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2500名市民昨参观东海大桥港区码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08:11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张艳

  昨天一大早,浩浩荡荡的锦江车队载着2500多名上海各界市民代表驶过绵延的东海大桥,直抵洋山港二期码头。迎着清冷的海风,他们在东海大桥上流连,在码头上举头仰望,纷纷发出这样的感叹:“多么雄伟的工程,多么伟大的建设者,让我们为伟大的祖国而自豪!”

  48辆大巴士,载着两院院士、全国劳模、师德标兵、莘莘学子、动迁居民等共计2500多名上海市民,鱼贯而上来到东海大桥和洋山港,他们中相当多的人都是第一次来此观瞻。今天还将有52辆大巴载着2500多名上海市民奔赴洋山港,17、18日将有5000名上海市民去洋山港参观。

  全国劳模徐虎乘在1号车上,在东海大桥K14平台上,面对浩瀚的大海,他不由得感慨:“东海大桥仅仅用了3年半的时间就告完工,体现了上海的速度,这是

上海人民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完成的又一社会主义建设奇迹。洋山五种精神是上海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担任西部集团物业总监的徐虎三句话不离本行,对于东海大桥,他最关心的还是管理,他说大桥管理和
物业管理
有所不同,但科学的精神是一致的,东海大桥管理得好,完全有可能使用到120年,150年!

  在江南造船厂工作了38年的焊接工刘维新,对洋山港的建成别有一番切身感受,他告诉记者,原来江南造船厂不敢造8万吨级以上的船,因为8万吨级的船造好后必须得等到退潮时才能出港,他记得当时还有人爬上桅顶,看会否撞上杨浦大桥,现在洋山港平均水深15米,“我们要造多大的船就可以造多大的船。”

  下午2时许,4辆大巴载来了海事大学的150余名参观者,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顾丽亚用了更为专业的眼光来评价这个现代化大港:“完全靠人工填海造就的港口,机械设备如此完备齐全,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面对港口未来的发展,她结合自己的专业侃侃而谈,2007年海事大学将搬迁到洋山港附近,其高效的管理、高水准的机械设备对用人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港区已经招收了相当一部分她的学生到此工作,她正在和港区商量成立“实训基地”。

  站在二期码头的平台上,面对正在作业的巨型桥吊,中科院上海光机所院士林尊琪仰头注目片刻,想起了去年他参加终审的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的一则案例,那是使用在桥吊和龙门吊上的一项高新技术,能使集装箱前后左右无晃动地安放到集卡上,其精度达到几厘米。现在看起来,这项技术已经很快使用到了这个现代化港区之内。他为港区现代化程度之高而深感自豪。

  由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市建设党委、洋山深水港指挥部联合组织开展的“上海市民看洋山”活动昨天上午正式启动。劳动模范、建设功臣、科技工作者、大中小学生等社会各界万余人将分批参观东海大桥、洋山深水港区。本报记者金昊摄

2500名市民昨参观东海大桥港区码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