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新京报:考察精神远比考察成果更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2日02:01 新京报

  作者:周振鹤 复旦大学教授

  考察的精神远比考察的成果重要,有了精神才会有成果。我们不能要求每次科学考察都有丰硕的成果,但却应该永远提倡不畏艰难实地考察的精神与勇气。

  得朋友提示,前两天读了新华社关于近日可可西里考察的报道,不但饶有兴趣,而
且很有感触。

  这次考察“从西藏拉萨出发,由50人组成的科学考察队经历了40天的艰苦征程,克服了大自然的重重艰难险阻,成功到达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镇,完成了‘人类首次穿越可可西里核心地带’的壮举。”

  也许因为没有大张旗鼓地报道,所以这次考察似乎未造成轰动效应,但我个人却以为这次考察的意义很重大,让我想起至少两椿与科学考察有关的历史往事。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中国的西北地区陆续来了很多西洋人,从俄国军官到瑞典科学家到英国探险者,他们在甘肃、内蒙古与新疆进行了多次地理地质考察活动,当时的中国破蔽不堪,不但没有能力进行科考活动,甚至没有能力阻止帝国主义分子的考察,于是最早的一批西北地区的地理地质考察成果是由西方人作出来的,很使国人觉得愤愤不平。

  而这次考察活动的难度,远比当时西北地区的考察难度更大。从拉萨到茫崖大约一千公里的直线距离,要穿越许多地貌多变、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而且有一长段是无人居住的高寒冻土地带,条件十分艰苦。相信许多人都有到西藏旅行,发生高原反应的经验(包括我自己),就更可以想象自古以来被称为羌塘地区的无人地带考察的艰苦程度与深刻意义来。

  祖国的领土海疆非常广袤,还有不少地区需要艰苦卓绝的考察工作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其科学意义一点也不亚于去极地探险,上九天揽月。虽然这次科考活动主要是采集标本与测量、收集资料,许多考察结果还有待于后期成果的发表。但我觉得,考察的精神远比考察的成果重要,有了精神才会有成果。我们不能要求每次科学考察都有丰硕的成果,但却应该永远提倡不畏艰难实地考察的精神与勇气。

  中国历史上进行实地的地理地质考察为时甚晚,因而在古代中国,地理学始终只是历史学的附庸,直至晚明情况才有所变化。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近代意义上的地理学家,其中最伟大的就是徐霞客。他多次深入到当时很少有人去过的广西、贵州、云南地区,对这里的地貌进行了科学的考察,使得他成为对岩溶地貌进行地理描述的世界第一人,他的《徐霞客游记》也成为一部彪炳千古的地理学著作。

  可以说,从徐霞客开始,才算是我国具有科学意义的地理考察的开端。而且以此为标志,地理学才脱离历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可惜到了清代,知识分子又沉浸到书斋中去,从事地理考察的人绝无仅有,除却偶一出现的梁份其人对西北地区的考察以外,少有可称道的人物与事件了。

  时至今日,情况大大改变,我们的科学考察工作已经取得许多重大成就,但对科学考察的精神与意义的宣传,还不能令人满意。譬如这次除了新华社的报道,其他媒体注意的似乎不算多。而且对新华社的报道,也还有让人觉得不满足的地方,至少一幅考察的路线图是应该画出来的,否则许多人肯定不知道考察队经过的地方在哪里,甚至连终点站茫崖镇所在也恐怕不大清楚。

  事实上,我自己也是根据报道中列出的几个有限地名,察看了大比例尺的地图,才勾勒出考察队的大致路线来的。这样的穿越所谓“中央山脉”,从西南地区跨越到西北地区的南北走向的远程考察,过去似乎未曾有过,照理是应该有更加深度的报道的。好在刚结束的这次考察只是三年考察活动的开端而已,我热切期望以后有更详尽的报道。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