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洋山深水港即将开港专题 > 正文

领军人物谈“洋山之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09:00 解放日报

  

领军人物谈“洋山之宝”

  嘉宾:

  上海市深水港工程建设指挥部港口分指挥部指挥 归墨

  上海市深水港工程建设指挥部大桥分指挥部指挥 黄融

  洋山深水港工程,短短三年半内,在海上建成了一个占地约 1.5平方公里的现代化码头,一座长达 32.5公里的跨海大桥。这在很多业内专家看来,都是一个奇迹。洋山会

客厅为此请来了洋山港区、东海大桥建设的“领军人物”———归墨和黄融,请他们谈谈什么是洋山建设中最宝贵的资源。

  来自各地的建设者是最宝贵财富

  记者:洋山深水港明天就将正式开港,实现“港开桥通”。在过去三年多里,两位指挥了千军万马。你们觉得在工程指挥中,最不可缺的是什么?

  归墨:要建造一个工程,不可缺少的东西太多了,科学的技术、无私的精神……哪一个不重要?洋山深水港工程建设伊始,“世纪精品”的建设要求就已经明确,如果不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日夜奋战,工程进展就不会那么顺利。从这个意义上说,来自各地的人才,是洋山港建设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

  黄融:洋山深水港建设不仅在技术上面临着诸多世界级难题,施工条件也是前所未有的恶劣。东海大桥全线 32.5公里施工,全部在毫无遮拦的海面上展开,无风也是三尺浪。但令我们感动的是,无数建设者满腔热情而来。东海大桥指挥部,吸引了来自各个建设领域的一流人才,他们中很多都放弃了原来的领导岗位,甘愿做指挥部普通一员。中铁大桥局、中港集团、中国路桥、葛洲坝集团以及上海建工、上海城建等国内一流施工企业,都派出一流人才奔赴东海大桥,组成了一支支“国家队”。这种集聚,成为我们战胜困难的法宝。

  必须汇聚全国一流智慧

  记者:这些人才具体发挥了哪些作用?

  黄融:精英汇聚,提升了东海大桥的科技含量。东海大桥是我国首座外海跨海大桥,参加建设的设计施工人员一方面主动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技术,并将各种专业技术在东海大桥进行“大集成”。各类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先后在水动力、桩基、船幢、抗风、结构受力等方面进行了不下 30次试验,施工企业各自发挥所长,实现了大海中打桩、大型预制件运送、混凝土防腐等十项创新。

  归墨:洋山港一期工程吹填沙高达 2500万立方米,其码头集装箱堆场原来是水深 20多米的海中汊道。从过去的负 20多米,到建成后的正 7米,我们等于在海中筑起了一道约 30米的“高墙”。如何保证这堵“海中高墙”稳固?怎样防止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诸如此类,都是新问题。所以,建设洋山港,决不是哪一家设计院、哪一位专家可以单独承担的,必须汇聚全国第一流专家和建设者的智慧,还要借鉴国外专家的“外脑”。

  “领军人才”很是“吃香”

  记者: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建设已经结束,建设者们现在忙些什么呢?

  归墨:一期工程只是整个洋山深水港区建设的一个序曲。现在,参与一期工程建设的不少精英们,继续在二期工程中挑重担。而且,洋山深水港带来的后发效应巨大,参与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企业,在此后的港口项目招投标中屡战屡胜,不少参与工程的建设者,已经奔赴全国各地,在新的项目中担纲重任。

  黄融:按照市领导提出的东海大桥要“出工程、出人才、出成果”的要求,大桥分指挥部在东海大桥建设中,专门制定了青年后备干部培养办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将青年后备干部放到条件艰苦的工程建设第一线担任项目经理。如今,一批年轻人已经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项目经理。建设完东海大桥后,东海大桥指挥部的原班人马将赴上海长江隧桥工程,继续发挥作用。

  东海大桥的建设是我国桥梁建设史一座里程碑,掀开了我国跨海大桥建设的新纪元。杭州湾大桥、青岛黄岛大桥、珠港澳大桥等,有的已经开建,有的正在规划建设,参与东海大桥建设的施工人员,现在很是吃香呢。

  王志彦 本报记者 张奕

  相关专题:洋山深水港即将开港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