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专题 > 正文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30日15:32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 孙杰、贺劲松、刘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战略基点”“中心环节”——海内外各界广泛注意到:《建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突出强调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是综合分析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后,党中央作出的又一重要判断,是体现时代特征的战略决策。

  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是令世界惊叹的发展奇迹——

  改革开放26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4%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七,对外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要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宏伟蓝图,中国经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需要保持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

  当前,总量日益庞大的中国经济在前行过程中,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和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高消耗、重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弱的粗放式的增长方式,使中国的发展之路愈走愈窄。

  ——仅钢铁一个行业能耗就占中国能耗的十分之一,一半

铁矿石依靠进口。购买
能源
、原材料的外汇支付压力十分沉重;

  ——中国是世界贸易大国,但却处于国际分工产业链的低端。中国加工贸易占外贸的近六成,出口产品少有自主

知识产权。高档机电产品大量依赖进口。中国出口8亿件衬衫所得利润才能换回一架空客A380飞机。

  ——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每年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六成是用来买设备,而其中六成又是买进口设备。

  ——全国生产的3万多种药品,95%以上为仿制品,特别是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生物制药,自主研发的品种屈指可数。

  ——中国市场所需芯片与电子元器件85%以上依靠进口,高端核心芯片与电子元器件99%以上依靠进口。

  这些发人深思的事实和统计数据告诉我们:我们只有通过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看,自主创新已成为支撑和引导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导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2020年人均GDP要由现在的约1000美元上升到3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这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将出现递减趋势,而体制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创新与科技创新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从中国的基本国情看,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中国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不可能再走以往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支持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中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石油人均储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1%。当前40%以上的原油、50%左右的铁矿石都需要进口。未来15年,资源、能源、环境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瓶颈制约。

  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看,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必将引起世界经济利益格局的调整,但当前中国科技水平仍相对落后,一些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仍依赖进口。中国有着世界上规模第二的电子信息产业,但目前在生产中广泛运用的核心技术几乎都掌握在国外。高精尖数控机床也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制约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

  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看,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从根本上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依靠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取得国际分工,以廉价商品占据国际市场取得贸易总量增长,很难在急剧变化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可能的机遇,更难以在国际分工与合作中取得互利共赢。

  形势逼人,挑战严峻。

  强健国家和平崛起的筋骨

  如同松软的沙滩不能建万丈高楼一样,一个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国家,更难于构建一个现代化强国的伟业。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总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总体来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利用自己的技术成果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对信息产业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物质消耗少、环境污染低的产业的投资,真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彻底告别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这是实践得出的痛苦结论,更是逼人形势所昭示的清晰答案:通过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使中国经济实现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

  当前,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大幅度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条件已经具备:首先,中国的综合国力有条件增加技术开发投入。其次,目前几乎每个行业中国都有一些企业的技术装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第三,中国拥有专业门类齐全的科研队伍。第四,中国已经涌现出一批诸如海尔、华为、奇瑞等依靠自主创新迅速发展起来的企业典型。

  虽然与国际先进水平整体上差距较大,但当前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人力资源等已经具备自主创新的基础条件,在局部领域还有比较强的竞争力。只要把握好机遇,选择好方向和重点,就完全可能走出一条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比如,在引导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信息技术领域,中国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技术进展,在一些方面开始具备加速发展的良好基础: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今年二季度自主研发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龙芯二号”64位通用芯片,其性能可与英特尔奔腾Ⅲ处理器相媲美;首个电视机使用的核心视频处理芯片今年7月在海信集团批量下线,中国彩电终于有了自己的“芯”;中国第一台基于“互联网协议第6版”的核心路由器由清华大学研制成功;自主研发的TD-SCDMA技术已经成为国际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三大标准之一……

  当前中国在石化、电力、钢铁等关键领域也具备了一定的集成创新能力。我们已经掌握催化裂解、加氢裂化、渣油加氢处理等一系列有特色的石化成套技术;乙烯装置已经从全面成套引进建设到以“自我建设为主”的新阶段;三峡右岸70万千瓦水轮机组国内已能独立设计制造;宝钢三期80%的装备实现了国产化……

  日本、韩国的经验值得借鉴。这两个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10年之后就有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并跃入发达国家之列。在对待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之间关系的态度上,我们能看到差距:日韩引进技术费用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费用之比是1:10,而我们是1:0.07。

  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关系,在引进技术的温床上酣然入睡,我们无法从“小富既安”的层次跃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走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议》对“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已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在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黄金般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日益凸显的矛盾和困难。处理得当,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向更高的台阶稳步迈进;处理失当,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停滞甚至倒退。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是要为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接续驱动力,使我们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方式更加集约,劲头更加持久,国际竞争力更加强大。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全面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中国的自主创新,掀开新的篇章。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要抢占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前沿技术制高点,实现重大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重点跨越;要集中优势力量,整合科技资源,在信息、能源、环境等关键领域,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突破,带动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要把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从体制机制入手,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

  五中全会闭幕以来,必须不断增强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共识,有关部门正在抓紧采取措施,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一方面,将加强规划和引导,通过科技体制改革和相应的财税、金融等政策保障体系,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另一方面,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具体通过振兴装备制造业、突破重大工艺流程调整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加强基础研究、突破核心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路线图”逐渐清晰。国家将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市场经济中,企业创新无可替代,只有千千万万个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使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但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大中型企业中,至今有71%的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机构,三分之二的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活动。根据国际经验,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不应低于销售收入的3%,否则将失去竞争力。在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投入要占10%以上。中国目前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风险投资机制等办法创造良好的、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要采取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措施,实实在在地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打造知名品牌。

  有关部门将加快制定和完善专项产业政策,引导社会投资投向,改变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不但低于整个制造业10个百分点以上,甚至低于全社会投资平均增速的不正常状况。

  国家将突出重点,着力培育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围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领域,实施新兴产业行动计划,建设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生物医药等十大高新技术产业工程。同时,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在中国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战略性技术领域,实施若干重大科学工程,不断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们坚信,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将激发全国人民的澎湃动力,全面、可持续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完)

  相关专题: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