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国家实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10:18 瞭望东方周刊 | |||||||||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黄琳、特约记者杜峰/北京报道 11月12日,中共中央党校里聚集了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的著名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30多位专家学者。这是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第一次主办“中国与世界——实力、角色和战略”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者还有相关的中国国家部委官员。
这次高规格的会议,在中国即将实行“十一五”规划之际召开,格外引人注目。中央党校李君如副校长致了开幕辞。他说,和平崛起的中国不会做“苏联梦”,也不会做“德日梦”,更不会做“美国梦”,中国只做“中国梦”。 如何评价目前的中国实力 与会者一致认为,实力乃国家发展之本。GDP(国内生产总值)仍然是检验一国实力的基本指标。美国企业所高级研究员戴维德·F·艾伯斯坦表示,GDP代表了国家生产物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是衡量国家实力的天然工具。 “现在的中国是国际商贸的强国。”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的经济学博士A·B·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他认为,事实上,从20世纪末开始,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作用就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宫力教授说:“全球贸易总额,2004年中国已经排在第三了。” 但是,不少国内学者却认为中国远未达到世界先进国家的实力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经济实力等虽然还有差距,但中国的发展速度快。真正比较弱的是竞争力问题。”宫力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全球经济竞争力,包括经济创新指数、金融指数、微观经济指数等,和美国差得太远。 “以金融为例,中国有的银行呆账坏账多,其实是体制问题,一些领导搞政绩工程,不考虑市场本身情况,归根到底是体制没有理顺,影响今后的发展。”宫力说。 南开大学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庞中英说,与美国相比,中国不仅“硬力量”不足,而且“软力量”方面的问题更多,比如影响国际结构的力量不够、文化影响力一般等。 文化国力面临挑战 “在中西文化的对话过程中,中国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还缺乏文化‘自主性’。”中央党校国际战略所助理研究员罗建波说。 罗建波说,就制度层面的文化形态而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迅速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即便是在苏东剧变之后,中国仍然保持了自身文化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 但在经济市场化以及文化的世俗化和商业化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原有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政治哲学等文化形态所具有的社会价值整合功能开始面临挑战。因此,需要对原有的制度性文化进行必要的调整或转型。“不如此,中国崛起就缺乏足够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甚至整个社会也会出现严重的‘社会失范’。” 中国文化国力的主要发展指标在世界的比重并不理想。例如,在人均受教育年龄方面,在科学论文数占世界比重方面,在本国居民申请专利占世界比重上,中国均大大低于世界发达国家。 “中国在目前不是一个文化大国,中国的文化国力也处于‘发展中’的进程。”罗建波说。 缺乏创新是中国衰落的原因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鞍钢教授提出国家生命周期理论。他说,1950年以后,中国才开始进入到现代国家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即现代经济的准备成长期。1980年,中国进入现代经济起飞阶段,即迅速崛起的时代。到2020年,中国将进入所谓的强盛期。“从这样一个生命周期来看,中国现在正处在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经济起飞阶段和迅速崛起阶段。” 胡鞍钢认为,国家衰败的根源在于不能创新、压抑创新。1820年到1950年,中印模式是一样的,都是急剧衰落的历史。作为古老的、具有农业传统文明的国家,中国和印度缺乏工业化和全球化条件下的创新动力,这是导致两国迅速衰落的原因。 他说,创新是一个国家迅速发展、迅速崛起、迅速强大的根本动因,国家生命周期的核心问题就在于能否创新。创新不只是技术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等,也应当包括文化创新、观念创新、理论创新等。 宫力说,解决中国竞争力比较弱的问题,关键要体制创新。 加强“软力量”需发展民主政治 庞中英说,在过去30年,中国在发展“硬力量”的同时,“软力量”也日益进入对外政策的议程。但由于中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软力量”的发展被忽视。现在,中国开始调整发展战略,提出“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这有助于中国“软力量”的增长。 在如何发展中国的“软力量”方面,庞中英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加快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进程,加快民主政治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国家;从上到下,继续高度重视教育,降低教育成本,建设强大的教育体系;把中国改革、发展、转型的成功和失败经验教训提高到理论的高度,调查研究其他国家对中国改革、发展、转型的经验的认识;促进汉语的世界教学,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媒体等。 中国未来战略是否应加入“文化中心” 很多与会的专家认为,基于中国目前和将要面临的情况,中国未来的战略选择应该加大“文化”的分量。 中央党校郭树勇教授说,应该提升文化成长在国家大战略中的地位,把“以经济发展与文化复兴为中心”作为中国大战略的基本内容。 国际战略所门洪华副教授则使用了“战略文化”概念来探讨中国大战略。“在当前的国际、国内情势之下,如何在道德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构建成熟的合作型战略文化,已经成为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核心前提之一。” 罗建波则强调了“文化大国”的发展战略。“苏联之所以迅速走向衰落直至分崩离析,根本原因不在于美国的冷战政策,而主要应归咎于它的文化,主要体现在政治哲学、官方意识形态、民族凝聚力等已经失去了原创的动力而日趋僵化。”他说。 重要的是,罗建波表示,中国文化有助于确保中国的崛起是以和平的方式来实现的历史责任。-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