源、资金、乃至人才真正流动起来,恐怕对这些经济带的成员来说都还是个考验。 不少专家指出,不同区域的经济特色各不相同,一味地照搬别的经济带或经济圈的发展模式,并不可取。近日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的《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积极吸收外资,加快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着力推进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主动参与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专家指出,这实际上已经给东北的区域经济合作指明了方向,而其中如何使企业发挥作用十分重要。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现在迫切的就是说一个怎么样减负,怎么样让他轻装上阵,对企业来说,第二个是开放,怎么样引进区外的这种要素来重新激发东北的活力。” 然而,要想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激发企业的活力,也并非易事。近几年,我国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成为一种潮流,像陇海兰经济带、京津呼包银经济带,成渝经济圈等新的经济带和经济圈都在逐渐兴起。然而,区域经济合作也并非一帆风顺。专家指出,受地方保护影响,长三角地区的招商引资、开发区建设曾多次出现过竞争激烈而合作不足;而在北京、天津、唐山城市群的海岸线上,也由于缺乏协调,密集着天津、秦皇岛、京唐、黄骅四大港口,尽管目前几家港口谁都吃不饱,但大家并没有因此而停止扩建。专家提醒,东北东部建立城市经济带,也要避免出现这些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锋:“第一个要前瞻性地统一地做好一个总体规划,要对他们的发展战略、发展方向、发展政策、以及合作的领域进行统筹的考虑。第二个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三个方面是建立一个好的合作的机制,第四个方面是要把统一市场的建设要作起来,五要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的、各展所长的产业分工的一个体系。” 主持人:相邻的城市彼此联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依托整个区域的发展来获取各自的增长动力,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而这次东北东部13个城市和自治州也拿出了他们信心和具体的项目。对于他们未来能不能成功地规避专家们刚刚提到的那些经济带、经济圈发展中的风险和障碍。我们也将继续给予关注。好,这期节目就到这里,明天就是“十一”了,祝您这个黄金周过得愉快,有所收获。咱们十一以后再见。 主编:李洋 记者:殷洪生 石正宏 吕海军 刘传玲(鹤岗台)元哲(延边台) 《中国财经报道》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四:22:05——22:25(首播) 周五: 23:15——23:35 (首播) 周一至周五:09:38——09:58(重播) 相关专题: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