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焦点访谈》:对口 帮扶 脱贫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23:52 央视《焦点访谈》 | |||||||||
演播室主持人 翟树杰: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焦点访谈》节目。 2000年的时候,我们国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地域宽广、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小康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很大。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国家就号召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实施的效果怎么样呢?前不久记者来到了甘肃省积石山县,
解说:积石山县居住着保安、撒拉、回、汉等十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到总人口的52%,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这里除了山还是山,周吾德一家就生活在积石山下的后沟村,一走进他们家,夫妻俩就忙着向我们展示他们感到骄傲的两样东西。 周吾德的妻子:这个房子花了1万元钱。 戴璐 记者:花了1万元钱。 周吾德的妻子:嗯。 记者:这房子在你们村应该算是还可以的吧? 周吾德的妻子:嗯,还可以。 记者:以前的房子是什么样子? 周吾德的妻子:以前的房子土坯房三间,那个时候难看得很。 记者:这个车得花多少钱? 周吾德:这个车花了9500元。 记者:9500元。 周吾德:嗯。看一下吧。 记者:平时可以帮人运运东西,挣点钱。 周吾德:嗯,挣些钱,给别人的东西拉一下,挣点钱。 解说:2002年,周吾德家住上了向往已久的砖瓦房,今年又添了一辆三轮运输车跑起了运输,周吾德告诉我们这样的日子在过去他们是想也不敢想的。 记者:那时候就种三亩地? 周吾德:种了三亩地。 记者:三亩地里面都种些什么东西? 周吾德:种的菜籽,种的小麦,其它没种,其它庄稼都长不成。 记者:那个时候一年下来手头上能剩下多少钱? 周吾德:剩的钱反正就是没有,一年吃了下来剩的钱没有。 解说:周吾德说那个时候家里糊口都成问题,他们也想过养牛或养几只羊来贴补家用,可是一头牛要2000元钱,这对他们来说可不是个小数。 周吾德:那个时候没有出去打工,两个孩子还小,钱也没有,别说2000元钱,连1000元钱也没有,哪有钱呢。 记者:后沟村地处高寒依石山区,这里的海拔有2400多米,而年平均气温只有5.2摄氏度,每年从10月份开始这里就已经进入冬季了。周吾德跟我们说过去他们主要是种植小麦、油菜和马铃薯,但是在这样的气侯条件下产量是非常低的,即使是风调雨顺的年份也解决不了吃饭的问题。 解说:过去一段时间当地想了不少办法脱贫,但是效果一直不很明显。周吾德家的转折发生在1999年,按照国家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的统一要求,从1998年开始,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定点帮扶积石山县。1999年国侨办通过当地农业银行发放的一笔2000元的低息贷款让周吾德家圆了养牛梦。 刘继坤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调研员积石山县挂职副县长:我们是从澳大利亚一个华侨华人,他是专门做畜牧养殖的,就是我们现在养的牛基本上是南德温牛,他本身也是无偿捐赠给我们牛的种苗。另外,他提供给我们技术方面的服务,我们让他来培训我们的技术人员,给我们县畜牧局培训了一大批的技术人员,来给农户做一些后续方面的服务工作。 解说:周吾德说牛牵回来的那一天,他专门在院子里搭了个牛棚,喂牛的任务就交给了妻子。一年下来,这头牛还真争气,产下的牛犊就卖了2000元,这之后大牛生小牛,一年一只牛犊,最少的一只也卖了1700多元。 记者:一年养到它卖掉的话,饲料要花多少钱? 周吾德的妻子:饲料得700元钱。 记者:这么一算的话,一年要卖头牛可以赚1000元钱。 周吾德的妻子:赚1000元钱。 记者:这样也能解决点儿问题。 周吾德的妻子:这样吃的问题解决了。 记者:吃饭的问题解决了。 周吾德的妻子:嗯,解决了。 解说:家里有了生活的保障,周吾德就可以外出打工再赚更多的钱。农闲时到外面打零工一年还能挣上两、三千元钱,生活再也不用发愁了。 周吾德:生活掉了个个儿,现在好过了些,比以前好过些了。 解说:像周吾德这样第一批享受到2000元钱牧畜养殖贷款的农户在积石山县有500户,这些农户有的养牛,有的养羊,2000元贷款改变了许多贫困家庭的命运。从1998年到现在,国侨办引见到积石山县的扶贫资金已经超过2000万元,这些钱绝大部分都是国侨办的工作人员动员海外的华侨华人自愿捐助的,为了让这些海外华侨华人的爱心真正的为贫困地区的农民解燃眉之急,扶持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国侨办专门选派了干部到积石山县挂职,刘继坤已经是第二任到积石山县挂职的副县长。 刘继坤:我们一方面就是监督款项的正确使用,确实让它落实到农户,同时我们也配合帮助本地人转变一些观念。 解说:国侨办认为消除贫困不是给钱就完事的,一个好的项目才可能帮助贫困农民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国侨办和积石山县共同确定了帮扶项目。 拜真忠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比方说有特色的种植业,还有一些畜牧养殖业,还有一些劳务开发,像这些稳定增加收入的项目,变过去的救济式的扶贫为开发式的扶贫,变过去的输血机制为造血机制。 解说:根据情况的不同,帮扶的项目和方式也会随之变化。李增光家所在的银川乡与周吾德家仅山之隔,但是自然环境却截然不同。周吾德那儿气候阴湿,李增光这儿却常年干旱,不过这里却适合花椒树的生长,可是当年这里却几乎没有人敢大面积种植花椒。 王寿俊 银川乡党委书记:一个是土地的利用方面,一些群众还不敢种。另一个方面就是创收这方面,群众还没有看到可观经济收入。 记者:都不愿意掏这个钱。 王寿俊:对,不愿意掏这个钱,土地习惯上还是愿意种庄稼,不愿意种树。 解说:为了鼓励当地的农民种植花椒,国侨办先后投入80多万元给种花椒的农民赠送树苗,李增光就是在他们的帮扶下把四亩多耕地全都种上了花椒树。 李增光 银川乡村民:挖开坑以后,花椒苗苗放进去倒一点水,倒一点水就可以了。 记者:这个东西好种,是吧? 李增光:嗯,好种。 记者:不费事。 李增光:不费事。 解说:我们来到银川乡的时候刚过了花椒收获的季节,今年李增光家的收成怎么样呢? 记者:今年收了多少斤? 李增光:今年收了500多斤。 记者:500多斤。 李增光:嗯。 记者:能卖个什么价格? 李增光:卖个每斤10元。 记者:每斤10元,四五百斤就是四五千元钱了。 解说:李增光告诉我们他们一家四口靠种花椒树就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抛开全家一年的口粮钱还能有不少积蓄,这不,今年卖花椒的钱一到手,家里就迫不急待的开始加盖新房了。 记者:我看你的房子够大的,现在又建一个? 李增光:不大,还可以哦。 记者:还嫌不够大是吧? 李增光:对。 解说:这几年花椒的价格一直保持在每斤10元以上,前景看好,而且越往后树一年比一年大,花椒的产量一年比一年高,收入也会一年比一年多。在花椒树种植户眼里,花椒树就是给他们带来富裕的幸福树。 王寿俊:现在全乡除了在耕地上种植花椒树以外,另外就是荒山、荒坡,适宜栽植花椒的地方群众都栽了花椒。 记者:我看这马路边上见缝插针都是花椒树。 王寿俊:对,都是花椒树,都是群众自愿栽的,现在全乡有二万三千多亩花椒。 解说:银川乡的农户现在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国侨办帮扶的示范户的带动下,现在全县的花椒树种植面积超过了15万亩,成为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花椒之乡”。在国侨办的支持下,积石山县的一部分卫生院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住院楼、门诊部,学生们能够和许多大城市的学生一样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了,很多读不起书的孩子也走进了学校的大门,一直住在危房里的农户搬进了侨居新房。 刘继坤:国务院交给我们这个任务,我们也真正把这个县作为我们自己的一个部门来关心、来帮助的,所以我们到这里来,每个家庭都知道国务院侨办,我们在我们单位也是说我们的积石山县,我们通过这种方式让贫困地区能够感受到政府和党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同时我想对民族团结也大有好处。 解说:1994年以来,中央国家机关有29个部委、企事业单位与甘肃省建立了定点帮扶关系。到2004年底,这些单位总计投入各类资金大约有2.1亿元。除此之外,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助之手也在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发展支柱产业和地方医疗教育事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刘继坤:天津市也和我们建立了东西协作,对口帮扶,我们省级领导每个领导联系一个贫困县,省级单位对口帮扶45个贫困县。地、州、市、县、市、区的干部结对帮扶,这些(单位和)干部帮扶都已经成为我们扶贫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 演播室主持人:在积石山县在甘肃省许多贫困家庭正在一步步的脱离贫困,这些年来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的部门、单位不断增多,规模也不断扩大,这对于贫困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我们国家农村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还有2610万,还有将近5000万人刚刚越过温饱线,消除贫困不仅仅依靠国家,其实全社会,包括我们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关心帮助这些贫困地方的人们,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相关专题:央视《焦点访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