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新闻中国”十一月论坛实录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11:13 中国新闻周刊 |
刘北宪(左)、姚洋(右) 张峻峰(左上)、丁元竹(右上)、郭军(左下)、贾峰(右下) 王志乐(左上)、杨雪冬(右上)、邓国胜(左下)、郭沛源(右下) 嘉宾与主办方合影 主题:企业责任竞争力与公共责任机制 时间:2005年11月19日 主持:姚 洋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教授 嘉宾:张峻峰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 副所长 丁元竹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研究员 郭 军 全国总工会法律部 副部长 贾 峰 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 副主任 王志乐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研究中心 主任 杨雪冬 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 邓国胜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 所长 郭沛源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博士
刘北宪(《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 社长): 首先我代表《中国新闻周刊》对各位参加今天的论坛表示欢迎,希望大家在论坛上提出很多真知灼见,为我们这个论坛增加光彩。我们已经开了一系列的论坛来讨论中国在目前的改革转型期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很多专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今天“新闻中国”十一月论坛的题目是“企业责任竞争力与公共责任机制”,这次的月度论坛可以说是《中国新闻周刊》拟议中明年2月份准备召开的一次年度论坛的预演,明年2月22日到23日我们准备在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大饭店召开《中国新闻周刊》年度论坛,论坛的主题是“全球责任,共创和谐”,目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促进国内外学界和公共组织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推动中国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共同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研究和实施。我们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做这方面的筹备工作。希望今天是一个成功的预演,能够增强我们明年举办年度论坛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把主持权交给姚洋先生,请他主持我们今天的研讨会。 姚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教授): 谢谢《中国新闻周刊》的邀请,让我来主持这次论坛。 我认为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基本上已经接近尾声了,这是一个好事,因为我们毕竟走过来了,而且走的比较顺利。现在中国经济已经走向了常规增长的阶段,我们和国外的竞争可能就不仅仅是以前那种靠低工资的优势来竞争,现在可以提出让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我们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 举一个例子来说,柬埔寨最近有一个政策,就是从企业社会责任这个角度入手来吸引外资。因为在很多的发达国家要看产品的最终生产是不是符合一些国际标准,比如说劳工标准、环保标准等等,柬埔寨的一个竞争策略就是提高这方面的标准,让国际公司直接到他们工厂里检查,想以此突破作为他们竞争力的一部分。所以,《中国新闻周刊》把这个题目定在“企业责任竞争力与公共责任机制”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另一方面,我们的经济转型基本完成,剩下的社会的转型还在进行中。社会转型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怎么在市场机制下构建公平和谐的社会,其中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落实企业如何建立社会责任。现在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有很多问题,比如工资拖欠,工作条件低劣,员工培训缺失,企业环保意识下降,产品安全以及企业的内部治理等。可见我们社会的转型处在一个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 我想今天谈企业社会责任,首先会集中讨论到以下这六个问题: 一,中国二元社会结构和劳动力基本上无限供给条件下与工人的工作待遇之间的矛盾怎么协调?我们要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其中遇到一个很大的瓶颈就是我们的劳动力的供给几乎是无限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就变得非常的困难,因为劳动力的谈判地位是极为低下的,如果你不干,后面可能有无数的人等着抢你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样建立一种机制来保障劳动者基本的工作条件和基本的工资待遇,这的确在现实当中不容易找到平衡点的地方。 二,环保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环保当然和经济增长中间在某些方面有冲突,但是我们现在的情况是有些环境的恶化甚至造成很多老百姓的生计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探讨一下怎么样鼓励企业采用环保的生产技术,更加注重环保。 三,产品安全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为什么一直解决不了?一方面因为政府监管不力,另一方面也因为在收入比较低的情况下,大家对产品安全所给予的权重也就比较低。所以我们需要在收入较低的状况下找到一个确实有效的方式来提高产品的安全。 四,促进企业的社会参与。一个社会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平衡点,让企业参政议政不是利用社会参与来获得他们个人或者个别企业的好处,而是对整个社会有益。要让企业担当起社会捐助、税收方面的责任,我们的一些机制也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慈善免税的问题,社会机制要激励企业更多地参与社会的救助。 五,利益相关者和企业内部治理的关系。利益相关者包括工人,还包括公众,包括上下游的生产企业,所有这些企业利益相关人要共同地参与企业内部的治理。我们国家现在是不是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我们那些大公司是不是可以领先走向这一步,我们现在就可以展望。 六,如何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的竞争战略,特别想听一下在座的企业界朋友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们现在的外贸依存度非常高,实际上很低的劳工标准会影响我们国家的出口。在发达国家消费者情愿不买使用着童工或用很低的劳工标准生产出来的产品,消费者反对的声音会迫使像沃尔玛这样的大公司不来采购。我觉得把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的竞争战略,现在已经是时间了,想听企业界朋友的意见。 这是我所想到的六个方面,当然讨论不局限于这些方面。我介绍一下今天参会的学者,他们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张峻峰先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丁元竹先生,全国总工会法律部副部长郭军先生,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副主任贾峰先生,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杨雪冬先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邓国胜先生,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的孙玉萍女士,商务部研究院跨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先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郭沛源先生。还有企业界的朋友,下面每位嘉宾先做一个简短的发言,然后再开始讨论。 首先有请劳动和社会保障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张峻峰先生发言。 张峻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 副所长): 大家好。 首先,我先明确一个观点,企业应该履行社会责任。围绕这个观点,我谈一些想法。 这些年我们注意到到对中国中小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批评的很多。其实谈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问题,不仅我国劳动密集型的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困难比较大,不少大企业与外资企业同样存在问题。就业歧视、延长工时和工资待遇上的不平等等问题在很多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里面也是普遍的现象。欧盟企业社会责任局的局长今年3月份在一次会议上发言告诉我们在欧盟国家也只有10%的企业承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因此,应该说企业社会责任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课题。 从历史上看,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兴起和发展,和社会的经济、政治的变革和进步紧密相关,同时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兴起有紧密联系。企业社会责任的第一次行动在1790年就实施了,当时英国消费者抵制东印度公司生产的糖,因为东印度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奴隶劳动。1924年美国有学者在一本书中提出社会责任的概念,但整个社会真正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却是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可见,在工业化国家整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社会责任这个事情一直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只是在八十年代经济全球化进程开始以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使得一部分人的就业岗位受到冲击,才使得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工业化国家凸显了。历史的演变说明了人们对社会责任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事实上,200多年过去了,西方国家的企业都还没有真正完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我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并行于法律系统之外的行为准则,是以自愿为基础的。目前世界上对企业社会责任没有统一的定义。国际劳工组织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要承担高于法律的义务。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目前世界上较普遍的看法是应该要求企业遵守法律这样的最低限度要求。因此,企业社会责任虽然不是法律,但至少对企业提出了要求,号召企业去遵守法律。国际标准化组织已成立社会责任工作组,制订社会责任标准,标准标号为ISO26000。国际标准化组织确定的社会责任标准的性质是,一是一个指导性的文件;二不用于第三方认证的一个标准;三是不是管理体系。这几点值得我们在制订我国的相关标准和行为准则时加以考虑。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益处有许多,至少可以归纳出有利于遵纪守法、保护职工权益、保护环境等十条。因此我们应该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现在一些企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花了很多钱,拿到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证,认为就万事大吉了,认为这就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终结,这是对企业社会责任对的误解,其实不利于企业真正履行社会责任。 我们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要有一个严肃的法律环境,这是约束企业行为、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同时要有合理的制度设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目前应将重点放在培训和宣传方面。宣传和培训重于认证。 国内是这样,国际上应该也是这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该有个友善的经济环境。现在一些国外公司一方面对中国出口企业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另一方面不断压低采购价格,缩短交货时间,使得本地企业利润极低,难以承担履行其责任。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了“体面的劳动”的理念。我们说,给予发展中国家企业以一个“体面的价格”,也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条件。另外,消费者是推动西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力量,西方消费者在推动他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应该主动地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帮助发展中国家企业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 相关专题:新闻中国十一月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