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行政如何才能行得正?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09:08 南方日报 | |||||||||
作者:大江 在当前利益格局日趋复杂,经济与政治的关联度趋密的情况下,行政体制改革滞后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议论。有些本来并不复杂、政策和法律界定也不难的事情,却因为行政的不公而难解难分,或不了了之,或冤屈一头,引起群众的不满情绪。
在全国各地,由于行政不力、不公、不及时而引发的社会矛盾不在少数。其中有些规律性的现象:一是当地方利益受外来因素影响时,地方政府往往偏向前者;二是当弱势群体利益受到损害时,往往是强势者“疏通”权力部门使弱势者败诉,且无法再告;三是当全局利益冲击地方利益时,地方行政部门千方百计庇护受牵连单位,使国家有关部门无法深入调查取证或给执法造成人为障碍。 行政不力、不公、不及时现象不仅发生在地方行政上,在中央一些部门行政过程中也有发生。如一些垄断性行业明显不利于普通群众的霸王条款,使老百姓投诉屡败。在垄断行业霸王行径的背后,就是行政不公。 行政如何行得正?这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改革话题。由于行政体制改革滞后,已成为当前经济改革、经济发展体制性障碍中重要的一环,不加大改革力度不行。 行政要行得正并不难。一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如近年来各省市、中央各部委纷纷取消审批项目,各地行政部门增加办公透明度,对“一把手”限权,对权力量化,对主要党政负责人的任命改为公推公选等等,都是重要的改革进展。二要加大对行政的监督。尤其要加大人民群众和媒体的监督,如果监督机制跟不上行政改革的步伐,那么行政改革无论怎样成功,最终都可能走样、走过场。三要加大人大、政协等对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四是行政诉讼法等法律对行政行为的约束力要加强。目前的行政诉讼法尚不健全,“民告官”还不那么顺畅。如果普通群众发现了行政错误能够马上进入法律程序,行政不公现象也许会大大减少。 摘自《中国改革报》2005.10.17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