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秦腔改革之争:市场化裁员政策遭到质疑(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05:10 国际在线 | |||||||||||||
有近百年历史的易俗社一直是陕西秦腔班社的领头羊,但目前它和它所代言的秦腔艺术身处改革关口。本报记者秦文摄
11月3日,42岁的秦腔演员刘大平独自在易俗社里练功。本报记者秦文摄 多名国家一级演员工龄满30年退休,市场化的裁员政策被质疑违背艺术规律 核心提示 国际在线报道 2005年10月,作为北方梆子戏的鼻祖,中国现存最古老剧种之一,秦腔正式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其他娱乐形式的冲击下,秦腔逐渐淡出人们视线,并频现衰落趋势。而在秦腔的发源地西安,也正进行着一场秦腔艺术体制的变革。多名国家一级演员因工龄满三十年退休,此举被质疑违背艺术规律;陕西省粹该不该交由以逐利为目的的机构操盘,在当地引发激辩。 11月3日早晨,雾锁西安。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