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法律与生活》主编做客解读法制新闻(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12:59 新浪网
《法律与生活》主编做客解读法制新闻(实录)

《法律与生活》主编李秀平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法律与生活》主编做客解读法制新闻(实录)

《法律与生活》编辑部主任孙欣


《法律与生活》主编做客解读法制新闻(实录)

《法律与生活》编辑吕娟


《法律与生活》主编做客解读法制新闻(实录)

主持人马骧(左一)、《法律与生活》主编李秀平(左二)、编辑吕娟(左三)和编辑部主任孙欣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12月15日,《法律与生活》主编李秀平、编辑部主任孙欣和编辑吕娟,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为网友解读法制新闻20年。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马骧: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新浪嘉宾聊天室主持人马骧向你们问好,今天上
午十点半到十一点半和大家在线沟通的嘉宾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来自《法律与生活》一本法律的杂志,坐在中间的是主编李秀平,坐在右手边的是《法律与生活》编辑部主任孙欣。左手边的是编辑吕娟,三位女士做客新浪,《法律与生活》,我看了资料,其中一点提到了你们的杂志,从钢性到柔性的转变,在介绍这个转变之前,请李主编介绍一下,您所在的杂志是什么样的杂志,面对什么样的读者?

  李秀平:《法律与生活》是1984年创刊的老品牌的杂志,从创刊至今我们坚持的方向,针对普通的读者,普通的法律人群,就是说对法律有爱好的人群,还有普通的法律职业人群这样的,所以我们的文章做的角度都是比较通俗的,我们定位就是一本通俗性的法制新闻刊物。

  主持人马骧:您带了一本杂志过来,在镜头前跟网友看一下?

  李秀平:对,这一本正好是《法律与生活》第300期。最开始是一本月刊,03年变为半月刊,一期一期排下来,这个时候是第300期。

  主持人马骧:现在看到第300期是一个特刊吗?

  李秀平:不是,也是一个正常的。

  主持人马骧:我看封面上写2005年度记忆,是一个盘点性质的,我跟大家一起看一下内容,年度记忆的封首语就不说了,第八页是停水日记:一个哈尔滨市民的四天,还有博客元年,首例博客案,还有这所监狱,住宅在最美的湿地,咱们从这三个说起,停水日记,哈尔滨市民的四天,这四天跟法律有关系吗?

  李秀平:我们关心不只是法律,还有在重大事情下的普通人的生活,这是非常具体的普通人的生活,其实这个停水事件的背后也蕴含着法律的问题,但是在这篇报道当中,我们没有切法律的点,是切了生活的点。

  主持人马骧:《法律与生活》,生活的部分与法律的部分在一期杂志里,有没有一个大概的比重?

  李秀平:要是从比重来看,也不是特别一定,可能占到生活的份量越来越重,从原来法律的可能要占到三分之二,后来占到一半一半,现在可能生活的内容也占到三分之二,法律的内容相反占到了三分之一。这三分之一实际上并不是说份量减轻了,可能是篇幅的限制,就是说原来比方说一件事情也好,一个案件也好,可能大量大篇幅的文字来说法律,现在5千字的文章拿4千字做背景,1千字甚至是5百字来做法律。

  主持人马骧:300期了,您到这个杂志多长时间?

  李秀平:久了,我是从1986年底就到这个杂志了,当时这个杂志创刊刚刚两年。

  主持人马骧:那时候创刊两年,那时候的比重大概是多少?

  李秀平:那时候的比重三分之二还要强,主要是法律的内容。

  主持人马骧: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我们待会细说,看看孙欣和吕娟到这个杂志多长时间?

  孙欣:我是2000年过来的,那时候杂志面临一个转型期,应该说我就属于这个转型期的第一个。

  主持人马骧:大学毕业来的?

  孙欣:对。

  吕娟:我是2001年,也是大学毕业以后直接到了法律出版社,《法律与生活》杂志。

  主持人马骧:刚才孙欣说到转型期,李主编那时候是什么样的转型期?

  李秀平:我说一下,大体上是法制新闻,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我们给它起的名字叫“平民时期”。那样的时期主要是针对普通人的法律知识的宣传,很简单。比方说上面就是一个大量的法律的问答,就会有什么叫公民,什么叫证据。到了90年代的时候,有大量的制度建设,法律制度建设的报道,还有重大的案例和重大的事件,重大的法律现象这样一个报道,我们叫它是一个法制宣传的“钢性时代”,宣传这种制度和法律的一些理念比较多的时代。孙欣说到的转型时期,我们把它叫做法制报道的“新平民时期”,视角就是从国家权利机关、立法机关这样一个视角转到了平民的视角,关注普通人在一个法制社会的日常生活,他的经历、体验、感受和命运,这样的一个转变。

  主持人马骧:这样的转变是你们从内而外的、自发的视角的转变,还是市场的要求,或者说读者的要求的转变?

  李秀平:这个可能就是说几个方面的因素都有,最主要的可能还是我们自己自发的转变,因为法制新闻可能其他的新闻形态也是这样,一般一个形态做两三年之后,必须得转变,有好多同样的事件,你仅仅是换了一个时间、地点和人物的话,也就是说周而复始老在做重复性的报道,读者从阅读也有厌倦的感觉,从我们自己做文章一直在求变,也是在摸索什么样的方式,更能展示我们想做的事情的理念,怎么样让读者来喜欢,也在变。

  市场上一些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媒体,他们做的法制新闻报道,确实也非常出色,对我们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冲击,我们专业做法制新闻,有的要向他们学习。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