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分析实现小康的途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0日16:22 《小康》杂志 | |||||||||
2005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同志在2005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做主题报告,报告题目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 郑新立:同志们,由小康杂志社主办的2005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对推进我国全面小康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会议组织者的安排,我想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为题做一个发言。
我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难点在农村,农村小康的难点又在于农民收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对照全面小康定量的指标,我们做一个分析可以看出,到2020年,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小康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的广大农村,距离全面小康的目标还有不同程度的差距,有的地方差距还相当大。差距最大的地方一个是农民收入,收入水平在农村地区差距在拉大,不仅是城乡收入在拉大,农村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也在拉大。去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3.2:1,尽管近两年,农民人均支出收入的速度有所加快,但是仍然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如果这种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状况在“十一五”时期不能够加以遏制,加以改变的话,有的同志预测,到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可能要扩大到4:1,甚至更大。如果出现这种状况,我们对几亿农民确实是不好交代的,根据世界银行他们介绍的各个国家一般的情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2:1以上的就不多,属于城乡收入差距比较大的一些国家,合理的状况应该是在1.5:1这样一个水平可能是比较合理的。如果说到2020年实现了全面小康了,城乡收入差距在4:1以上,无论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所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成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今后15年,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 第二是基础设施落后。现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生活质量的差距,集中表现在基础设施这个方面的差距,长期以来我们城镇的人口,交通,供电,供水,教育,医疗这些都是国家财政拿钱给修的,提供的这些基础设施的服务。但是农村农民享受不到,农村的基础设施,国家很少投入,很大程度上是靠农民自己积累,自己拿钱。所以现在乡村的道路状况比较差,特别是山区边远地区,交通更是不方便,农村自来水的普及率只有35%,供电我们在“十五”时期,通过加大农村电网的改造,现在绝大部分的问题解决了,但是还有一些个别的地方还需要完善。所以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农村小康的一个突出的问题,第三个是公共服务,主要是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在这方面,我们国务院最近正在抓紧采取措施来解决,渴望在“十一五”时期有比较大的进展,但是现在从现状来看,城乡居民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也是很大的。所以改变农村公共服务落后的状况,也是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 下面我讲第二个问题,把基础设施投资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温家宝总理最近在几个地方讲话,反复的强调,要把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尽管有一些同志还不太赞成,但是我认为家宝总理提出的这个要求非常及时,非常重要。前七、八年,我们通过发行国债,扩大内需,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重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该说我们城市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地级以上的城市,无论是沿海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现在来看,都很象样了,很漂亮,但是城乡的差距,基础设施的差距在拉大,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根据最近人民银行统计调查司有一个对全国四个特大城市投资结构的调查,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已经占到这十个城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左右。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上一般的规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一般应当保持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5%以下比较合理,超过15%,像我们达到30%这样的水平,就容易引起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基础设施的投资往往是政府财政的投入和财政担保,银行贷款的投资来建设。对于这些投资形成的建设项目,绝大部分不能够用收费的方式来还贷,所以说投资的风险就压了在政府,压在了财政,压在了银行,如果你这个规模扩大,就会使财政、银行,特别是财政背上沉重的包袱。 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来讲,投入相差也非常悬殊,如果按30%的比例,我们一年现在8万亿的投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至少有两万多亿,而农村的基础设施投资有多少呢?一年也就是两、三百亿这样的数字。国家发改委搞的六小工程,对农村六小工程的投资是非常非常有限的,跟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相差过于悬殊。所以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的要求,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要把投资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这是一个投资方向的战略性的转变。当然这里边还有很多具体问题要解决,投向农村,刚才讲了资金怎么收回,资金怎么筹集,这都是很多具体问题。 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对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提出要求就是在“十一五”时期,我们要突出的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十一五”时期整个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总要求。这里边的一个重点之一就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的状况,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我的看法主要是有四个重点,第一就是乡村道路,这些年来,我们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县和乡基本上都已经建起来了,乡到村大部分也建起来了,“十一五”时期应该把重点放在乡到村的道路的硬化和村到村,以及村子里面到户的硬化。农民现在的运输工具都机械化了,一般的家庭都有一个农用车和拖拉机,下了雨以后到处泥泞出不来村子,把农村的道路硬化,改善它的交通条件,这是农民当前非常渴望的一件事情。而做这件事情,现在看来投资在政府通过“十五”的投资,鼓励农民出工出劳是可以解决的。前两个月我到江西赣州去调查,赣州市搞新农村建设已经一年多了,赣州农民人均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了2500多块钱,他们搞乡村道路建设搞的非常好,政府对每一户提供五、六袋水泥,免费给农民,农民把公路接到自己家门口,农民需要自己修路基,经过验收合格之后,政府把水泥发给你,你不搞路基政府就不给你水泥,农户为了要到政府几袋免费的水泥,就加班加点,牺牲休息的时间,他到山上拉一点沙子,把自己的路基修好,他自己方便,有积极性,政府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不花多少钱,但是现在我们水泥的生产能力,尽管达到10亿吨了,全世界第一了,但是但是现在仍然有30%在闲置,通过政府招标采购价格比较便宜,比较稳定,一户提供给他几袋,免费提供给他,就能把农民道路硬化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第二是饮水安全,现在还有两亿多人口饮水质量不合格,需要通过打深水井,从远处引水来解决,这个要在“十一五”重点解决。另外就是自来水,自来水应该作为一个重点加以普及,现在还没有引起我们全社会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现在全国自来水普及率35%,农村的自来水普及率只有25%,而在我们中国南方很多地区,普及自来水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关键是我们要去组织。这我也是在赣州看到的,一个村子有一个水井,现在水井上搞一个变频式的水泵,加一些PVC管子,加一个水龙头,就可以把自来水的问题解决了,不用像过去那样搞一个高位水塔,搞一个蓄水池,搞净化,不需要这些投资了,投资可以大大下降。变频水泵一个1500—2000块钱,这是福建的乡镇企业生产的,水泵跟水龙头连接起来以后,如果各户都开水龙头的时候,水泵运转速度比较快,积水量比较大。如果没有一户使用,大家都关闭的时候,水泵自动就停了,这叫变频式水泵。如果有一个一百户的村子,一户拿50块钱,可以提供五千块钱,拿两千块钱买水泵,架在水井上,三千块钱买水管,买水龙头,这样自来水的问题就解决了。有了自来水以后,农民就可以买洗衣机了,就可以把旱厕所改成水冲式厕所,可以搞一个水龙头,在南方夏天叫冲凉,白天干活儿回来可以冲一个凉水澡,洗一个淋浴了,卫生条件就大大改善了。所以这件事情你政府给一点钱干的更好,你不给钱组织一下也可以干,很简单的事情,可以把我们自来水的普及率大大的提高。 第三就是清洁能源,要大力普及沼气,沼气现在我们农业部有十亿元的补助资金,搞一个沼气池大概是两千块钱,我们国家补助一千块钱,农民自己拿一千块钱,有了沼气以后,农村可以实现人畜分离,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了。另外凡是搞了沼气的,他把猪的那个什么传染病在发酵池里烧死了。另外沼液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这个要加大扶植的力度,如果我们政府能够一年拿一百亿,二百亿,争取“十一五”,2010年十几年的时间,把沼气引进了,对农村就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我们保证沼气燃气热水器加到水龙头上,加到淋浴上面,农民就不仅可以洗一个凉水澡,还可以洗热水澡。朱容基总理讲过,让农民一个礼拜洗上一次澡,这也算是小康了,如果有了沼气的燃气热水器的话,农民每天都可以洗一个澡,生活质量大大改善了。所以说这样的事,我们政府不用很大的投资,跟农民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加以推广,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 第四就是环境卫生,农民加强住房建设,加强几大件都有了,但是卫生很差,农村到处是脏乱差,所以很多地方搞的叫四清四改,清垃圾,清污水,清路障,清瘀泥,改水,改厕,改造,改圈,通过这样改变农村的环境卫生。我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在近期,重点把这几件事搞好,为农民办大好事,赣州他们这样做了以后,农民感谢的不得了,说这是共产党土地联产承包以后给农民办的第三件大好事,在那样的地方搞的很好,全国农村多数的地方都可以来组织,把这件事情给农民办好。 另外就是公共服务,一个是义务教育,一个是合作医疗,一个是社会保障。义务教育我们从明年开始首先对西部地区的农村免收杂费,后年整个中西部的农村都可以由中央给予补助免收杂费,中部地区由地方财政自己来解决,明后两年,我们就可以做到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困难的家庭给免费课本,住宿学校的,学校给食宿补助,这样就可以做到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交费。 “十一五”时期义务教育国家加大力度来普及,合作医疗根据现在试点的情况非常好,根据试点的经验,不在于这个地方农民收入水平怎么样,我们西部一些地区,一些县搞合作医疗,照样搞的很好,关键是你这个合作医疗制度的设置,这种设计对于农民要有吸引力,特别是从明年开始,国家财政要加大对农民合作医疗的投入,中央财政20块钱,地方财政出20块钱,个人只要拿10块钱,就可以建立合作医疗制度,设计制度的时候,这10块钱自己拿着,看点小病,做一点体检就花完了,40块钱作为大病统筹,你有了大病了就可以享受到了,可以把这10块钱作为看小病花掉,40块钱作为大病时使用。卫生部正在做计划,争取到2008年能够在全国80%的农村地区推广得到应用。实施中间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要积极予以推广。 第三是社会保障,国家提倡对有条件的地方,农村也实行低保,浙江省是全省范围内第一个对农民实行低保的,对农民的无保户要集中,想办法给他供应,有的地方把无保户集中起来盖一个养老院,使他们老有所养,对困难的特殊家庭实行救助制度,这些要进行积极的推广。在“十一五”时期乃至到下一个,2020年,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两个突出落后的方面能够加大投入,改善了农村的面貌,这样对于实现小康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第三个问题我想讲一讲借鉴韩国经验,建立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机制。今年5月份在起草“十一五”规划建议时候,起草组让我带队到韩国去考察他的新农村建设的经验,考察团有财政部的,有建设部的,有人民银行的等同志,通过考察确实是开眼界。去之前我自己有一个固定的认识,总认为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间,城乡发展差距的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是一个必经的阶段,过了这个阶段可能就好了,逐步缩小了。但是到韩国一看,不存在这样的阶段,韩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开始加快工业化的进程,到去年为止,30多年的时间内,城乡经济是同步发展的,城乡居民收入是同步提高的,去年韩国人均GDP是140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1:0.94,在这30多年的时间内,城乡居民收入始终保持在1:0.8到0.9,而且在短时间内曾经出现过农村的人均收入超过城镇居民收入。韩国人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做到这一点呢,经过我们考察团反复的考察,专家强调,政府官员强调,最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韩国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就提出要搞新农村建设,政府拿出财政支出的1%,通过购买收入,主要是水泥、钢筋提供给农民,让农民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韩国还有一个很好的机制,就是政府的投入,通过政府的投入来调动农民,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积极性。70年代初期的时候,韩国政府就公布了农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20个项目,建自来水,道路民用化等等这些项目,当时韩国的基础设施很落后,比我们还要落后,60年代末,70年代初,住草房,点油灯,一天吃两顿饭,农村的状况很凄惨的。后来他们说,新农村建设,先要把草屋顶换掉,这是贫穷的标志,换成瓦顶或者是采光玻璃的,这一类的项目只要村里面定下来办,村里面选一个新村建设指导者,可以是村长,60%以上都不是村长,另外选一个有经验的,有威信的人作为新村建设指导者带着大家一块儿干,大家民主决策,同意干什么以后,把这个项目报乡里同意,再报到县里,然后就开始把政府补助的水泥、钢筋发给你,让你搞。第一年搞完之后,评估的结果,50%搞的比较好,50%搞的比较差,有的甚至没有搞,把政府分的水泥卖了钱分给农户了。50%搞的好的增加一倍的水泥继续支持,搞的不好的就不予以支持,而且分成四大类,有一个大牌子放在村庄里,激励农民自己去改变自己。 比如说建变电站,有一个跟五是大的便点站很远的村子,人家搞的好,有一个跟便点站很近的村子搞的不好,我宁可舍近求远,先把远的地方建一个变电所,给你送电,这样形成了激励机制。另外强化公务员的责任,县乡两级公务员,一个公务员义务指导四个村的新村建设,你指导这个村的新村建设搞的好,马上就可以提拔,搞的不好,就给你调到边远地方。所以他形成了一种机制,新村建设突出的是一种精神运动,勤勉自主合作,把这四个字刻在石头上。我们到那儿去了以后,早上六点半就得起来跑操,喊口号,精神运动,到晚上十一点这之间不停的进行讨论,一个屋子上下铺住几个人,连一个凳子也没有。就在这个培训班上有公务员,有新村建设指导者一起制定新村计划。这样搞的结果,农村面貌变化比较大,以后新村运动成为韩国的精神运动,由农村推广到城市,后来韩国提出民族自立,事业报国等等这些精神都是从新村运动延伸出来的,成为韩国工业化、农业化重要的精神支柱。 看了以后,我们考察团出了两个成果,一个是关于韩国新村运动的感悟,第二是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我们应该把韩国干得更好,我们也有条件比它干得更好,“十一五”时期我们加大投入,形成一个机制,通过政府的投入引导农民同工同劳,形成一个机制,自己供求改善自己生产生活的条件,农民的积极性很容易调动起来,可以有大的量化。除了政府财政的投入以外,还要鼓励社会各界,特别是鼓励城市里边的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包括我们新闻出版单位,大力支持农村的建设,包括各种支援的行动,对口帮扶等等办法来帮助新农村的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搞的比较好的这些地方,今天在座的都是新闻界的同志很多,我建议你们到那儿可以总结他们的经验,树立一些榜样,这样的话,可以自己动手改善自己的条件,像江苏的赣州,还有湖北的恩施,恩施他是整合政府的资金,现在我们国家一年给农村的建设资金也不少,三千多亿财政资金,但是分散在各个部门,像沼气是在农业部,卫生厕所的改造,改一个卫生厕所补助两、三百块钱,这是卫生部下达的,六小工程的建设是国家发改委下达的,资金很分散。到村,到乡,到县这一级,如果把上面来的各个方面的资金整合一下,就可以集中办几件大事,湖北恩施他们是整合资金整合的比较好,上面来的钱七千万,连续整合几年,他搞了一池三改,以沼气池为重点,建沼气池跟改服务,改厕,改圈结合起来,搞起来以后,农村面貌发生了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了大的变化,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这些都是由于实现农村的小康,实实在在的一些事情,这件事搞好了,对于我们推进农村的小康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谢谢! 相关专题:中国全面小康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