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诺基亚的运动员赵科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16:49 时代人物周报

  诺基亚“运动员”赵科林

  -本报记者 林玲

  “我喜欢每天迎接新的挑战,每项工作都要求你拥有新的战略或新的技能组合。”诺基亚高级副总裁赵科林在工作中总是充满激情。这个身材高大、褐色眼睛的澳大利亚人把
自己定义为“多面手”,在一次次挑战中,他不断地超越和完善自己。

  从1992年任诺基亚移动电话澳大利亚区市场经理开始,赵科林的人生轨迹让他自己都有些意外。

  经验来自诺基亚

  “我已经在中国居住了11年,这是一件令我非常吃惊的事,我年轻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过”。尽管赵科林还不怎么会说中文,可如今的他也算得上一个“中国通”。

  这个“意外”以及随之而来的收获都来自于诺基亚,就像赵科林自己描述的那样:“我个人是伴随诺基亚的成长而成长的。”

  赵科林曾经在

澳大利亚和英国的不同的电信公司里任职,历任通信工程师、产品经理、客户经理等角色。

  拥有丰富从业经验的赵科林于1992年正式加入诺基亚移动电话公司,从产品经理做起,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澳大利亚区市场部经理。正是在这个职位上,让他的工作能力得到突显。在此期间,他对提高诺基亚在澳大利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领先地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乱世出英雄”,赵科林总是在一个个逆境中证明自己的领导才能。在诺基亚里工作得越来越出色的赵科林又碰到了一块硬骨头,凭着强有力的市场背景,赵科林被派驻台湾,担任诺基亚移动电话台湾区总经理,负责诺基亚移动电话的销售、市场及所有的运营。

  那段日子,在赵科林看来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困难的时候,“刚来到台湾的时候,诺基亚的市场占有率只有一位数,公司里也只有一个人,而我又很年轻,没有太多的管理经验。但竞争非常激烈,当时,摩托罗拉和爱立信公司的市场份额均超过30%,并且因为我没有经验使这些困难放大了许多倍,真的是一段很有挑战的经历”。也许印证了中国那句老话,“初生牛犊不怕虎”,诺基亚于1999年成为台湾市场的领先者,市场份额超过了30%,并且从那以后,诺基亚在台湾一直保持首选品牌的地位。这三年时间,让赵科林受益匪浅:“这段经验使我作为个人和一个经理都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成长,并为我以后迎接在中国大陆更大的挑战打下了基础。”

  发飙大陆市场

  一个有过不错战绩的职业经理人曾这样感叹:“职业经理人的一生都是在摸爬滚打中度过的,要想保持战斗力,那你就不要指望有享受的时候,而成功也就是在一次次的逆境中胜出。”赵科林作为一个标准的职业经理人也有着这样的经历。

  四年前,诺基亚在全球多个市场都保持了第一,唯独在中国大陆市场,却落在了对手后面。赵科林再一次“受命于危难”,诺基亚移动电话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成了赵科林的新头衔。而从2004年1月1日起,他就被任命为诺基亚高级副总裁,负责大中国区客户及市场运营。

  “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时候就是在2004年1月,诺基亚获得中国大陆市场份额第一,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挑战的市场。我们的好成绩每个月均保持下去,一直到现在。而过去我们只有一次在中国大陆市场成为第一,并且只保持了两个月”。面对《时代人物周报》,赵科林的欣慰与激动溢于言表。

  2005年,诺基亚进入中国整整20年。据诺基亚预测,2005年全球手机市场的增长份额是10%左右。赵科林对《时代人物周报》分析:“我们在中国的发展情况非常乐观。诺基亚中国现在已成为我们公司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诺基亚在中国的移动终端销量在第三季度较去年同比增长87%。这主要得益于:我们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适合本地消费需求的丰富的产品系列;诺基亚强大的品牌效应和有效的市场推广;分销网络的进一步强化,包括继续向更边远的农村地区延伸。”

  就是喜欢赢

  在斯皮尔伯格的大片《少数派报告》中,2054年使用的那款“酷到底”的未来概念型通信设备,就是诺基亚的首席设计师为其专门设计的。

  赵科林同样很“酷”。他说自己年轻时特别喜欢“铁人三项”,除了高尔夫、跑步、摄影这些几乎人人都喜欢的爱好,“铁人三项”让他显得有些与众不同。“我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而这项运动要掌握三项不同的技能和别人竞争,自行车和跑步我做得很好,不过游泳不算太好,我那个时候非常苗条。我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人,我喜欢和别人竞争、比赛,我喜欢赢。”

  把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的赵科林认为,运动上的一些技能和普通的管理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一定需要有竞争的能力,而且是多方面、多功能的选手,就像铁人三项,必须三项都好才能赢,单项好不能赢。在中国市场这么一个复杂的环境当中,你需要擅长很多方面的技能,你才能去赢得这个市场。”

  赵科林同在台湾相识的太太和两个小女儿一起住在北京。“我越来越觉得这儿像自己的家了。建筑、饮食、服装,这里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平时工作太忙了,希望有多一些时间陪伴家人”。

  赵科林说:“在一定程度上,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欣赏优雅事物

  赵科林跟诺基亚血脉相通,收集时尚和优雅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诺基亚丝毫不敢懈怠,致力创造经典。赵科林对《时代人物周报》分析了诺基亚在中国的前景,还有他跟诺基亚不可割舍的情愫。

  时代人物:诺基亚在手机市场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赵科林:我们在中国成功的因素归结起来主要是在四个方面做得很到位:在新产品的设计以及产品质量方面;在市场运营和营销手段方面;在品牌建设方面;在渠道建设方面。只有把以上几方面都做得最好,才能赢得并保持市场第一的位置。

  目前,我们和竞争对手之间的距离其实挺远的,应该说我们在中国第一的位置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很有信心把和竞争者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扩大。

  时代人物:诺基亚推出的大部分手机都有MP3功能,这是否意味着这是诺基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在创新方面,诺基亚还有哪些想法?

  赵科林:我们认为音乐将是手机非常重要的功能。诺基亚音乐手机的存储量会很大,它融合了数字音乐和手机的一些基本功能。音乐手机让大家有更多的时间来欣赏手机里面存储的音乐。除了传统音乐本身,我们还会有更多与音乐相关的享受,比如手机铃声的存储和下载。

  诺基亚的设计是一个全球化的团队,成员来自二十多个不同的国家。他们经验丰富并从事不同的专业设计领域:工业设计、色彩及材料设计、平面设计、结构设计及设计研究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团队专门从事时尚调查。我们总是在收集全球最新的时尚新闻,找寻有价值的时尚信号。时尚资讯往往会激发新的设计灵感甚至一场新的设计革命,这样诺基亚的设计才会不断地创新和引导时尚。

  时代人物:高端手机的部分功能已经越来越接近专业数码产品的性能,是否意味着未来的手机会变成电话、相机、MP3甚至摄像机的结合?在你看来,诺基亚在将来是否也会成为数码产品的竞争对手?

  赵科林:这个问题在诺基亚来看是数字融合的战略问题。诺基亚也看到了数字融合方面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我们看到各种数字行业融合,包括刚才提到的音乐、游戏、图像、电子邮件,以及今后的电视手机、

数字电视等。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在移动性上,我们会把这些都给融合在一起。至于竞争对手,各个行业的竞争对手将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的强项是在移动性,我们还会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

  时代人物:中国市场是一个非常大、非常复杂的市场,外界评价你的一大成就“就是帮助诺基亚建立起了多层次、多渠道的立体化分销体系”,在这方面你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赵科林:有一点非常重要,你有很好的计划,你怎么去执行。这个对所有的企业也都是关键性的。

  时代人物:诺基亚一直很注重团队精神,如何搭建一个好的团队?

  赵科林:在诺基亚,我们极其看重团队的精神和作用。团队的价值和作用贯穿在我们公司的文化和日常工作之中。我对自己的期望很高,对工作要求也很高。对工作团队的要求也是一样。今天诺基亚能够成功,团队的执行能力至关重要。我不喜欢级别差异,喜欢对所有团队成员一视同仁并允许他们自由发表意见。我不顾忌挑战传统,承担风险去做一些被视为很新鲜的事物,这也是诺基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代人物:在诺基亚工作了十多年,在你心目中,诺基亚是怎样的形象?如何描述你和诺基亚之间的关系或者感情?你个人有些什么收获或启发?

  赵科林:在我看来,诺基亚与其他公司的最大差别在于它的人性化。这一特点体现在很多方面,如诺基亚的产品,我们对待客户的方式及在公司工作的方式等。我们说诺基亚是“科技以人为本”,但其实它有更深的含义,人性化已经深深地植根于诺基亚的公司文化当中。

  我与诺基亚的感情首先来自与公司里面的同事。我在公司的十几年始终是在同朋友及同事们建立友谊。我们共同经历了许多挑战,共同成长。这其中包括每一个人,如我在芬兰的老板们,但我更多的是指我在亚太区尤其是在大中国区的朋友们。我想团队的成功充分证明了我们的成长。

  我与诺基亚的产品也有很深的感情,我为它们成为创新、设计及品质的象征感到自豪。当有朝一日我离开这个圈子,我会非常自豪地向别人展示我使用的诺基亚手机,因为它是一种证明,说明我有能力拥有品质产品,说明我紧跟最新潮流,说明我欣赏生活中优雅的事物。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