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成立之初的中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12:27 三联生活周刊

  对于刚刚成立之初的中信,当时《人民日报》跑外贸的记者计泓赓的观察,“那时在我联系的七八个口子中,我感到,惟独中信有点‘特别’”——“一,它没有正经的办公地方,只租了和平宾馆的几间房,不像有些部委像样、气派;二,人少,总共十几个,不到某些部委一个处;三,60至70岁左右的老先生多,大都是原工商业者;四,业务新鲜,国际信托投资是啥东西?有啥作用?都是问号。”60至70岁左右的老先生,这是中信荣氏班底的第一部分构成,计泓赓统计的这部分老先生:王兼士(当时75岁)、吴志超(65岁)、徐昭隆(62岁)
、吴光汉(68岁)、雷平一(67岁)、杨锡山(63岁),这些是荣毅仁从上海请来的;在北京的则是经叔平(61岁)。荣氏班底的第二部分,“叶选基(37岁,在军事外语学校学过西班牙语,曾在驻外使馆工作);王军(38岁,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原在总参工作);庄寿仓(52岁,原在四机部工作)”。荣氏班底的第三部分,则如闵一民那样,“拿着中组部的调令来的”中央各部委官员。即使当时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之位来出任中信公司的董事长,荣毅仁仍然坚称中信公司的任务是“拾遗补缺”,“为了避免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在业务上发生冲突和矛盾,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选择上,凡与中信工作关系密切的部门,都请他们委派董事。”

  甚至在筹备期间,荣毅仁——一位党外人士,也在思考中信公司党的组织形式,他的同事回忆说:“他说公司一定要成立党组,体现党的领导,并说已经向谷牧副总理提出了。”

  看起来,荣毅仁在操作中信公司问题上,足够缜密,而且慎言慎行。但是,从微观层面观察,公司真正进入实际运作,后来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因素,仍然无可阻挡。在利用外国资金与技术这个主题下,新的力量开始生长。

  

财政部在拨给中信公司资本金,中信公司真正运作的开始之际,冲突即已发生,闵一民回忆那时,“当我们在开户银行第一次收到2000万元时,开户银行原定按财政拨款无息账户处理,经过努力争取,开户银行后来同意按企业存款支付月息一厘五左右的存息,这意味着公司第一笔资金2000万元一年可得30万元的利息收入。”闵一民们的努力,完成了对中信企业身份与企业必须追逐利润的“认定”,但是,对这笔息金,即使公司内部,也有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公司是国有企业就要承担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为国家资金增值和承担风险的责任,企业存款收取利息是完全正常的。但也有一种意见认为,公司刚刚成立,还没有开展业务,国家拨给的资本,可算无息拨款处理。经过研究大家一致同意按前者处理。”后来回忆此事,闵一民找到了一对矛盾的关系来解释这种冲突,“这反映在以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中我们的认识过程”。这件事当然也向荣毅仁汇报了,而当时他的答案,并没有“市场”的字眼,荣说,“按经济规律办,我同意”。

  低调、并且定位“拾遗补缺”的中信,一旦进入经济领域,与传统体制的碰撞,似乎无可避免。早期的中信,投资仪征化纤厂与在日本发行日元私募债券,是其最具挑战性的项目。当时中信开发管理部专员潘廉志描述说:“仪征化纤厂是我国1978年引进的(22个)重大建设项目之一。1980年,由于国家压缩基本建设,曾考虑缓建。其实全部引进设备已陆续运到,国内基本建设也已上马,停工将遭致相当损失,而化纤产品又是紧缺物资,国家每年要花大量外汇进口。”纺织工业部找到当年的老副部长荣毅仁救急,荣最直接的反应是,“资金不足为啥不能向国外借呢?”经过周密的可行性研究,荣毅仁提出在日本发行债券。“发行债券”,在中信公司章程里亦有规定,且经过国务院批准。但是中信自己的这个依据说服不了别人,庄寿仓描述当时的一般舆情,“我们奋斗了几代人迎来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新中国,手里多少也有些外汇储备,为什么要举债,还要到外国发行债券?”当时,国务院主管领导已经同意中信这一项目,但反对之声愈烈。反对者中相对专业的理由:这次发行债券的利率高于一般政府贷款和进出口银行贷款。但对此,更专业的荣毅仁的分析是:低息贷款往往受制于人,即贷款必须用来购买债权国的商品。而用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可以“贷比三家”,“低息的政府贷款和进出口银行的贷款,自有很多可取之处,不可一概而论,一切取决于时间、地点、条件,取决于决策是否得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本稿件为《三联生活周刊》独家提供新浪网,如需转载请与《三联生活周刊》或新浪网联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