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施润博在宝马跳芭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16:45 时代人物周报

  施润博在宝马 跳芭蕾

  -特约记者 关囡 /摄影 于楚众

  宝马在中国蕴藏着大智慧和大野心。

  面对2005年华晨宝马在市场上的不俗表现,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施润博已经将眼光放到了更远:“到明年,我们会给大家几个惊喜。” 惊喜是什么,不得而知。但施润博必是制造这些“惊喜”的重要一员。

  德国人以其严谨和古板的性格著称,施润博认为自己虽然出生于德国,却并非是一个典型的德国人,而是一个跨越过大半个地球的“世界公民”。

  没有德国人的古板,却有对艺术的挚爱,施润博至今难望20年前接受宝马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面试时,他与面试人员那番长达半个小时的有关芭蕾舞的清谈。而今秋宝马赞助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上的重头大戏——瓦格纳的四幕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也掺杂了施润博对瓦格纳这位杰出的德国作曲家和戏剧家的特殊情结。

  施润博把自己事业上的成功归结于与不同地区、不同风俗、不同理念的人打交道的高超能力,并凭借自己敏锐的观察力总结了一套中国人消费习惯的定律。此外,他还深谙一套独特的经管哲学,坚信所有领域都存在着共同的学习工具,“你要能掌握工具,就像你知道怎么钓鱼,不一定去吃鱼一样。”

  从1985年刚刚加入德国宝马的怀有鸿鹄大志的青年,到即将迈入知天命年龄的华晨宝马CEO,这位芭蕾舞爱好者寻找到了人生下一阶段的战场。

  宝马人生20年

  施润博总结说,任何一个人要对自己满意,前进的步伐就会慢下来

  “可以说宝马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我记得当时的情景,非常有趣。 我在与宝马HR人员交谈时,他们问我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之外我喜欢做什么,实际上我们谈了半小时芭蕾舞的起源、影响等,看起来与宝马毫无关系”。对德国大学毕业生来说,进入宝马公司工作是很多人的梦想,施润博也不例外,但出乎他意料的却是艺术方面的积累帮助他在职业生涯上有所斩获。

  “为什么要懂芭蕾舞?因为你不光和汽车界人打交道,还要与政府官员甚至是艺术家打交道”。 施润博认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就要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才能引起他们谈话的兴趣,这就要求很多人必须成为通才,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本领。“如果无视别人的需求,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地讲,你也得不到你想要的帮助,就像中国人说的对牛弹琴。”

  施润博1985年毕业于位居德国第二位的大学——慕尼黑大学,它是德国历史最悠久,文化气息最浓郁的大学之一,这种气氛培养了施润博对芭蕾舞等艺术的热情、教会了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并给予了他健康的体魄。

  “我在慕尼黑大学学习的是商务管理和信息管理两个专业,对我来说,在大学里最重要的是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这是无论你学习哪种专业都要掌握的方法,我想这是一个大学能提供给学生最重要的东西。将来无论学生到哪个行业都不重要,但一旦他们掌握这种方法,就可以灵活运用于各种职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非常有作用”。1957年5月7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的施润博说。

  施润博在大学时代非常重视体育运动,以保证良好的身体。凯撒大帝的名言“只有好身体才有好头脑”至今仍被施润博日以践行,正所谓“好身体才可能在公司有好表现”。

  挤进宝马

  作为慕尼黑大学的高材生,施润博1985年一毕业,就进入宝马公司,但过程远比旁人想象的艰难。当时宝马起动了一个“优秀青年人才招聘计划”,从德国各大学校成千上万的毕业生中挑选16个优秀学生到宝马工作,时年27岁的施润博即是其中一个。宝马安排他们在设计、销售、生产等各个领域分别实习18个月,目的是考察他们在单独领域和跨领域的表现情况,以及与不同团队的合作精神和最终的结果。

  这繁琐和漫长的筛选过程至今仍让施润博感觉颇具挑战性。“这次实习要求我们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展现良好的适应能力和灵活变通能力,同时还要取得最好的结果。”

  宝马这样严格的人才引入制度确实让人憾然,而结果亦证明正确。当时全国各大学毕业生中遴选出的这16个人,现在都已经随着公司的发展,走到了宝马集团全球的高层位置,其中就包括如今坐拥华晨宝马CEO宝座的施润博,之前他负责管理宝马在德国市场的所有销售分公司,这也是宝马在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

  “要求你有能力找正确的人做正确的工作,这一直是宝马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施润博如是说。

  忠于宝马

  华晨宝马CEO施润博与奥迪执行总监何闻山同时于今年2月宣布就任是年初汽车界一项重大的人事变动新闻,也标志着宝马与奥迪之争全线升级。何闻山曾对《时代人物周报》表示:“虽然我还不认识他(施润博),但我想我们会成为好朋友,可以一起喝咖啡、聊聊天。”

  而更有趣的新闻是,何闻山现在的老板魏勒(Mr. Wyler)原来曾是施润博的老板。他在2年前是宝马董事会成员,现在已转至奥迪担任德国市场和销售总监。

  汽车界的高层变动非常有趣,施润博对此表示了赞同:“人事变动是有趣的发展,因为人员流动能带来汽车行业更大的透明度,说明很多汽车厂家努力向更好的厂家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其实这会使市场扩大发展,并带来汽车工业技术的进步,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从长远来看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很好的事情。”

  汽车界关于高层的人事变动是不绝于耳的话题,每一次都能吸引业界和传媒的眼球,因为人的问题是整个世界的根本问题。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施润博却从1985年开始到现在,在宝马一干就是20年。

  谈起对宝马极高忠诚度的原因,施润博的眼神中透露着追忆往昔的感情:“首先应该归结于宝马品牌,这是一个让人充满激情和活力,同时又很高尚的品牌理念和企业文化。宝马公司为我提供了在不同领域工作的机会,从财务、生产、设计、零售、批发的管理工作到领导金融服务公司,我都有了宝贵的体验。其实,在汽车行业里,一个人涉足各个领域并且都做到最高位置,是很不容易的。真的是宝马给我机会可以施展才华。”

  转战中国

  施润博于2005年2月正式就任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之前在西德、东德、英国、加拿大、美国、巴西等各个市场工作过,有丰富的市场销售经验。

  “当时是宝马集团负责全球市场销售的一个董事给我打电话,问我愿不愿意来中国工作。谈话开始时这位董事还向我表示道歉,因为我的工作已经在全球调动过六七次了,包括从西德到东德,它们之间的差异之大甚于两个国家。刚开始,我非常惊讶这次新的任命,但后来更多的是兴奋。其实我很感谢他又给我这样一次宝贵的体验机会,来中国任职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当时的施润博担任宝马德国市场销售分公司总监,负责宝马在德国18个零售销售分公司的业务,这18个销售公司管理着全国65个销售网点的众多经销商,施润博手下共有7000多名员工。

  “2002年,我从位于巴西库里提巴市的Tritec汽车有限公司(宝马集团与戴姆勒-克莱斯勒的合资公司,主营发动机)回到慕尼黑后,就开始担任德国市场销售分公司总监。我做这个工作才2年,时间还很短,我没想到又将有调动。”

  施润博来中国前的心情很激动,因为“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正在崛起,是全球重要的大市场”。同时他又有些担心,因为毕竟没有近距离地接触过中国的广阔市场和浓厚文化。施润博为此在临行前做了必要的信息准备,来到中国后又读了一些关于市场、文化和历史的书籍。他却发现,原来中国的状况与外界的报道有很大区别,只有涉身处地才能感觉到真实的一面。

  入乡随俗的待人之道

  施润博引以自豪的,是他高超的交往技巧与对各国历史文化的强烈好奇心

  施润博认为,慕尼黑大学给他最重要的影响就是社交能力的培养。“无论是与各种风格的教授,还是不同年龄段的同学打交道,都需要一定技能。这是在大学日常学习之外我感触最深的事情。后来做了跨国公司的高层,在与人打交道时首先要尊重各国不同风俗、习惯和文化,在此基础上作深入交流,想办法把大家的不同理念结合起来。这是我工作中的强项所在。”

  施润博出生和成长都在德国,对外界对德国人固执、呆板性格的刻板印象不以为然,“其实跟德国人相处时间长了会发现,他们是蛮热情很可信的一个民族。德国的文化传统决定了德国人做事比较严谨认真,这样人们就会认为他们死板。”

  施润博已经在全球过半的国家工作过,因此他自称是“世界公民”。“在不同国家工作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开拓视野,以更乐观和宽容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这点对于一个跨国公司的高层非常重要,他可以把不同信念和不同文化的人聚集在一起,领导他们取得成功。”两德统一以后,施润博曾在宝马位于东德的工厂工作过,在那里学到了如何跟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相处,施润博甚至认为两德之间的差异甚至比两个国家之间的差异还要大。“由于不同社会制度带来完全不一样思维方式,为了共同目标,大家相互之间必须要进行磨合和加强理解。”

  施润博最引以自豪的是他能够对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保持很强的好奇心,并且给予充分的了解和尊重。“我到哪里去,就要了解哪里的文化,我会研究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学习他们背后隐藏的是什么,为什么他们的反应会是这样,这些能使我更快地理解市场。我和当地员工聊天时,他们常会奇怪地问,你怎么懂得这么多?我们在这里都生活了几十年还不知道呢。”

  这就是施润博要达到的效果,甚至先于当地人掌握当地的“性格”。华晨宝马一位经常伴随施润博身边的员工告诉《时代人物周报》:“施润博经常和我讲他眼中的中国人做事是怎样的,然后再问我是不是这样。比如他曾说,在中国,应该当着别人的面说另一个人好话,而不是坏话,并且你如果自己夸自己会遭至反感。他很敏锐,能够感觉细微的差别。”

  施润博自信于他能迅速感觉到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在拉丁美洲,男人之间如果相互熟识就可以贴一下脸以示问候,但在中国就肯定不行。不同的身体语言代表不同文化,尊重文化基础上搭建联系才能取得成功。再比如每个人都有安全舒适区域,中国的安全舒适区域肯定比拉美要大。如果你不遵守它,你就有损习俗,就有大麻烦。对公司高层来说,掌握这些沟通交流技巧,才能领导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员工为企业工作。要尊重社会个体价值,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个人的才华,才能给公司带来更多价值。”

  在此基础上,施润博已经总结出了他眼中的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他认为,中国人对产品的要求很高也很精确,并且随着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不断增加,他们变得更加聪明。消费者寻找的是能给他们感觉物有所值的品牌和产品,买产品不光要有实际用途,还要有附加价值。

  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

  如果前人已有好知识和经验,只需拿来并灵活使用即可

  施润博曾担任宝马德国本土和海外的设计、销售、财务规划和生产领域的管理职务。对于这些领域,施润博表示并无特别的偏好,因为越是站在管理的高层位置,越要全盘考虑,过滤个人喜好。

  “生产、财务、销售这些不同的领域并不是孤立的,最有意思的是各个领域的牵动和影响,比如零售发生变动就会影响设计和生产环节,我必须保持宏观视野看待发展。”

  施润博以发动机的生产为例解释了注重各个领域和部门之间联系的重要性。“在你生产发动机之前,就应想想客户的期待是什么,这个发动机要装到哪款车上,车的定位是什么,你还要把发动机的成本算好,知道它的排放、油耗、功能,以及对环境的影响,顾客是不是从感情上能够接受它,这种设计结果出来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在准备的时候,你脑子要始终保持清醒和灵活,每一步都要走对,最后才能得到最大效应。”

  施润博认为大学教育教会了他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在宝马的工作中他则总结出了一条原理:学习的工具是一样的,在财务、销售、生产等方面都在运用同样的原理。这个原理和工具就是在任何领域都要保持机构、人员、费用的精减,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效果。

  “比如,生产工厂要追求以最小的费用得到最大的效益,整套生产流程设计需要最优化,不能让工厂产能50%闲置。原理是通用的,也同样可以用到销售上,你要有很好的零售和批发系统、经销商结构和售后服务,这都是链条,要组织好。”

  施润博打了个比方:你应该掌握工具,就像你知道怎么钓鱼,不一定要去吃鱼一样。“如果你能把这个工具灵活运用于不同领域就会有好结果。 但设计环节与其它几个领域比如生产和销售不同,因为设计需要很大投入,却未必每次能得到好结果,但是这种投入又是成功必须的。”

  施润博对经管心得侃侃而谈,却并不认同将它奉为自己的经管哲学。“不能说完全是我的哲学,是我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如果前人已经有很好的知识和经验了,为什么还要费劲自己再发明什么呢?你只需要把别人经验拿来能加以灵活使用即可。”

  这就是施润博的拿来主义。在他看来,很多人在各自领域都是非常精通的,应该保证信息在公司内畅流无阻,保证大家都去共享信息和知识。 他希望企业的员工是不断学习型的人,企业也是不断学习型的企业,这样才能不断吸收新的知识。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