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读者今日飞沪送巴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09:54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 |||||||||||
图片说明:本报读者代表今日赴沪送别巴老本报记者 杨刚 摄 本报讯(记者 彭骥)巴金遗体告别仪式今日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今日,20位读者将飞赴上海送巴老最后一程。截至昨日12时,在对巴老人品和文品的追忆中,本报热线共倾
海外作家托亲属代送巴老 昨日下午,本报追忆与巴金情缘的热线早已结束,还有不少读者拨打,甚至还有读者专门来到报社表达愿望。满女士急切地来到报社询问最后挑选结果。她讲述了自己对巴老的深情:“我们以前视巴老为偶像,特别是看过他的《家》这本书后。巴老确实是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他不仅仅是四川人民的骄傲,也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得知此行没有自己时,她颇为惋惜,但表示相信20位读者一定会把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家乡人的心意带到。 曹嘉琦一家4口来到了报社,原来他们是受远在美国的亲戚、作家谭兴国委托,去上海吊唁巴金。已拨打本报热线的他称心里还不踏实,一定要带着谭兴国写的著作《巴金一生》前来:“他特别叮嘱我,一定要代他去为巴老送行。” 读者代表有老有少范围广 50多位读者的深情追忆,令人很难选出最后的20位幸运读者代表。在与拨打热线的一些老读者取得联系后,记者不仅向他们详细介绍了“朝发夕辞”的旅途劳顿,还特别向其家人讲明“利害”。谁知邰元根、邓培泽、周锡光等老人纷纷表示,自己身体棒得很,怎么也不愿放弃送别巴老,甚至表示要“立下字据证明”。邓培泽的老伴称,老头子的这个期望一定是劝不回来的:“巴老的继母是他的姑妈。巴老生病后,他一直遗憾没有机会去看他。现在想借这次机会,代表成都的部分亲戚去送巴老一程。”20位读者中,年龄最小的是少年巴金儿童文学社的11岁社员李祎。李母表示,对儿子来说,这是一次见文学巨匠最后一面的宝贵机会:“学校肯定是支持的。”据悉,本次前往上海的家乡读者“代表团”年龄上跨越了老、中、青、少几代,其中有教师、医生、技术人员等。 昨天下午,在接到将代表本报读者前往上海参加巴老遗体告别仪式的通知后,20位读者马上集合,讨论今日行程安排等。“巴老,走好。家乡人民想念您”的横幅等物已经准备妥当。上海媒体《新闻晨报》为了迎接来自巴老家乡的悼念者,也准备好了专车,届时会到机场迎候。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