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10位大众评委眼中的张陈PK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18:07 新周刊

  10位大众评委眼中的张陈PK

  张艺谋和陈凯歌,一个代表了“以生存为第一要义的电影版弗洛依德艺术”,另一个则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英思维”;一个被形容为探求形式的极致与人类内心隐秘的现实主义求道者,另一个则被奉为宝相庄严,有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在大众评委眼中,他们代表了中国人两种最基本而又截然不同的价值观,这两部新片又正好
诠释了两种性情的极致。

  采访/胡斐 陈艳涛 黄俊杰 朱坤

  张伟平:张艺谋引领了中国电影的新潮流(张伟平:新画面影业公司总经理)

  至于《千里》和《无极》同时上映的问题,老百姓有不同的口味,有的喜欢吃面条,有的喜欢吃米饭。我对这部电影的票房并不担心,一个成功的导演,意味着他的一系列作品都取得了成功,已经奠定了深入人心的品牌。新浪网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提到心中第一个想到的中国导演,有60%以上的人选择了张艺谋,而排名第二的陈凯歌,比例只有10%。

  陈凯歌的片子比较小众化,两位导演在市场认知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张艺谋电影的市场成功率很高,引领了中国电影的潮流,不断地引起了市场和观众的巨大反响。

  一个成功的导演,不能只执导一二部成功的电影,而要有一系列成功的电影,张艺谋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导演。陈凯歌到现在为止,还不能说有一部市场非常好的电影。而张艺谋已经有两部轰动国内外、在全世界观众心目中具有品牌效应的电影。之前的《一个都不能少》,票房也很成功。而陈凯歌的《风月》、《霸王别姬》在票房上都可说是失败的,不仅在中国,就全世界来说,如果一个导演不能使电影的市场有好的收成,在观众心目中的位置自然会下降,也会影响投资人的信心。

  两部电影同时在贺岁档上映,肯定是会有所冲击。但我不担心,这两部电影从形式到内容都不一样,两个导演的功力、市场和在观众心目中的分量也不一样,这都要靠观众和市场来检验,我在这里说其实很苍白。我们在题材和内容上不是很有利,但是这部电影感人、好看,是不是一流水准由观众来检验。我们在国外市场已经取得了成功,因此我充满信心。我们在日本市场已经收回了全部投资,时代华纳买下了日本的发行权,我们正在和索尼哥伦比亚公司讨论欧美发行权,这两个都是全世界重量级首屈一指的大公司,他们对电影和观众的研究非常细致。

  有人说《无极》的剧本创作于《英雄》热卖之时,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观众心照不宣就是了。这就比如,在全运会上拿金牌的意义不大,奥运会上拿冠军才是真正有实力,真正走向世界的导演才是好导演。中国电影一百年来,在世界影坛上拿到最好票房的中国电影都是张艺谋的,美元后面站的就是一个个观众。三大电影节的奖,我们拿了不止一次,4次进入柯达剧院,这都是影片创作人员的荣誉。电影作为一个文化产品没有国界,索尼老板在看完《千里走单骑》后说:“这部电影让我深深感动。”这就是电影的魅力,超越国界和政治。

  国外的票房市场,第一是美国,第二是日本,拿下这两个地方,就等于拿到了全球80%的市场占有率,所以说,从《英雄》到《十面埋伏》,张艺谋实实在在地占领了世界电影市场。

  周传基:他俩继续合作,将是中国电影之福(周传基,著名电影学者,前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1984年,张、陈、何群几个人刚拍完《黄土地》,就到我家来过一次,我当时住新街口二条。我一向不待客,水都不倒。我们干聊到深夜。他们主要谈他们在陕北的经历,他们看到虽然解放了多年,但陕北还是跟从前一样的贫困。那些老百姓表情木然,似乎连思想都没有的。可是有一天他们看到了安塞腰鼓,他们三人都被那气势震住了。他们一想,这些打腰鼓的不就是那些平日看来呆若木鸡的农民吗?他们意识到这就是中国。别看我们平日冷冰冰的,时机一到,看我们的吧。他们即兴地把这安塞腰鼓加进到影片里去。我问张艺谋,为什么腰鼓那段镜头摄影机晃得那样厉害?张说:老师,在队伍外面拍的时候我还挺冷静的,可是一走进他们中间,那鼓把我震的,我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激动得不知道干什么好,我只能晃。我说,你晃得好,晃出了第五代电影里节奏最好的一个段落。

  我跟英国影评人Tony Ryan很熟,那年我叫他注意我们学生拍的一部新片,他就跑到到香港去看《黄土地》,喜欢得了不得。他虽然没能让《黄土地》参加伦敦电影节,但是他介绍伦敦一家电影院公映了这部影片。这是《黄土地》在国外公映的第一次。那影院的经理还把上映的海报送了给我。

  严格来说,这不是《黄土地》第一次在国外露面。1984年北京电影学院工作代表团访问美国的时候,我要张艺谋把工作样片的每一个镜头都给我剪下几格来,然后我挑选了一些段落剪成一段幻灯片。我在洛杉矶加州北岭大学历史研究所做一个中国电影的讲座时,给学生看了这组幻灯片。我放的第一个画面就是腰鼓队的特写镜头,一下子把全场都给震住了。尤其是那8位从UCLA跑过来蹭听的台湾和香港学生(其中有焦雄屏),他们喜欢得不得了。他们识货,认为那是一部不凡的作品。

  我觉得,假如张艺谋不去做导演,一直致力于摄影师,可能会更拔尖。电影是一门合作的艺术,尽管牵头还是导演,但是光靠导演是不行的。《黄土地》证明他们是很理想的三套马车。可是《黄土地》之后,有了点成就,三个人都想独自当导演。掰!这就是现代年轻人最大的本事。这是第五代,也是所有中国年轻人最大的毛病。不会合作,只会“分家”,这三套马车如果能继续合作,他们的成就将远比现在高得多。

  平时大家都忙着自己的事,很少见面,1990年代中,夏威夷电影节我被邀请参加张艺谋电影回顾展的活动,倒是在国外见到了张艺谋,还是那么土。我挺喜欢他这样的作风,不过我也劝过他,在某些场合还是要注意一下穿着。他无所谓。凯歌这方面比较注重。

  那时我劝过张艺谋说,要继续拍电影,那也得试一下娱乐片。在电影里搞艺术是没有很大出路的。事实上,自从《秋菊打官司》之后,他就开始不稳了,拿不定主意。中国人喜欢所谓的“雅俗共赏”,这个毛病鲁迅早有断语。实际上也是两边都不讨好。另外,中国没有能力拍大片,大片只有两条,“壮观”,“妖艳”,中国有哪个导演能把握的?人贵在有自知之明。非要去拍什么娱乐大片,更何况中国电影的生产体制是小作坊式的,连Production designer 都没有,这个总设计师是统管整部影片的视觉因素的,这不是一个有视觉能力的导演所能胜任的。说自己能,那是小作坊的思想,大片是工业生产。在中国的影片生产体制中谁管光?连这个最基础、最关键的问题都没有解决。摄影师不管光,那要他来干什么。中国没有一个合格的制片人,懂得经济学吗?懂得电影制作吗?懂得市场营销吗?靠吹?还有拍大片,一个录音师行吗?什么都不配套,只是串行的制片人想发横财,能拍成什么样的大片?虽然票房不错,但都是靠坑蒙拐骗得来的,对有些人来说,这也就够了,反正钱到手了,你管我是坑蒙拐骗得来的,还是正道来的。这些人只能让人鄙视,都是些骗子。什么法国人看了起立鼓掌38分钟?你骗谁啊?你鼓38分钟我看看。

  我对这一代人最有意见的是,他们只想到自己。有次碰见凯歌。我跟他说,你都成大师了,但你知道吗,你们的老师还在为你们担当罪名呢。你知道电影学院院长沈嵩生在离任的时候,来了一位官员,给他这十二年的院长工作列了三条罪状,其中一条就是支持第五代。你们要有点良心,也该去他家探望他,表示一下。后来我问沈院长,凯歌去了没有。他说没有。可是他在陈父亲陈怀皑老师的追悼会上见到了凯歌。凯歌过来跟他谈了谈。我没有问他谈的是什么。沈院长去世的时候,学校奉命低调处理。这像什么话!我感到愤怒!我希望78班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件事。

  现在要拍电影,只有拍娱乐片,那也属不得已。但是我在想,其实既然已经成大师了,世界知名的了,还求什么?在夏威夷电影节的张艺谋影片回顾展上,你在银幕前一站,观众都起立为你鼓掌嘛,记得吗?你还要什么。拍电影,是你想拍的东西吗?

  李冯:《无极》的压力会很大

  (李冯,《英雄》、《十面埋伏》编剧)

  我对《无极》很感兴趣。两部片子没法比,如果非要比,那《无极》压力会很大,因为投资很大,《千里》相对制作较小,不是商业大题材。这样,《无极》就有种被夹击的感觉,前面有《英雄》、《十面埋伏》票房很好,身边又有《千里》,如果票房不好,压力会很大,但票房要好到什么地步,现在还说不好。

  张艺谋和陈凯歌那一代有很多特点相似,中国电影水平一直不是很高,而他们属于开拓的一代,敢于尝试各种题材,到现在他们也不敢说哪一种更适合自己,要不断多尝试。在他们的电影里,这种反复尝试的痕迹很明显。但尝试到最后,还是要有个人的表达。

  另外,他们比较关注大我,把小我融入到一个大背景中去,他们的很多尝试都是从这里出发。现在的电影我不是很喜欢(当然我很喜欢《可可西里》)。因为小我的味道太浓,没有跟广阔的背景发生关系,虽然,故事讲得挺好,也挺有感染力,但不会引起特别大的共鸣。

  邹静之:张艺谋是我看到的最勤奋的工作狂(邹静之,《千里走单骑》编剧)

  事实上,很多人在用文艺片视角来看商业片,然后用商业片的票房来要求文艺片。《英雄》在北美票房雄居两周冠军,这在亚洲片中是破天荒的,国内两个多亿的票房,你还能要求商业片什么?张拍《秋菊打官司》时,没有人说他不会讲故事。商业片该怎么做,要摸索着来。我接这个活的时候是三年前,三年前我觉得很荣幸。

  《千里走单骑》是张艺谋的一次回归,也是一次超越。原来的《我的父亲母亲》、《一个都不能少》等都是散文化的、线性的讲故事的方式,而《千》剧上来就是讲的情感,要讨论一个关于情感的问题,同时用的是对应的结构,讲故事的方式也不一样了。它带给人的不只是一个故事的感受,而是有形而上的思索。有一个朋友看了之后,他竟然说高田表面上是为了修复感情去了中国,其实他也可能是借机躲避。这想法真让人震惊,这个戏有多义性。

  张艺谋是我看到的最勤奋的工作狂。我几乎受不了他八个小时不停地讨论。他对工作喜爱而迷恋,他的生活就是工作,他有把握大局的能力。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宠辱不惊,这很难。电影是导演中心制的一种艺术形式。他的自我是要有担承的,电影出来好或坏,人家骂的时候,别人可以躲,导演没法躲。那时你可能不会说他的什么自我了,你可能会庆幸你不是导演。至于合作,我不能用愉快这个词,我们不是在游山玩水。我们合作得很成功,愉快这个词太轻了。

  我没有看《无极》。这不是一种类型的片子。为什么总要比,好像不比就没有新闻似的。这是一种最简单,也最省心的方式。川菜和上海本帮菜没什么可比性,只有你喜欢和不喜欢。

  赛人:今年的票房胜利者应该会是陈凯歌(赛人,《电影世界》杂志社主编)

  《千里走单骑》跟张艺谋以前的任何一部电影都不一样,有一种自省的味道在里面。讲述了一个亲情回归的故事。这一次张艺谋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编剧,弥补了他前两部故事性不足的问题。我觉得张陈一直都在较劲,陈导了《风月》,张马上就出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都以旧上海为背景。陈推出《荆轲刺秦王》以后,张马上就以刺秦为故事背景做了一部《英雄》。这种竞争一直存在。

  这一次我认为陈会占上风,首先他拍过《荆轲刺秦王》,再拍《无极》就积累了经验,而且是大投入、大制作、大阵势、大明星,肯定也会有大回报,对制片商也是一种鼓舞。我看了《无极》的点映,觉得这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商业制作,艺术性也很强。今年票房胜利者应该是陈凯歌,但是相对整体号召力来说,张艺谋会更大一些。

  戈达尔:对陈凯歌的期待更大

  (戈达尔,著名影评人)

  《千里走单骑》和《无极》风格完全不一样,前者质朴、温情,后者是电影工业技术化的传奇。至于两位导演之间的较劲,那是肯定有的,他们都拍出过第五代里程碑式的影片。

  《千里走单骑》是很张艺谋路数的电影,他的前两部电影口碑不算太好,这一部应该是他的水准之作。我对陈凯歌的期待更大,有比较多卖点。张艺谋则用了高仓健作卖点,表演性和温情的剧情会比较有吸引力。

  卫西谛:张艺谋的声誉要更高

  (卫西谛,影评人,西祠“后窗看电影”创始人)

  两部大片排在一起上映,只是档期巧合,它们的题材和规模都不一样,没有必要在一起PK。这只是投资者的决定,走的也是全球电影的趋势。他们出生在同一个年代,电影学习的经历也相仿,师傅也差不多。他们或许在时代性上有一点点相近的地方,但是风格完全不一样。

  代表第五代的重要电影,一个是《黄土地》,一个就是《红高粱》,前者第一次不是以人作为主角,而是以大地作为主角,后者则是一个汉子电影。陈凯歌喜欢把主要角色放到历史背景里去,对人物的刻画也比较概念化。

  陈凯歌是世家出身,张艺谋是农民出身,陈凯歌对话语权更敏感,野心也更大。张艺谋更懂得市场运作。相比起来,张艺谋的声誉要更高,官方认可程度也较大,张艺谋活跃的领域也比较多。陈凯歌对市场运作还有欠缺,之前的几部片子,《荆轲刺秦王》制作大但是不卖座,给好莱坞拍的《温柔地杀我》也名不见经传,《和你在一起》也一般。

  洁尘:陈凯歌有点把大家弄怕了

  (洁尘,作家,影评人)

  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是几个大片之后的一次小制作、小视角,叙述比较沉静,不会低于他的水准线。之前的《我的父亲母亲》、《秋菊打官司》都是这一类型,也是他的优秀作品,所以应该不会让人大跌眼镜。高仓健这么高龄来出演父亲是很吻合的,他的表达方式很克制,也让东南亚的票房有了保证。片子既然在云南拍摄,张艺谋对色彩的要求又一贯很高,这应该也是一部很漂亮的片子。就希望他不要把一些中国元素用得太过分,现在很多中国导演都有一种民俗情结,为了讨好西方市场喜欢把一些民族的东西放大,如果张艺谋能把握好分寸,就会很不错。

  我对《无极》不敢抱太大希望,这其实有点像《封神榜》那样的神话故事,如果能拍出气势自然非常好,但陈凯歌有点把大家弄怕了,他的电影总是塞得很满,比如《荆轲刺秦王》,蕴涵的东西太多,《和你在一起》又很肤浅,他总是比较极端,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他就能拍出像《霸王别姬》这样非常棒的片子,点儿没踏对的时候就不行。陈凯歌像个哲人,他的东西也更形而上一些,有一种思辩的东西在里面。张艺谋比他朴实,思考方式更直接。

  SAYA:我更期待《无极》

  (SAYA,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学生)

  我比较期待《无极》,强大的阵容和视觉效果,已经可以和好莱坞媲美了。以前他的《风月》我就很喜欢,比较有想法,虽然《和你在一起》有点失败,《荆轲刺秦王》又颇具争议性,我想可能是片中的台词有点让人难以接受。

  张艺谋就不敢说了,他是摄影师出身,对视觉和构图到是比较有想法。张艺谋的票房确实是比较有号召力的,这也没办法,大家爱好不同。我还是比较喜欢好莱坞风格的电影。

[上一页] [1] [2] [3] [4] [5] [6]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