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杂志专题 > 正文

《环球》杂志:《千里走单骑》关乎孤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17:59 《环球》杂志

  10月15日上午10点,北京东方新天地电影院,张艺谋电影《千里走单骑》专场刚放映到一半,特意前来观摩样片的外交部长李肇星从观众席起身,要赶往一个临时会议。他边走边嘱咐秘书尽快安排再次放映,要看完这部中日合作的现实题材力作。

  《环球》杂志记者/王国平

  10月22日,东京电影节,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跨越千里走到这里,成为开幕式影片。因在《老井》中的精彩表演曾荣膺这个电影节影帝的他也坐在了评委会主席的“宝座”上,指点各路参赛电影。

  在张艺谋“御用”文学策划王斌看来,在当前

中日关系的敏感时刻,这个电影也许“让双方都很尴尬”,但他相信,“日本舆论界对这个电影会给予高度评价”。

  缘起:两大师惺惺相惜

  有媒体认为,张艺谋决定拍摄《千里走单骑》,是为了避开《英雄》《十面埋伏》所遭遇的质疑,进行风格转化。对此,王斌认为完全是私下揣测。

  十多年前,张艺谋正为《活着》做后期,他收到高仓健的一封信。除了对张艺谋表示敬意外,高仓健还希望有机会同他合作。在当时,这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不过以此为发端,两人开始了交往。

  交往过程中,两人成了知音。据王斌观察,两人在性格上具有相似性,“话都不多,都有着男人的坚韧,都高度敏感”。这让他们的合作欲望日趋强烈。

  当条件具备的时候,一个难题出现:如何在情节上让高仓健饰演的角色合情合理地来到中国?“张艺谋拒绝拍摄外国电影,他觉得自己的根在中国,一旦离开,可能找不到任何感觉”,王斌告诉《环球》杂志,“另一方面,双方都希望拍一个现实题材的故事,而不把背景放在古代或者战争时期。”

  这个难题让剧本一直搁浅。直到邹静之介入,拿出一个故事提纲,通过三个人反复修改,最后确定了剧本。不过王斌坦诚剧本80%的功劳属于张艺谋,“张艺谋说这部电影不是为自己拍,而是为高仓健拍。”

  孤独:渗透进每一格胶片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高仓健饰演的高田与病重的儿子健一之间矛盾重重,偶然他发现健一对中国傩戏《千里走单骑》很痴迷。于是他来到丽江,探寻儿子的秘密。在丽江,他发现傩戏的演出者李加民和儿子的关系也同样紧张……

  “电影表达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孤独。”对于王斌的这一判断,《环球》杂志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那里得到证实:“这部电影抛弃《英雄》式的概念演绎,也没有《大红灯笼高高挂》对民俗的迷恋,而是关乎现实,走向内心,探究现实生活中困惑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也就是无法排遣的孤独。”

  电影中,高田孤独,因为他与儿子健一之间始终无法进行沟通;健一孤独,他因长期抑郁而身患绝症;李加民孤独,名利的作祟让他放弃了人性的真诚,走进监狱;李加民的儿子孤独,私生子的身分是一道阴影,笼罩着他幼小的心灵……

  影片自始至终,两对父子没有相聚,而且健一还只有画外音存在。“到影片结束,父子之间好像和解了,又好像没有和解,这是张艺谋的高明之处,没有提供一个庸俗的大团圆结局。”周星告诉《环球》杂志。

  王斌说这是有意安排,“在这个时代,谁要给出一个结论是愚蠢的,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同时追问我们自己的内心。”

  不过,王斌否认这个电影格调悲观,反而有着隐隐的感动,“情暖人心”。

  高仓健:永远的杜丘

  “气质浪漫、极度沉默、性格坚韧。”谈及高仓健在《追捕》中塑造的杜丘形象,周星这样总结。对于他在《千里走单骑》中的表演,周星说:“炉火纯青。”

  王斌认为高仓健让一代中国人明白了什么是男子汉。“上世纪80年代初,伤痕文学在中国流行,阴柔气弥漫,突然出现了杜丘这样一个人物,永远不说话,脸上始终是刀刻的坚韧,但内心是那么丰富,给人的震撼太强烈了。”当时王斌从事文学批评,曾郑重呼吁“男子汉文学”。

  通过《千里走单骑》的合作,王斌发现高仓健在现实与电影中合而为一,始终保持沉默、坚韧的本色,并且对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他透露,当初张艺谋告之电影可能与黑社会有关,两人再次见面时,高仓健已经蓄起胡子,剃了光头。张艺谋告诉他剧本有所变化,高仓健只是轻声应了一句:“啊。”

  日本广播协会(NHK)驻北京记者佐藤文隆告诉《环球》杂志,高仓健在日本很受尊敬,为人“不豪华”,有情有义,一直饰演正面人物,是好汉的象征,“像他这样的演员在日本很少了”。他期待早日看到电影,看两位大师的合作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并希望这部电影能促进中日文化的友好交流。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相关专题:《环球》杂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