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世界新闻报专题 > 正文

中国救援队感动巴灾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18:22 世界新闻报

  百姓伸出大拇指 驻地成了“联合国”

  本报记者驱车深入地震灾情最重的偏僻小镇巴拉考特

  《世界新闻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陈 翔

  距离巴拉考特约2公里时,车就只能向前慢慢“爬行”了。救援的直升机不间断地在天空轰隆而过。

  短短两公里的路段,走了两个半小时,12日下午,记者终于来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营地,鲜艳的五星红旗让人感到格外亲切和醒目。

  一位居民向我们求助

  他的兄弟被压在废墟下

  下午时分,记者和救援队的一组医护人员徒步来到镇上巡诊。这个曾是山清水秀、风景怡人的城镇,现已荡然无存。

  尽管带着口罩,记者仍能闻到浓烈的腐尸的臭味。镇上幸存的人们一个个面色凝重,他们自发地清理着现场。维持秩序的士兵带着口罩。一些人站在废墟上拿着简陋的工具敲打,从他们焦急的表情来看,他们的亲人就埋在里面。  

  看到我们后,一位当地居民上来求救。在他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一个废墟里。这曾是一座5层楼房,据说里面埋有300多人。这位求助者的两个弟兄就埋在里面。担心我们不明白,他带着记者在靠近废墟的一个地方蹲了下来。顿时,压在石板下的一具尸体清晰可见。手、头、肩膀,已全部发黑,腐尸的臭味呛得人透不过气来。

  求救者焦急地告诉记者,希望中国朋友能帮他们将压在里面的亲人解救出来。随后不久,中国救援队驱车来到这里,搜索是否还有人幸存。

  救援重点转移到

  为幸存者提供医疗服务

  天色已经很晚了,中国救援队员们仍在忙碌。救援队自带发电机发电照明,在救援队搭建的两所野战帐篷里,由骨科、神经外科、呼吸科等医生组成的医疗小组仍在为前来看病的受伤群众提供救治。

  据救援队女医生刘亚华介绍,自10日到达巴拉考特镇起,中国救援队已为近200名受伤群众提供了救助。由于中国救援队到达最早,当地受伤群众纷纷来到中国救援队寻求医治。大量灾民的拥入,给救援队头两天的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他们连吃口饭的时间都没有。

  刘亚华告诉记者,由于找到生还者的可能性很小,救援队已将救援重点转移到了为受伤的幸存者提供医疗服务。

  营地的临时

医院继续接受受伤群众,并派出救援医疗小组,分头到临近的灾民帐篷为行动不便的伤者提供医疗救助。

  记者充当临时翻译

  民众伸出大姆指

  记者随同医疗小分队到距离营地1公里处的4个灾民营进行巡诊。由于记者学过乌尔都语(巴基斯坦国语),于是也充当起临时翻译的角色。

  看到中国医疗队到来,不少当地居民纷纷竖起了大拇指。40出头的古尔·萨娜对记者说,她在

地震中腿部受伤了,在接受了中国医生的治疗后,伤口感觉已不那么疼了,中国医生的医术和医德让她终身难忘。和其他巴百姓一样,她最后冲我伸出了大拇指。

  救援队驻地成了“联合国”

  在中国救援队的驻地,国际合作随处可见。德国、法国、阿联酋等国家的救援队就在中国救援队附近的地方安营扎寨。中国救援队队长、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告诉记者,中国救援队是到达灾区最早、综合力量最强的救援队,到达当天便成功解救出废墟中的生还者。10日当天,本着国际合作精神,中国在发现3名废墟中的幸存者后,同意法国救援队将他们救出。

  据赵队介绍,目前到达灾区的各国救援队成立了联合现场救援协调分中心,并推举

中国队作为协调分中心的协调人。从11日起,每晚7点,各国救援队代表就在中国救援队驻地召开救援工作协调会议,以共享信息、交流经验、划分工作区域。一句话,就是为了促进相互合作和提高救援效率,俨然成了“联合国”。

  记者看到,各国的救援队白天也经常到我救援队里来询问或者商讨共同救援行动。此外,前来报道救援的各国媒体的记者也常跑到中国救援队驻地发稿子,传照片,打电话。有些外国记者提出付酬,救援队负责新闻传输的韩炜的回答是:“都来救援的,钱就免了吧!”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