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五中全会: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3日12:25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1月13日电 经过长期建设,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显著提高,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人们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耕地和水资源短缺。我国人均占有耕地和水资源较少,而消耗较大。与此同时,耕地数量减少和耕地质量下降的趋势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耕地和水资源缺乏,将是长期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二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由于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加上水资源短缺,8亿多亩有灌溉条件的耕地,每年有1亿亩左右不能得到灌溉。三是农业科技支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这既有利于抵御农业自然风险,又有利于防范农业市场风险,既能够大幅提高土地产出率,又能够迅速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当前看,主要是增强“六个能力”:一是增强耕地资源产出能力。搞好“沃土工程”建设,努力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不断提高耕地的产出水平。二是增强农田水利保障能力。改善农田水利条件,实现旱涝保收。三是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用激励机制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用市场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用体制改革整合农技推广的资源和力量,用政策扶持引导农户应用农业科技,努力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四是增强农产品加工业转化能力。鼓励和引导乡镇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五是增强农业抗御灾害能力。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帮助农民规避自然风险,减轻灾害给农民带来的损失。六是增强农业发展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制定建设规划,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职责分工,多渠道增加投入,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支撑条件。 相关专题: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