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林兆华 霸气十足的爷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13:21 时代人物周报

  林兆华 霸气十足的爷们

  -向隽

  当中国话剧“好戏连台”时,林兆华却冷淡地说:“中国当今的戏剧状态还是一个非常贫乏的状态。从戏剧文学到舞台呈现,没有多少质的变化。”

  当话剧《万家灯火》赢得一片喝彩时,林兆华又发话:“《万家灯火》这样的东西是留不住的,如果我们引导观众都喜欢这样的戏剧,我认为中国的戏剧将一片苍白。”

  他甚至把枪口对准他的母校中央戏剧学院,认为这所学校“整个教学流程却是一个戏剧幼儿园的教育,因为能把一个学生的艺术天性、艺术个性解放出来才是老师最大的本事,恰恰我们在这方面没有,就是这个体制,我们谈的那些内容基本上就没有了,所以我们的戏剧教育包括我们的艺术殿堂没法摆在桌面上。”

  这就是林兆华,一个霸气十足的爷们。

  他被誉为中国话剧界最具勇气的大师,可他又并不买这个“勇气”的账,在话剧界,斯坦尼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被奉为戏剧正宗,他曾经这样坦露过自己挑战权威勇气的程度:在中国,只有焦菊隐先生(提出)要建立中国学派,而我们都不敢提要建立自己的学派,这说明我们还是没有能人。

  事实上,林兆华的话剧实践远远不是什么敢不敢的问题,从1982年,他执导了《绝对信号》,从而开启实验戏剧也是新时期小剧场运动的先河以来,到最近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新戏《赵氏孤儿》,林兆华导演的每一部话剧都会有新的东西提供给戏剧界,甚至每一场演出他都在思考新的变化,他甚至会把两出不同的戏剧揉在一个舞台上,《三姊妹·等待戈多》就是这样的,当时戏剧界有人指责他,把这两个戏弄一块不是什么玩艺,结果如他所言:“没想到票房这么惨”。

  1984年,他当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院长,本想在这个更大的空间施展戏剧抱负,但是事情并不如他所愿,还被送了一个“业余院长”的外号,大概是他也不太想纠缠于行政事务,或许有官僚经验的人也嘲笑他的当官水平太业余。当他发现国家的剧院束缚了他做戏剧的手脚,就毅然成立自己的戏剧工作室,采取这种体制外的运作模式来搞他感兴趣的戏剧。林兆华的观点是,我现在的心态是,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什么哲学、理论我都不管,就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如果我们只用大众化的戏剧来吸引观众,最后的结果就是审美降低,那么戏剧生态就会被破坏,只剩下现实主义大众化的戏剧。

  林兆华对戏剧只有一个主义很不以为然,主张戏剧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他宣称自己做戏的时候从不考虑观众。原因是他有自己的戏剧民主思想,就是让观众选择戏剧,不要戏剧选择观众。可这又给他们这些搞戏剧的提出一个压力,就是戏剧界应该为观众提供多元化的戏剧产品。

  而现状是,舞台上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出戏,观众选择的权利被抛得很远。

  对实验导演孟京辉做戏剧的反叛精神,林兆华持赞赏态度,并同这个中生代导演一致批评90年代的戏剧比80年代是一种退步。他挖苦在小品盛行时,戏剧学院的一个讨论会上居然会讨论小品会不会代替戏剧?并批评评论家不懂得舞台艺术,认为没有真正的戏剧评论。

  虽然1985年,搞戏剧的林兆华第一次出国,才在德国、英国、法国亲眼看到了国外的戏剧是什么样子的。而在此前他很彷徨,那是看了现代派戏剧的理论之后,却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弄戏剧了。这个短暂的留洋经历,当看过近二十台洋戏之后,林兆华反而“觉得我们真不比他们差”。

  林兆华是我国戏剧的领跑人,他的一行一动都会对戏剧产生广泛的影响。他的戏剧态度来自对保守因袭者的不屑,他的戏剧精神就是不甘于现在戏剧的状态,打破从导演到表演的模式,就是创新,认为现在需要旧戏剧的叛逆者。确实,有的时候他给演员说戏,常常搞得有的知名演员都不知道怎么演戏了,因为他要无表演的表演。《赵氏孤儿》等戏剧的成功演出,就是他调动演员潜力之后的结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