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历史连环画”在哭泣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19:29 新民周刊 | |||||||||
非洲:“历史连环画”在哭泣 整个非洲大陆有超过100万件岩画或岩雕作品,它们是珍贵信息的存放处。 撰稿/金 姬(记者) 刘 劭
“这是一份世界遗产,科学家对其研究,游客们络绎参观,但它同时也在遭受人为破坏,而大多受到政府部门忽视,直至它们从我们视野中消失。”美国亚利桑纳大学人类起源学院主席汤姆·希尔(Tom Hill)这样描述濒临消失的非洲岩石艺术。他的话并非言过其实。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也在呼吁非洲各国领导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拯救这份“全人类的无价文化遗产”。 非洲岩画和岩雕分布甚广,涵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日晒雨淋和风化侵蚀,人为破坏加速了这一艺术形式的消亡。非洲岩石艺术理事会的创办者兼主席大卫·库尔森(David Coulson)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保护非洲岩石艺术,但他及其团队的努力无疑是杯水车薪。非洲岩画和岩雕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保护所需的人力、财力,都成了大难题。 带有插图的历史书 岩画和岩雕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作品。它们大多在人迹罕至、荒芜僻远之所,当地老百姓即使知道它们的存在,也早已说不清它们的来历。岩石艺术是一种失落的文明,但却以其特有的风格,富有魅力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童年。虽然它们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幼稚和粗糙的痕迹,但却表现出一种生动的、朴素的和富于幻想的特色,具有后世任何卓越的艺术品所不能代替的独特性。 岩画的传统跨越三四万年。最早出现在非洲、亚洲和欧洲,2万年前登陆澳洲1.7万年前在巴西“现身”,一万年前到达南美洲大陆的最南端。旧石器时代的岩画,以洞窟艺术为主 中石器时代后 制作于岩石遮蔽处的岩画(岩阴艺术)就多起来了。著名的洞窟艺术,如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和康巴列斯洞窟线刻都是制作于不见阳光的洞窟深处,作品完全处于黑暗之中绝不会在有光线的洞口附近。中石器时代开始,岩画则都在直接或间受阳光照射的岩阴处的崖壁之下。 据大卫·库尔森介绍,非洲岩画和岩雕中最精华的部分位于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一带和南部非洲的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莱索托、纳米比亚、马拉维等国家。非洲撒哈拉沙漠为北非干燥区的总称,地跨埃及、苏丹、利比亚、乍得、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尼日尔、马里、毛里塔尼亚等国境,还包括苏丹草原的一部分。仅这一地区就发现有3万个岩石艺术遗址,其中半数在塔西利山区,并且不断有新发现。 非洲岩雕通常位于南部非洲的高原地区,用石制工具在粗玄岩、辉绿岩和砂岩表面凿刻而成。非洲岩画一般位于掩蔽之处或是悬崖之上,创作者用手指、动物毛发制成的刷子、棍子或羽毛绘制而成。颜料中的红黄色来自于铁氧化物,黑色来源于锰氧化物或烧过的骨头,白色则由上乘的黏土提供,然后绘画者用蛋白、植物液体、血液或尿混合这些颜料。 整个非洲大陆有超过100万件岩画或岩雕作品,它们是珍贵信息的存放处。尽管从古人的骨头和工具可以得知他们存在的年代、地点和生活方式,但只有通过他们的艺术作品才能了解先辈们的思想。通过科学鉴定,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岩画位于纳米比亚,距今2.7万年。而大多数专家相信一些非洲岩石艺术可能超过5万年。 岩石艺术作品是一本有插图的历史书。例如在撒哈拉,很多岩石艺术作品描绘的动物在这一区域已经消失。当绘画和雕刻创作时,撒哈拉还不是一片沙漠。撒哈拉的缓慢干燥被记录在岩石上:9000年前,这一地区被湖泊和森林所覆盖;5500年前,牛被驯养,人口从山区迁入平原。3200年前,马被引进这片土地;2700年前,骆驼来了;200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富饶之地,大群野生动物出没于此。 这本具有插图的历史书被大自然保护了几千年,自1982年起也上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目录,但如今却在加速受到威胁。一些遮蔽岩石艺术作品的地方被炸毁,为了房地产的开发或是公路、大坝的建设。科学家在全非洲找到数十万件作品,大多没有科学登记,这样就难以得到研究和保护。但一旦岩画岩雕被发现,文物贩子就会闻风而动。 TARA的努力 古代岩石作品虽然经受住时间、天气和无数人类活动的考验,因为它们被画在岩洞内的墙上,或是悬崖上,这些地方是创作者寻找的掩体。数十年来,科学家和其他人警告岩石艺术正在消失。 岩石艺术保护是件非常复杂的事。目前做得比较好的是欧洲国家。如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为了保护崖壁画,在附近建了一个复制的洞窟,大小规模都和原来一样,不仅保护了洞窟,几年内就以旅游收费收回成本。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崖壁画,每天参观的人数只限25人,而且必须事先办好预约手续。 为了让全世界认识到非洲岩石艺术的价值和重要性,摄影师、探险家大卫·库尔森及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成立了“非洲岩石艺术理事会”(TARA)。这一组织致力于保护古老的岩画岩雕艺术,已为许多正被快速消蚀的岩石艺术建立了一个数码影像档案。 库尔森告诉《新民周刊》,岩石艺术的重要意义不仅对于非洲,而是全世界:“岩石艺术打开了一扇通向过去的窗子,让后代可以窥见祖先的精神世界,再现非洲早期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和祖先有一个视觉和艺术上的交流,告诉我们祖先人类是如何看待他们面临的世界。” 2001年,他和同事亚历克·坎贝尔(Alec Campbell)出版了250页的《非洲岩石艺术:石头上的绘画和雕刻》一书,这是第一本从史前时期到20世纪全面描绘非洲岩石艺术的著作,书中包括200张照片和178幅草图。拍摄非洲岩石艺术十分富有挑战性,经常要求库尔森在昏暗的灯光下工作,或是决定如何拍下几乎难以辨别的影像。 “在撒哈拉,我们不得不长途跋涉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到达那些遗址。有时我们行进1000英里(1620公里)也看不到一个人影。”库尔森觉得恶劣的条件,使保护岩石艺术作品非常困难,“那里白天摄氏54度,晚上却在零度以下。沙尘暴随处可见。我们经常不得不进入战区,和武装卫兵一起旅行,雇佣保镖带领我们穿越雷区。此外,我们有时不得不爬上悬崖峭壁,洞穴中也有不少蜜蜂和毒蛇。” 库尔森计划以多种多样形式记录岩石绘画和雕刻,除了在杂志和科学刊物上发表文章,他还拍摄非洲岩石艺术的电视纪录片,这些得到了美国国家地理社会研究和探险委员会(CRE)和福特基金会的支持。 TARA的努力赶不上破坏者的速度。游客为了拍一张色彩清晰的岩画,会对其泼水或喷饮料;文物破坏者对这些作品乱涂乱画或刮擦;艺术窃贼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搬走大块绘画作品。对此,库尔森忧心忡忡地说:“非洲的岩画艺术情况很糟糕,不断膨胀的人口,故意的人为破坏,文物贩子的偷窃,不受限制的观光旅游,采矿业的影响,宗教对其利用和政府保护不力,这些因素都在逐渐吞噬着非洲岩画。” 库尔森的担忧也是非洲人民的心声。肯尼亚维多利亚湖上一座小岛的博物馆馆长杰克·奥本尤(Jack Obonyo)说:“如果这些岩石艺术消失了,那意味着我们的文化也消失了。我们将失去自己的身份认同。我还是杰克,但我也是绘下这些岩石画像的祖先们的后裔。”- 中国岩画无法行走的命运 岩画一旦挪了地方就全完了,几乎没有办法破译。 撰稿/刘 劭 中国有着丰富的岩画资源,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中南、东南等16个省(自治区)和香港、台湾地区。著名遗址有内蒙古阴山岩画,新疆阿尔泰、天山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广西左江流域岩画,西藏岩画,福建仙字潭岩画,江苏将军崖岩画,台湾万山岩画等。它为研究我国各族先民的原始社会史、文化史、艺术史、宗教史、民俗史、古文字史等学术领域,提供了极其珍贵、丰富和形象的资料。 根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我国中原地区曾有许多岩画,但现在已经消失。据专家介绍,岩画的破坏大体上分三种情况:自然破坏,动植物破坏和人为破坏。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主任龚田夫告诉《新民周刊》,人为破坏是主要原因。如连云港将军岩附近有个磷矿,工业污染引起的酸雨很严重,“那边的岩画腐蚀非常厉害,比我们十几年前看到的模糊许多。” 贺兰山回回沟有一幅大野牛的大型岩画,刻在长约2米的一块巨石上,但却被当地农民炸山弄斜了。“炸石头的地方离牛岩画也就只有几米远。”龚田夫感到非常惋惜,同时也对农民们的举动无可奈何,“哪里有岩画,当地老百姓都知道。那些老百姓家里都有,砌猪圈的基石,盖房子的基石,也许就是岩画,你要给他们3000元钱,他们就把石头给你。” 贺兰山的贺兰口,因为岩画而举世闻名。崖壁上随处可见史前至西夏时期远古先民巧手刻画的人面像、动物图、狩猎图等等。据资料记载,在0.2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300组岩画,单体图案近千个。1996年贺兰口岩画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2月又被推荐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后来建立了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工作人员以贺兰口为中心,把岩画贴上标签编号。 宁夏是我国岩画保护较为完善的地方。龚田夫说,宁夏为了彻底杜绝当地百姓开山炸石损毁岩画,曾经耗费巨资把附近几个村子迁走,“回回沟就是一个例子,我去年去的时候,整个村子已经空了,这样就没人再炸岩画了。还有石嘴山市辖区的归德沟和大水沟,大西风沟,为了禁牧,把整个地带都封闭起来,用铁丝网给围住,并且建立了保护站,没有当地文物局的批准不能进入保护区。” “可是大量岩画都是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区域实在是太大了,许多岩画在无人区,保护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龚田夫表示,现在还没有找到更有效的保护方法,“很多地方岩画已经被偷盗殆尽了。” 为了不让岩画被盗走,宁夏和内蒙把一些有价值的岩画从原有地点搬移,收藏在博物馆内。内蒙乌海对桌子山岩画中最精彩的部分,修了一个足有篮球场那么大的屋子,把岩画保护起来。但国外的专家并不赞同这种做法。因为岩画的原始状态已被破坏,研究者没有办法还原出岩画存在地的环境。 龚田夫强调说,岩画和东西南北、周围山水的关系,都有相当深的文化渊源,一旦挪了地方就全完了,几乎没有办法破译。“不仅没法破译其年代,也难以解释创作原因。比如,动物的头朝哪边,你一块石头平放在地上,头是朝哪边放的,周围有山有水,或者是有树,沙漠,都是有讲究的。宁夏的岩画,头都是朝黄河的。了解了岩画所处环境,才有可能知道它的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