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新闻中国”十一月论坛实录(3)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11:13 中国新闻周刊 |
姚洋:下面请王志乐先生发言。 王志乐(商务部研究院跨国研究中心 主任): “企业社会责任”涉及到三个角色,一个是政府,一个是企业,一个是社会,这三个角色都是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重点是做跨国公司和中国公司的分析研究的,我今天着重谈企业的“公司责任”这一块。 实际上国际社会在九十年代末才真正大规模强化跨国公司的公司责任,才开始关注什么是公司责任,应该如何承担公司责任,这已经是国际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但是中国企业或者说大多数的中国人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很深入的认识。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国企业在体制转型中刚刚接受股东价值最大化,强调社会责任是否会影响实现股东责任?中国的国有企业正在剥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强调社会责任是否会影响企业的改革?还有人认为,强化公司责任其中一部分可能要求是工人的结社自由,这样的话会不会带来社会的政治不稳定因素?甚至有人认为,强调社会责任是一种绿色壁垒。所以,可能大多数人都认为,跨国公司强调社会责任是一种公关的策略或者仅仅是一种作秀。但为什么这么多跨国公司都越来越强调这个责任?所以,我想说的是,企业社会责任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企业自愿的行为。 当今全球化与信息化带给企业的是竞争环境和竞争规则的改变,很多跨国公司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行为已经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一种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些国际企业为什么这么关注公司责任,实际是因为它不仅仅把公司责任作为一种作秀,而是把它视为一种竞争力,我们称之为“软竞争力”。 要让中国企业接受“公司责任”这个概念,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公司责任对他来讲可以是一种竞争力,需要根据中国的国情把国际的先进的理念做一些调整,我们叫做“汉化”或者“中国化”。我们具体做了四个调整。 首先,我们把国际上的“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企业公民”等等概念统一为“公司责任”。公司责任包括三个层面:第一,股东责任。为什么现在还是要强调股东责任?因为作为一个企业来讲,生存首先要有盈利,股东责任仍然是他最重要的、不可回避和弱化的责任。第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的范围其实不仅仅局限于捐赠,捐赠只是其中一部分。社会责任实际上包括对内诸如对员工的安全、健康、福利等等的责任,对外诸如对社区、客户,甚至当地政府、供应商等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第三,环境责任。具体包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排放,保护环境等等。很多跨国公司在谈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时都包括这三个方面,虽然他们可能叫法不同,他们把这个称之为“三重底线”,实际上就是“公司责任”底线。这是我们做的第一个调整。 第二个调整,我们把强化公司责任与企业竞争力联系起来。这就引出一个问题,跨国公司为什么要强化公司责任,特别是环保责任?简单说一下强调这个责任有什么好处?首先,可以提高品牌和声誉。这不用多解释了。其次,在人力资源、财务表现、融资方面,可以获得更多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支持,获得稳定和更低成本的资金。再次,很多跨国公司都提到的经营许可。他在当地和公众建立起的这种信任关系,实际上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甚至有的公司把它认为是一种保险。当企业因为某件事情品牌受到损害的时候,如果它之前在社会责任方面作了很多的事情,将使得它的品牌恢复能力比较强。总之,先进的企业更能够吸纳外部成本更低和更有价值的资源,并把这些资源和自身资源整合形成更强大的竞争力。如果没有这种先进的理念,企业只会获得一时的成功,而不可能做到可持续发展,不可能做大做强做久。正基于此,我们把它称之为企业的“软竞争力”。 第三个调整,我们把强化公司责任与企业的文化建设联系起来。为什么这么讲?企业文化的核心与其愿景及核心价值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正因为有了这种愿景,企业才会做出相应的承诺,有了这个价值观,才会有符合这种价值观的行为。责任理念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当企业确立了明确的公司责任体系的时候,他就可以把公司责任的理念作为一种制度贯穿到企业中来,以此约束企业行为。因此,强化公司责任恰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第四个调整,把强化公司责任与落实国家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包括以人为本、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这与跨国公司提出来的责任理念有着异曲同工的意思。经过调整之后,我们就可以发现跨国公司在做社会责任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在作秀。 今天也来了很多著名的跨国公司,这些公司我们也访问过他们,他们也可以讲讲他们的例子。他们已经把这种理念从国外渗透到中国来了,跨国公司强化公司责任的潮流涌进了中国。一方面,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这些企业,通过他们的行为,约束了在中国的这些供应商们。中国的企业如果要成为这些跨国公司的供应商就必然要遵守他们的准则。另一方面,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如果说要出口到欧洲,就要符合欧洲的这些标准。那些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也受到了公司责任的约束,你在美国上市,就必须保证财务的真实性。因此,我们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现代工商文明发展的新时期,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从硬件竞争上升到软件竞争,理念以及道德水准成为企业制胜不可获缺的一种“软竞争力”。作为中国企业,他应该逐步转变观念,形成一种全球公司的思维,他要以负责任的全球公司的形象来参与全球竞争。 我先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姚洋:谢谢,下面请郭沛源博士发言。 郭沛源(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博士): 我想谈一下金融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在金融行业推行企业社会责任,能够得到其他行业得不到的收益。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金融行业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政府在企业行为之前,就能够从金融系统着手,调控资源向可持续发展方向配置,那么企业行为对社会的负面的影响就会少很多,我们经济增长的效率就会高很多。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很多成本没有被内部化,而是被外部化了。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并没有遭遇到来自成本的约束。因此,我觉得约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首先应当确立企业才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主体与主角。 像国外就推出了很多基金产品,他们通过这些基金产品来协调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行为。我举几个例子,比如“妇女权益基金”。这个基金产品就专门投资那些在妇女权益上有良好表现的公司。这个基金产品在普通的公司标准之外添加了与妇女权益相关的其他几条标准,例如妇女在董事会与公司人员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女性在公司中晋升的机会,公司对妇女员工的关心程度,公司的产品对女性是否有益等等。他们按这样的标准找公司,从而在市场上做投资。结果这些基金产品在市场上受到了很广泛的支持,很多女性投资者愿意购买这种产品。另一方面,基金公司又去跟上市公司谈判(因为他拿着上市公司的一些股票,所以他们有权利跟同董事会谈判),如果你不同意我的见解,我马上会抛售你的股票,所以他们会对企业的行为施加压力。这个基金公司的CEO很自豪地说,通过推行这种产品,他们使很多女性领导得到了提升。 再比如与环境有关的“绿色风险投资”。这种投资在国内也有,像清华的一个创投,就投资了不少中小企业的环保项目。像他们投资的给建筑进行节能的项目,就是说我跟这个宾馆签一个协议,我的目标是能够帮你节能20%,如果达不到20%,我退出,你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如果达到了,你按照合同给我一定的报酬。像这样的项目,他们也运作的非常成功。这样的项目将来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我认为从这一点上,企业不应当仅仅看到企业责任为他增加的成本,而应当看到潜在的市场机会。 我就谈这些,谢谢! 姚洋:谢谢郭博士。虽然时间剩的不多,但是我还是想听听企业界朋友的意见,介绍一下公司企业是怎么看待企业社会责任的。 曹三军(雀巢中国公司企业事务部):我是雀巢高级公共事务主任,但我不是公司的新闻发言人。我今天所讲的一切,是作为一名普通的企业职员的一些工作体会。仅为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我公司的观点。 刚才很多学者前辈谈到“企业社会责任”,我个人的理解是,谈到企业社会责任,首先应当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这个企业能够生存与发展。只有在此条件下,企业才能履行其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远远超出慈善、捐款这样一些行为。我认为它的基本内涵,应该首先是守法,依法生产合格的产品、依法纳税、依法履行相关的义务。其次,它应当是以着眼长远发展、承诺负责任的态度在一个国家发展它的业务。它要对员工、股东、客户以及这个企业运营所涉及的利益相关群体负责任。再次,作为跨国企业,它可以运用它的资金运筹能力,对下游企业的行为进行一些约束。像我们公司有一个“雀巢集团业务原则”,其中就涉及到对供应商、下游企业的一些要求,例如说你不能使用童工、不能对公司的业务人员进行贿赂、要遵守一定的规则,等等。所以,跨国企业通过对下游企业的一些约束,又带动了更多企业来履行社会责任。 另外,我觉得谈企业社会责任不能光从企业的角度去谈,整个社会应当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来激励企业担负责任。现在大家都在谈企业责任,那么企业责任是不是有一个可量化的标准去衡量?在让企业承担责任的时候,企业是不是真的能够正常运转与发展?在社会管理制度比较缺位的情况下,把一切责任归咎在某一个企业的身上是不公平的。尤其前一段时间被媒体热烈炒作的一些事件,例如转基因事件、碘事件等等。在转基因事件上,在有关部门没有出台相关标准和规定的情况下,把所有的责任推到某一家企业是不公平的。雀巢又不是生产转基因的公司,我们只是农产品的购买和加工者。农民种什么农作物,取决于国家相关部门的引导和规划。在国家没有要求标识相关产品的情况下,你要求雀巢一家来改变整个社会的环境,那也是不公平的。我主要的观点是:企业不能代替政府去行使社会管理的职能。 那么,在各方面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媒体在激励企业担当社会责任方面应该如何去做?我认为,媒体作为企业来讲,也应该有企业责任感。现在媒体面临着很大的竞争,为吸引读者去挖掘新闻我能理解。但如果以不顾事实、诋毁他人、鼓噪社会不安情绪为目的进行炒作,或者用扣帽子断章取义的方法来进行报道,我觉得这不是一个权威的媒体。他们在诋毁别人的时候,也是在诋毁媒体和记者自身的声誉和职业前途。 记者在讲某家企业问题的同时,首先应该搞清楚它的产品结构、对应的工业标准和具体问题所在。你讲的到底是产品暇疵还是社会隐患?你是在讲具体产品的具体问题、还是像法官一样在评判是非?你是否调查整个行业的情况、是否有数据事实作为依据?如果你说这是一个问题,那么正确的企业是如何处理的?国际的标准和通则是什么? 具体来讲,我认为媒体在激励企业担当社会责任方面,应该有更多正面的、建设性的报道。比如说不能以毁灭某一个行业为目的来进行炒作,尤其是前一段时间讲到碘的事件,炒到最后,很多媒体发现炒错了,不知道炒的是什么,竟然还有一些人讲到90%的奶都有问题,这显然是会毁灭一个行业的,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媒体不负责任炒作的同时,他有没有想到跟整个奶业有关联的有多少人,农民用一万多块钱买一头牛是要贷款的,如果企业不收奶了,农民真的要家破人亡了。其次,媒体在报道一件事情的时候,应该给企业一定的话语权,应该把正确的声音传达给消费者,我想这也是它作为媒体责任的一部分。因为企业在这个行业比某些记者从外行的角度会更了解事实的情况,你如果封杀企业所有的声音,实际上也是对消费者和社会不负责任,它传递的声音是不均衡的。再次,对于刚才有人提到的NGO要跟消费者结盟,我不是反对这个意见,但应该有一个度。像消协,高层的消协会好一些,但是有的地方消协会给企业制造很多麻烦,造成很大的压力。如果一个公司成天忙于应付各种各样不实的投诉或是不公平的指责的话,它会损失很多人力、财力和物力,以至于无法正常运营。那么又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最后我只想说一句,雀巢公司是一个很谨慎、很守法、踏踏实实做事情的一个瑞士公司,但是有时我们在中国碰到的一些事情确实让我们不知如何面对。因此,作为企业来讲,我恳请媒体在激励企业担当社会责任方面,应该以正面为主。谢谢大家。 姚洋:谢谢雀巢公司的这位女士,对媒体和政府提出很多很中肯的意见,我们下面请壳牌公司的代表。 毕蕾(壳牌中国公司公共事务部):谢谢《中国新闻周刊》给我们这个机会,听了很多专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些看法。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的做法。我们公司没有“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说法,我们称之为“可持续发展”。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郭博士所说的“三重底线”,我们把它叫核心价值观。 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在业务运行中,我们要提供对环境影响最少的产品给消费者。在项目进行之前,我们除了做环境影响评估以外,也会做社会的影响评估。在中国,我们可能是最早做社会影响评估的。 第二,在做业务开发的时候,我们会做对社会和人类有利的产品。比如现在能源非常紧张,我们就会寻找看有没有可代替的资源产品。 第三,回馈社会。我们的社会投资会更多希望直接去参与一些项目,通过与受众的接触实实在在地回馈于社会。 谢谢大家。 曾慧敏(拜耳中国公司企业公关传媒部):一个企业如何能够帮助整个社会来提倡企业社会责任,我想刚才几位专家提到的宣传和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刚才有一位专家在肯定了壳牌和雀巢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已经做出的一些努力时,也提到其实很多跨国公司还没有做到最好,例如像员工福利等等。拜耳作为一家跨国公司,我们也有很多方面可以做得更好,但是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做的比较领先的一些公司,不管他是跨国公司还是国内公司,都更需要各界的鼓励和支持,这些鼓励与支持必将能够引导更多的企业来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从而推动政府、社会、法律政策以及消费者的认识。相信,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姚洋:公司的做法是非常积极的,我想我们休息一会儿,稍候我们再进入一个自由的讨论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