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年世界艾滋病日专题 > 正文

浙江艾滋病病毒感染呈急剧加速增长态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02:29 杭州日报

  艾滋病是个行为病,完全靠人的行为来传播。现在世界上有75%的艾滋病患者是通过各种性关系传染的。现代人的思想观念过度开放,让艾滋病迅速传播有机可乘。近来本省户籍人员所占比例上升明显,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杭州夫妻间传染今年发现6例。艾滋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就全国而言,发病和死亡高峰已经出现。

  今天,12月1日,第18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宣传主题为“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承诺的内涵是,政府和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参与到防治艾滋病的队伍中来,体现全人类的意志与决心。

  今年,2005年,距离浙江省、杭州市也就是中国(内地)发现首宗艾滋病感染者的1985年整整20年。

  昨天,杭州市卫生局公布了全市艾滋病最新疫情———今年截至11月底,杭州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共90例,上升势头不减,比去年同期增长21.62%(去年为74例);男女之比为2.10:1,女性感染人数有上升趋势;性途径仍然是本地或常住人口感染艾滋病毒的重要途径,一直在60%以上,夫妻间性行为成为一种重要传染方式,今年已发现6例。

  稍早一些时候卫生部公布数字则显示,截至2005年9月底,中国内地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35630例,其中艾滋病患者31143例,累计死亡7773例。这揪心的13.5万只是登记在案的人数,还有大量的感染者和病人游离在疾控部门的视线之外,这一数字更为惊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3年曾对中国当时艾滋病感染人数进行了较为科学的估计,全国艾滋病毒感染者估计人数为84万。这一数字目前有什么样的变化还没有权威公布,但可以肯定的是,艾滋病毒现已波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且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疾控部门分析,艾滋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发病和死亡高峰已经出现。

  浙江情况也不容乐观,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已报告发现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4例,比去年同期增长50.8%。2003年时专家曾估计,全省艾滋病的实际感染人数就已经达到7500—10000人。近两年来,浙江报告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呈急剧加速增长的态势。

  这是艾滋病魔狰狞的20年,也是人类不屈斗争的20年。医学界不断探索攻克病魔的方法,美国的鸡尾酒疗法已经将艾滋病的死亡率降到10%;浙江省为艾滋病人免费治疗,在杭州“关爱家园”接受治疗的52位患者目前情况稳定;前些日子英国艾滋病人不治而愈的奇迹更让许多人看到了曙光……

  这更是艾滋病知识得到普及和宣传后,错误观念逐渐扭转的20年。艾滋病患者从自我封闭到愿意融入社会,公开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希望得到更多的理解;人们开始以平常心面对身边的艾滋病患者,不再像当初那样唯恐避之不及。

  艾滋二十年之浙江印记

  ■1985年:第一次发现就是4个,现已全部死亡

  周小民,浙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秘书长。1985年首次发现艾滋病人时,她是浙江省防疫站副站长,见证了首次发现的4个病人从确认感染到最终死亡的历程。昨天温暖的阳光下,回忆使她变得十分严肃。

  1985年5月,美国有报道说,1000多名美国血友病患者因为接受输入一种叫D8因子的血液制品而感染了艾滋病。D8因子血液制品是血友病患者的常用药。同期浙江就有18位病人接受了D8因子血液制品的输入。经过紧急追踪,找到了这18位血友病患者,有4位的确感染上了艾滋病,他们使用的是同一批次的D8因子血液制品。其中三位是杭州本地人,一位是从温州来杭治病的。年龄最小的只有9岁,最大的也才45岁。

  “全部是男性,现在已经全部死亡。最早的死于1987年,不过是因为颅内出血,而非艾滋病病毒发作;其他三位因为艾滋病病毒发作分别死于1989年、1991年、1997年,最长也只活了12年。”周小民叹息,“如果是现在,他们完全有可能活得久一点。但是当时,根本没有有效的药物,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感冒了就按感冒来治,外伤了就按外科的步骤来,而不能控制艾滋病毒。”

  艾滋病在浙江首次现身,在全国也是第一次,距艾滋病在全世界的公开亮相不过短短4年。该病最早发源于非洲,后来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市疾病控制中心,首次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地介绍了他们发现的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1982年正式将此病命名为“艾滋病”。以后不久,艾滋病迅速蔓延到了各大洲。

  ■2002年:一个公开露面的艾滋病感染者在浙大讲了三句话

  2002年12月1日,浙省暨杭州市艾滋病防治大型文艺宣传演出在浙江大学永谦学生活动中心剧场舞台举行,37岁的艾滋病感染者艾强(化名)作为特邀嘉宾,平静地站到了永谦学生活动中心剧场舞台上,台下是三四百名来自全省40多所高校的学生和媒体记者。

  当天刚结束20多天戒毒生活的艾强由警车护送而来,与女主持人握手时手还很僵硬,在台上他说了三句话:“各位领导,各位同学,大家好。站在这里我觉得很惭愧,我因为吸毒感染艾滋病,以前我也有过幸福的家庭。我希望能和正常人一样健康地生活下去,希望大家能给我们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回应他的是三次一次比一次热烈的掌声。

  ■2003年:第一个艾滋孤儿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出现

  浙西女孩小飞从2004年元旦起正式成了孤儿,父母均死于艾滋病。

  小飞的父亲独自在云南做玉器生意时感染艾滋病,2002年5月艾滋病并发卡波氏肉瘤不治身亡,从发病到死亡仅仅7个月;被父亲感染的母亲2003年8月发病,当年12月31日并发严重的脑部、肺部感染死亡。

  小飞和爷爷、奶奶并未感染病毒,但爷爷弹棉花的生意依然无人问津,二老只好种菜维持家用,小飞也少了很多一起做游戏的小伙伴。当地政府对小飞家很关心,将他们列为低保家庭,过年过节都有补助,小飞的学费也可免交。

  ■2004年:本地人性传播感染首次占据第一位

  根据浙江省卫生厅的报告,截至当年11月22日全省已检测报告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246例,较前一年同期报告数137例上升79.56%。这是继2002年世界艾滋病日报告全省新检出艾滋病感染者首次超过百人,成为1985年省内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感染人数最多的一年后,创下的又一黑色高峰——一年期新检出感染者超过200人。

  省卫生厅同时公布疫情特点:本省户籍人员所占比例上升明显;性接触传播明显上升,在本省户籍中,当年新报告的性传播感染者80例,首次超过静脉注射毒品感染人数;女性感染者比例增加近一倍;艾滋病感染者正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在配偶或性伴侣中发现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多达32例,甚至从孕产妇体检中发现艾滋病感染者。

  ■2005年:杭州艾滋妈妈首次产婴

  7月20日,杭州地区王女士一家喜得贵子。6天后,医院通知,王女士的血液检查报告显示,她是艾滋病感染者。此前,从外省嫁到杭州的王女士一点也不知情,因此怀孕期间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母婴阻断。万幸的是,男孩和王女士的丈夫最后经确认并没有感染病毒。

  艾滋二十年之浙江样本

  关爱家园,浙江唯一专门为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帮助的公益服务机构,成立于2002年7月,所有成员都是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

  这个成立于浙江艾滋病快速增长时期的公益组织,是浙江艾滋病疫情的缩影。

  ■7人→73人

  刚成立的时候,“关爱家园”只有7个成员,去年是49人,今年到现在已经有73人。其中48人为艾滋病人,正在接受治疗,21人为尚未发病的艾滋病感染者,另外4人死亡。成员中年龄最大的是一位62岁的老太太,她被当海员的丈夫传染;年龄最小的19岁,是一位身患血友病的男孩。

  成员中杭州本地人12人,女性28人。

  ■高危人群→无辜感染

  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是艾滋病的三大感染途径,尤以后两种为甚,吸毒者和性滥交者因此成为高危人群。但现在艾滋病正从一般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关爱家园”中无辜感染者已经占到了40%左右,其中被配偶感染的有17人,另外还有一部分是血友病患者。

  周小民说,她最担忧的是现在的年轻一代性观念的改变,性乱行为增多。艾滋病是个行为病,完全靠人的行为来传播,比如嫖娼、吸毒。现在世界上有75%的艾滋病患者是通过各种性关系传染的。现代人的思想观念过度开放,让艾滋病迅速传播有机可乘。

  ■病情无法控制→一年半内无人死亡

  2003年引入浙江的“鸡尾酒疗法”,改变了很久以来艾滋病没有很好的治疗药物的窘境。可惜,“关爱家园”中不幸去世的4位成员都是因为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而现在正在接受治疗的52位病人情况都还稳定,从2004年5月到现在并未发生死亡事件。周小民认为,虽然艾滋病仍然无法根治,但只要配合治疗按时服药就可以很好地延缓发病,延长生命。

  ■高额医药费→免费治疗

  2004年5月,桐庐一位29岁的女艾滋病人去世。她因为神经系统疾病住院时查出感染艾滋病,家人觉得无力承担治疗费用,两天后自动出院,10天后病人去世。国产药物每个月500元左右,进口药物的费用则高达每月2000元,这对于很多本来就不富裕的艾滋病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压力,很多人因此放弃治疗。

  目前,浙江各市和绝大多数县(市、区)都已增加艾滋病专项经费投入,为绝大多数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提供“四免一关怀”的免费治疗。

  即: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可到当地卫生部门指定的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区(科)的综合医院服用免费的抗病毒药物,接受抗病毒治疗;所有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病毒检测的人员,都可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等机构,得到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由当地承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医院提供健康咨询、产前指导和分娩服务,及时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和婴儿检测试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经费,开展艾滋病遗孤的心理康复,为其提供免费义务教育。

  国家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救治关怀,各级政府将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纳入政府补助范围,按有关社会救济政策的规定给予生活补助;扶助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活动,增加其收入。

  艾滋二十年之浙江医生

  时代强,杭州市六院性病科主任、“关爱家园”负责人,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11年。从无谓恐惧到客观看待,时主任也和许多普通人一样经历了观念的转变,而这一转变如果要在全社会形成恐怕还需要一段更长的时间。

  1978年我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是外科临床医生,十几年的医生当下来,在传染病的诊治方面算是小有成绩。1994年,医院领导找我谈话,要让我接手艾滋病的治疗工作。

  说真的,当时,我和大家一样心里很慌,艾滋病是不治之症,没有什么病比它更让人毛骨悚然了。家里人也很反对,意见很大,大家都怕被传染,并且这个病说起来也“难听”。我斗争了一阵子,还是接下了任务,并说服了家人。事情总要有人做,临阵脱逃不是我的性格。

  第一次真正见到艾滋病病人是1998年1月。患者才31岁,骨瘦如柴,皮肤发黑,有些部位开始糜烂,尽管已经看过成百上千幅的照片,但是真正看到发病的活人,那个视觉冲击力还是非常强的,心被猛地一下子揪起来。那位病人还有咳嗽发烧的症状,上楼梯时非常吃力,迈不开步。

  眼看着他这么吃力,他的家人也只是抹着眼泪看着他而没有去扶他,医务人员也很害怕,没有人上去扶一步,我本来想带上手套后再去搀扶他,但是想想我不能这样做,最后我搀扶着他上楼了。虽然我知道这样的接触是不可能被传染的,但是事后我很害怕,洗了好几遍手,还把病人坐过的凳子、趴过的桌子反复消毒。

  恐慌是因为我们对于艾滋病知道得太少。现在大家都知道艾滋病毒虽然体内很旺盛,但是脱离人体到了外界环境中只能存活几分钟,而且一般接触根本不会感染。所以现在我们只要像对待普通病人那样穿着白大褂就行了,一开始的时候医生护士还都穿着隔离服,一直到1998年前后很多护士还不放心要戴上手套,现在想想真好笑。

  普通公众也能正确认识艾滋病了。以前我这里很少有人来。现在我已经接待过不少媒体记者、志愿者,他们陪伴艾滋病人一起用餐,给艾滋病人过生日。这是好现象。很多病人最后成了朋友,他们最痛苦的是受到歧视,有的丢了工作,有的被迫背井离乡,其实他们是最需要关心的一群人,否则可能会造成社会问题。

  艾滋病也只是一种疾病,艾滋病人更不是罪人,大家能宽容、能理解最好了。

  (通讯员郑云 记者涂孝丰 杭州日报)

  相关专题:2005年世界艾滋病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