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南国早报:如此拍卖国有资产让人后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17:40 新桂网-南国早报

  作者:范迎春

  黑龙江省黑河市最近通过公开竞标拍卖方式出让3个国有煤矿的探矿权,经过多轮竞价,起拍价为人民币10万元的3个煤矿,结果以700多万元的价格成交。

  1:70——国有资产经过拍卖如此大幅度增值,本来可喜可贺。但仔细品来,却觉得
很不对劲。事前经过相关机构评估的标的物,为什么会拍出如此悬殊的价差?是买主昏了头吗?当然不是。此次参与竞标的人,都是从事采矿多年的业内人士,个个精明能干,对行情了如指掌,不会贸然行事。最大的可能,就是10万元的底价定得太离谱了。

  3个煤矿10万元,这个价格在眼下煤炭紧俏的时候值不值,外行人都不难判断。从10万飙升到700多万元,这个评估和拍卖过程不免让人觉得后怕。假如那些竞标者暗中联合起来一起压价、成功后利益均沾,那么至少数百万元国有资产将会顷刻间不明不白地流失掉。

  后怕还在于,如果此次拍卖真的以10万元或者略高一点的价格成交,国有资产的流失就会名正言顺。以往的大量事例表明,与贪污、挪用等定义确切的腐败行为不同,国有资产在公开竞价拍卖中流失,不会有人承担任何责任。相反,那些始作俑者还可能因此成为当地改革和发展的“功臣”。前两年一些地方对国有资产实行的“零拍卖”、“1元钱拍卖”,就是通过在评估中大做手脚,把人民的血汗拱手送给了“有关系”的个别人。这些“拍卖”活动的推动者、组织者,至今有谁受到了追究?

  中共中央关于“

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建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而起拍价与成交价相差70倍这样的事,着实让人不放心。在改革中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行为的监管,应当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