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训田的阿姐鼓使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18:36 南方人物周刊 | |||||||||
何训田 我的状态是越来越好,惟一的问题是时间不够用 -本刊记者 蒯乐昊 发自上海 何训田,谐音何训天,把天和地(田地)都训了,口气很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知道何训田,是因为他的《阿姐鼓》。《纽约时报》评价道:“ 《阿姐鼓》使中国人实现了让其音乐走向世界的理想。” 而何在音乐上的贡献,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俄罗斯音乐学家赫洛波娃教授认为何训田独创的RD作曲法,标志着中国有了一个自己的音乐学派。“我从来没有听过如此独特的音乐,如此处理弦乐的手法。这音乐欧洲没有,美国也没有,俄罗斯也没有。” 少年纤夫 何出生教师家庭,少时家贫,兄弟姐妹六个,他排行老四。从事数学教育的父母似乎并无特殊的艺术才华,但六姐弟中有一半后来走上了艺术之路:两个作曲家,一个画家。 八岁之前,何训田已经决定:将来要当一名作曲家。用他自己的话说,“目标坚定,方向明确”。那时候,他已经会自己写一些简单的旋律。 他绝对相信天赋,因为在进入音乐学院之前,他在音乐领域的所有摸爬滚打,并无师承。 他自学基本乐理,这个在学校只教一年的课程,他自学了整整四年,而且没有办法鉴定自己所学是否正确。他自己动手制作竖吹的小笛,还根据书本上的知识做成了矿石收音机…… 第一次听到小提琴,四个空弦一拨出来,何训田当场着迷。那时一把小提琴售价30元,简直是一笔巨款,足以让一家人不吃不喝一个月。他悄悄地瞒着父母,去嘉陵江上当纤夫。脱去鞋子赤脚踩在鹅卵石上的时候,疼得几乎要跳起来。这是世界上最残酷、最劳累的体力劳动。纤夫们一天要吃九顿饭才能应付超负荷的体力支出。即使是这九顿饭,也是在此岸无路可走,纤夫们上船过河,到对岸继续去拉的间隙匆匆吞下。纤夫端着滚烫的瓦罐,马上舀起嘉陵江水倒在饭上降温,谁先吃完,谁就可以抢到纤绳最顶端的有利位置。 行程过半,何训田收拾行李,逃离纤夫队,连续步行两天才回到家,一进家门就栽倒在床上。他用纤夫队预付的那一半报酬,买到了小提琴。 他为自己写下了小提琴的练习曲,根据四个手指写出各种排列组合的方式,然后,站在烈日照射的自家后院练琴。他后来回忆,“就是到现在看,那也是对排列组合的穷尽”。 以上一切,统统发生在何训田十二岁之前。 RD作曲法 1986年,何训田的作品《天籁》首演,标志着RD作曲法实验成功。1990年,“美国国际新音乐作曲家比赛委员会”授予《天籁》1988-89年度唯一的“杰出音乐成就大奖”。 何训田用“三时说”阐述RD作曲法的缘起:他认为,音乐发生的第一个时期,即人类初期,有很多的自然音,这些音在大自然中就是普遍存在的。到了第二个时期,人类文明进步了,为了交流方便,就抽象出其中的几个音来,比如五音律、七音律,或十二音律。如果在钢琴上固定出十二个音,这样的乐器和曲子作出来,全世界都可以演奏,确实方便了音乐交流,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十二音律又会极大地限制了作曲。“全世界无数的作曲家,都用这十二个音,用任何排列组合方式,基本上穷尽了,所以它不可能产生新的方式。即使你非常悲痛,产生的还是这样的东西。” 因此何训田认为,一定将有第三个时期。在第三个时期,音乐的材料被无限扩展,又从十二个音变成无穷多的音,因为这些音,在自然中本来就是存在的。 而他这些年的创作和工作,就是“摸索RD作曲法的可能性”。想用简短的文字来解释清楚他的作曲理论是枉然的。只能这么说:这是一种新的结构音乐的原则。指挥家陈佐湟临上台对乐队说:这只有凭良心来演奏了。 《天籁》迄今一共只演出了三场,引起了国际音乐界的关注。去年,院长找到何训田,希望他在“布拉格之春”上演出。但因为条件限制,演奏难度太大,难以成行。何训田明白,RD作曲法在目前根本不可能推广。 野生的“学院派” 何训田的音乐之路,一直充满了野生的思维和野生的智慧。 小学毕业他想考四川音乐学院的附中,但文革开始了,梦想彻底破灭。后来这个愿望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才得以实现,可不久,他又对这来之不易的现实感到失望。他引述王尔德的名言:“人类有两大悲剧,一是理想没有实现,二是理想实现了。” 还在音乐学院二年级时,何训田已连续在全国唯一的音乐刊物上发表了两部作品,这也是破天荒的。他在德国获奖的作品《两个时辰》,有个院长听完后对旁人说:我们学校怎么培养出这样的学生?这话当然是贬义的。 直到现在,他仍处在矛盾之中,一方面,他鼓励学生走自己的路,另一方面,他又意识到,自己对学生来说是有害的,因为他所教他们的,跟社会或专业里的一切又是不吻合的。 教学和行政的工作,占据了他一半以上的时间与精力,也逼着他养成了一种随时进入创作状态的好习惯。前一分钟还在和人谈工作,转脸马上就可以作曲。不这样,他就没有时间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相熟的朋友见到他,总问:“怎么,你还没辞职呢?” 音乐为心灵插上插头 用音乐表达,在何训田来说并无障碍,用语言表达,却远没有那么流畅。他目光游移,语多停顿且语焉不详,但语言背面暗藏机锋,甚至冷幽默。 他说这几年太少社交,一年里像这样跟人坐下来聊天,绝对少于十次,语言功能似乎已逐步退化。年轻时候他是说笑话的好手,常常能把同学说得笑倒在桌子下,而他自己还能稳得住、抽烟。 他一边说,一边笑着点起一颗烟。 平时他并不抽烟,有事做的时候不抽,上课、做音乐的时候也不抽,“一说话就要抽烟,比如开会之类”。也许对他而言,坐下来与生人晤谈,性质与被迫参加行政会议相仿佛。 人物周刊:你小时候非常早熟? 何训田:很早熟,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写东西,有作曲的想法更早。 小学入学考试,我没考上,因为很多题目的解答有个规范,但是我对那些套路完全不清楚。考试题目我觉得很简单,不可思议的简单,但是我想得很复杂,用很复杂的方式来回答。没考上,还是找人说情才进了小学。 人物周刊:何时发现自己有天赋? 何训田:我是天生论者。小时候没觉得自己是天才,后来就越来越觉得了(笑)。 人物周刊:你说过,你的耳朵和眼睛最灵敏,眼睛是你做音乐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为什么是眼睛而非其他? 何训田:我常常说,鸡不是吃了鸡蛋才下鸡蛋,它是吃了其他的东西,最后下出来的是鸡蛋。我可以转化视觉的、包括其他的感觉为声音。我很少拍照,但我第一次拍的照片,就基本上作为《阿姐鼓》的封面。我拍第一个MTV就获奖了。我们系的画册里很多东西都由我设计。很多东西是相通的,音乐的东西,也可以输出为视觉。 人物周刊:许多创作者都有才华枯竭的瓶颈期,你有过这样的困惑吗? 何训田:没有,我的状态是越来越好,也可能是因为RD作曲法,它在材料和写作方式上完全打开了创作的空间,我惟一的问题是时间不够用。 人物周刊:为了写《阿姐鼓》,你是否在西藏生活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何训田:跟时间的长短没有关系,也许他去了,一下飞机,就悟出来了,然后就可以走了(笑)。 大多数时候,我并不喜欢旅游,因为现实世界往往不如我心里的世界美好。我也不喜欢出国,以前去了不少国家,似乎都不怎么坐得住。 人物周刊:你的音乐往往有一种宗教感,三年前还专门创作了《波罗蜜多》专辑,你信佛吗? 何训田:我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信佛。别人说我的音乐有两大主题:宗教的,或者自然的。我小时候就在教堂里,教堂钟声和唱诗班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然后就是小的时候,经常独自一个人走夜路,跟你今天走夜路不一样,我是在荒山野岭里走夜路。自然界的很多声音,在夜晚的山里被放大了,树木和风声,动物的叫声,植物互相摩擦的声音……如果天气不好,还有暴风雨和雷声,不用专门去听,它就自己到耳朵里来。 人物周刊:除了超越尘世的,有没有想过写一些更贴近、更入世的题材? 何训田:其实也算是很贴近了,宗教和自然离生活比较远,但是离人的内心就比较近。 人物周刊:你对神秘现象感兴趣? 何训田:对,我是一个每天都做梦的人,而且做梦时往往知道自己在做梦,甚至在梦中做算术。我会一种咒语,做到恐怖的梦,就反复念咒语把自己唤醒。 人物周刊:咒语是什么? 何训田 :(笑)这个我不能告诉你,那是我的咒语。 何训田,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作曲系主任,主要作品有《阿姐鼓》(1994年)、《波罗密多》(2002)等。他创作的《阿姐鼓》是国际唱片史上在全球发行的第一张中文唱片,自出版发行以来,获得国际和国内二十多个奖项。 相关专题:《南方人物周刊》四川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